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高校竞技体育运动员“学训矛盾”的分析与对策研究
【摘要】:高校培养竞技体育人才是当今世界体育人材培养的一个总趋势,它的目的就是为国家队培养合格的后备人才。普通高校办竞技体育运动队,是体育领域和教育领域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的一个重要举措。增强我国竞技体育的国际竞争力,完善高校竞技体育的培养模式是当务之急。而解决运动员的文化教育问题及由此引发的“学训矛盾”问题是作为高校竞技体育运动队抓好教学与训练方面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关系到竞技体育事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也是关系到运动员全面发展的重大问题,是体育院校竞技体育运动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江西高校竞技体育运动员“学训矛盾”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研究发现江西省高校竞技体育运动队建设规模在全国处于中游,学训矛盾问题比较突出且具有代表性;造成江西高校竞技运动员“学训矛盾”的主要原因:一是竞技体育运动员文化课基础薄弱,招生录取降分程度严重,入学后运动员无视文化课的学习;二是江西省教练员整体水平不高,对运动员关心、关注程度不够,特别是对运动员文化学习关心、关注程度不够;三是江西省各所招收竞技体育运动队的高校招生政策制度不完善;四是文化课教师缺乏对竞技体育运动员的了解和沟通,运动员文化课学习没有得到任课教师的重视。由此提出了,改革江西省招生制度;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建立系统、全面、科学合理的制度政策;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及网络教学手段,为每位竞技体育运动员配备辅导员等改革建议。为江西省高校解决竞技运动员“学训矛盾”,提高竞技运动员综合素质提供参考,同时为我国“体教结合”培养竞技体育运动员的模式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