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韩国人认知方式的初级阶段“V+来/去”结构的教学设计
【摘要】:本文研究的是韩国人认知方式对习得“V+来/去”这一结构的影响,同时探索性地设计了此趋向结构的教学方式和策略。本文借助认知语言学中由认知角度对语言进行研究的重要方法,回顾了我国汉语教学界在对韩汉语教学中关于趋向补语的研究成果,笔者还利用个人采集的语料库针对韩国汉语初学者在“V+来/去”这一结构中常出现的偏误做出解析,并根据个人的教学体验分析了目前在教材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探索性地设计了对韩汉语初学者在趋向结构“V+来/去”教学中的方法和策略。本文在写作过程中主要运用了文献分析、比较研究和偏误分析等研究方法。
本文由绪论、正文和结语三部分构成,正文部分共分四章。
绪论中笔者主要指出了研究背景、意义、研究方法及研究条件。
第一章对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进行了总结,从国内外关于认知语言学的研究、趋向补语的本体研究、对韩汉语趋向补语教学研究等方面进行了梳理,为后文的分析提供了研究基础。
第二章论述了认知语言学与句法习得之间的关系,说明认知方式的不同会导致句法结构的差异,而认知方式也与二语习得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掌握二语习得中的教学策略是促进学生习得效果的关键。
第三章设计了两部分内容,包括汉韩语言在“V+来/去”结构上的异同点及对韩国初学者调查问卷的分析,列举了造成韩国学习者在趋向补语“V+来/去”结构习得中常出现的偏误类型,为下一章的教学设计提供了实践依据。
第四章是针对韩国学习者习得“V+来/去”结构所作的教学设计,分别从汉韩语言的相似点、差异点及宾语位置等三方面探索“V+来/去”的教学参考模式。最后一节提出对韩汉语教学的一点教学策略,以期对教学有积极的启发意义。
第五章是对全文的总结。由于笔者个人能力有限,文章还存在很多不尽人意之处,希望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