潜移默化,继承创新
【摘要】:
来自意大利传统的女高音咏叹调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变成曾经的一种符号,相反,在生活节奏快速、物欲横流的今天,它仍然以一种高雅的姿态在广度与深度上传播、流传。
在意大利歌剧开花的过程中,多尼采蒂(Gaetano Donizetti, 1797-1848)是功不可没的。至今,我们也总能在各种场合听到其咏叹调中的经典唱段。如电影《第五元素》中外星人在歌剧院唱的一段凄美动人的歌曲,即是多尼采蒂的意大利歌剧咏叹调《香烛燃起》(Ardon gl’incensi),歌曲后半部穿插了通俗易懂、节奏明快的流行音乐——《女神之舞》。这一段成为影片中最出色的配乐,也是最华丽的场景片段。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点击率极高。音乐会上《偷撒一滴泪》(Una furtiva lagrima)也是男高音尤其青睐的曲目。多尼采蒂创作手法上自成一派,独特的田园风格又带有古典主义烙印,同时我们还能发现其对浪漫主义元素的吸收。多尼采蒂在传统美声唱法上的表现更是成绩卓著。对音域、音色的独到选择,以及对歌唱家演唱技巧方面的要求,奠定了其坚实的历史地位。
威尔第(Giusepe Verdi, 1813-1901)这个歌剧艺术的巨人,则成就了意大利歌剧的累累硕果,在多尼采蒂这一辈人渐渐退出创作舞台时,歌剧艺术再一次步入衰退期,正是威尔第在继承先前作曲家的优点的同时大胆探寻戏剧的统一性和作品的目的性,彻底地、毫无情面地打破传统歌剧咏叹调里过度的炫技表演,使得意大利歌剧艺术展现了新局面。威尔第歌剧题材丰富、且有着深刻的内涵,其中有着对社会的揭露——《弄臣》(Rigoletto),对人性的深层思考——《茶花女》(La traviata),对人生的参悟——《法尔斯塔夫》(Falstaff)等等。
两位钟情于歌剧艺术的大师——多尼采蒂与威尔第,将其一生献给了歌剧。在歌剧的道路上,他们有着不同程度的相同与差异。本文将从多尼采蒂与威尔第的女高音咏叹调入手,通过他们各自隐藏在音乐中的信息,从创作和演唱特点等进行比较,逐个要点地进行分析与归纳。
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多尼采蒂与威尔第生平、作品,及其所处时期的音乐风格。第二部分是音乐中透露出的人物形象比较,归纳两位作曲家人物形象的相同音乐刻画手法。第三部分是音乐创作手法比较,分别从各个要素进行。第四部分是演唱技法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