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ICF激光驱动器前端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黄小东  
【摘要】:光纤系统具有具有技术先进、功能全、指标高、可编程控制、分束可靠、光纤传输灵活稳定、系统稳定可靠的特点,因此在激光驱动的惯性约束聚变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特别是在用于惯性约束聚变的大型激光装置中,全光纤前端系统作为种子光源,已经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正弦相位调制脉冲是目前国内外高功率激光装置普遍采用的一种种子源。它一方面能提供一定的带宽抑制大口径光学器件的横向受激布利渊散射;另一方面,它可以提供随时间变化的周期性啁啾以满足束匀滑实验的要求。本文系统的研究了采用该技术路线的高功率激光装置尤其前端光纤系统所遇到的问题,其中包括群速度色散、偏振模色散、增益窄化以及光学器件的弱标准具等对FM-AM效应的影响。此外,新一代的高功率激光装置要求前端输出能量进一步的提高,以减轻后续系统的压力,所以对于光纤放大器的理论研究也是构建前端光纤系统的主要依据。最后,作为一种前瞻性的脉冲整形技术,对于啁啾脉冲堆积方案的理论研究可以作为高功率激光装置新的种子源产生方式的依据。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 Ⅰ.在脉冲在光纤中传输的理论基础上,分别对群速度色散、偏振模色散、自相位调制、受激布利渊散射等光纤中对脉冲传输产生影响的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并通过实验着重研究了单模光纤中群速度色散、偏振模色散以及保偏光纤输出偏振态的稳定性对相位调制脉冲的影响。 Ⅱ.理论分析了现有的光纤放大器速率方程以及宽带光纤放大器模型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包含反转粒子数分布、色散以及非线性效应的宽带放大器模型以及计算方法,并对光纤放大器的一些边界条件展开了讨论。在此基础之上,给出了短脉冲光纤放大器中的受激布利渊散射的理论模型,初步开展了相关的实验研究。最后,开展了高功率光纤放大器的相关实验,介绍了高效高功率的全光纤激光系统,并结合理论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讨论,实验结果与理论模拟吻合较好。 Ⅲ.首先介绍了正弦调频脉冲的产生原理与方式,对高功率固体激光装置前端系统采用正弦调频脉冲技术方案后遇到的主要问题FM-AM效应进行了理论分析,并着重正对系统中的波片和增益窄化等问题展开了理论和实验研究。最后,提出了高功率固体激光系统中FM-AM效应的主要补偿手段,并对每个补偿方式进行了理论分析,总结了各补偿方式的优点和不足。 Ⅳ.分析了啁啾脉冲堆积的整形方式,对高斯啁啾堆积脉冲的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讨论了色散、自相位调制以及放大等对堆积脉冲影响。实验研究了高斯啁啾堆积脉冲的频谱特性、任意整形能力以及时间调制对高功率激光装置的影响。针对高斯啁啾堆积脉冲的特性,提出了采用超高斯啁啾脉冲作为脉冲堆积中子脉冲的技术路线,分析了超高斯线性啁啾堆积脉冲的时谱特性、传输特性以及放大特性。最后提出了脉冲堆积的其他相关应用。本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Ⅰ.对正弦相位调制脉冲在高功率激光装置前端光纤系统中传输遇到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讨论,理论和实验研究了群速度色散、偏振模色散对相位调制脉冲波形的影响。 Ⅱ.提出了包含反转粒子数分布以及色散、非线性效应的宽带光纤放大器理论模型,该模型能够更加准确的描述高功率光纤放大器,计算过程中没有对放大器增益曲线进行洛伦兹或者高斯近似,而是采用实际的增益分布进行模拟,从实验的结果来看,与该模型吻合较好。并且开展了高效高功率的全光纤激光系统实验,实验结果在国内同条件的系统中处于领先的水平。 Ⅲ.针对单纵模光纤放大器实验中观察到的瞬态受激布里渊散射,提出了高功率光纤放大器中瞬态受激布里渊散射(SBS)的理论模型,并对其特性进行了初步的理论研究,实验和理论结果表明,瞬态的SBS会造成单纵模脉冲在光纤放大器中的波形畸变,从而限制了放大器的输出。 Ⅳ.初步系统研究了高功率激光装置中FM-AM的效应,尤其对于高功率激光装置中的波片等光学器件的若标准具效应进行了理论和实验研究,结果吻合较好。并针对导致高功率激光装置中FM-AM效应的因素繁多复杂的情况,提出采用液晶空间光调制器进行任意形状强度传递函数和相位传递函数的补偿的可行性。 Ⅴ.针对高斯啁啾堆积脉冲存在时间调制的问题,提出了采用超高斯线性啁啾脉冲堆积产生高占空比整形脉冲的技术路线,并进行了相关的理论分析。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庞勇,安浩哲,叶勇,蒋佩璇,徐大雄;分布式掺铒光纤放大器的理论分析[J];中国激光;1995年04期
2 卓仲畅,秦莉,张玉书;光纤放大器的进展[J];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2001年04期
3 孙亚光;应用于LED显示屏中的光纤放大器[J];发光学报;2002年02期
4 肖瑞;侯静;姜宗福;刘明;;三路光纤放大器相干合成技术的实验研究[J];物理学报;2006年12期
5 尹尔琪;代志勇;刘永智;;掺Yb双包层脉冲光纤放大器的研究[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14期
6 杨玲珍;王云才;陈国夫;王屹山;赵卫;;超短脉冲掺Yb~(3+)光纤放大器实验研究[J];光子学报;2008年03期
7 范馨燕;刘京郊;王涛涛;刘金生;武敬力;;主动锁相光纤放大器相干合成技术研究进展[J];半导体光电;2008年04期
8 徐安士,吴德明,向强盛,朱立新,生力伟,李爱国,王楚,谢麟振;8频道151公里全光波分复用准工程化光纤通信系统[J];高技术通讯;1995年05期
9 吴河浚,陈天琪;掺铒光纤放大器功率放大中的信号失真分析[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4期
10 霍玉晶,游凝思,何淑芳,危子彪;光纤放大器用LD泵浦的微型激光器[J];激光与红外;1997年01期
11 魏莹莹,廖常俊,刘宁,刘颂豪;国产Er~(3+)/Yb~(3+)双掺光纤的超荧光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4期
12 丁广雷,沈华,杨玲珍,赵卫,陈国夫,段作梁,程昭;ps级脉冲光纤放大器和压缩器[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5年07期
13 梁铨廷;掺铒光纤放大器增益的温度效应[J];广州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2期
14 肖瑞,侯静,姜宗福;光纤激光器的相干合成技术[J];激光技术;2005年05期
15 明海;807nm半导体激光泵浦的掺铒光纤放大器的进展[J];量子电子学报;1992年04期
16 任新根,徐国萍,董天临;激发态吸收(ESA)对掺铒光纤放大器的影响[J];量子电子学报;1992年04期
17 E. Desurvire;李世琛;;第五代光纤通讯[J];中国科学基金;1993年01期
18 曹介元,杨开宇;用于光纤放大器的泵浦与信号复用器的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1995年06期
19 张汉三;掺铒光纤放大器的新进展[J];半导体情报;1996年01期
20 ;光纤器件及应用[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199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青丽;;光纤通信中的掺杂光纤放大器[A];四川省通信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杨春波;冷进勇;陆启生;;光纤放大器中的热效应分析[A];中国光学学会2010年光学大会论文集[C];2010年
3 李鹏;王希;周春;张志刚;;预色散补偿飞秒光纤放大器与平坦超连续谱产生[A];中国光学学会2010年光学大会论文集[C];2010年
4 杜文博;朱家健;冷进勇;周朴;许晓军;舒柏宏;;一种新颖的有效抑制受激布里渊散射效应的多波长窄线宽光纤放大器[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5 陈海燕;戴基智;刘永智;;磷酸盐Er玻璃光纤放大器[A];全国第十一次光纤通信暨第十二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OFCIO’2003)论文集[C];2003年
6 王方;刘兰琴;莫磊;林东晖;王文义;粟敬钦;;高功率固体激光装置注入组合透镜公差分析和实验研究[A];第十八届十三省市光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7 叶昌庚;闫平;巩马理;陈刚;柳强;;考虑放大自发辐射的掺镱双包层光纤放大器数值分析[A];光电技术与系统文选——中国光学学会光电技术专业委员会成立二十周年暨第十一届全国光电技术与系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8 任进军;邱建荣;陈丹平;朱从善;;碱性氧化物对铋掺杂硅酸盐玻璃超宽带红外发光的影响[A];中国硅酸盐学会特种玻璃分会第三届全国特种玻璃会议论文集[C];2007年
9 张晓;宋晏蓉;李辉辉;张鹏;田金荣;张新平;;掺镱双包层光纤放大器的理论计算[A];2010年西部光子学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0年
10 赵峰;吕景文;;铋掺杂硅酸盐玻璃的制备及性能表征[A];2007年中国青年光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小东;ICF激光驱动器前端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冷进勇;窄线宽光纤放大器的理论和实验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3 周俊鹤;非线性光纤放大器的数学模型和实验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4 强则煊;低噪声、高增益、高平坦度掺铒光纤放大器的分析与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5 定翔;相位调制SPR成像检测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的方法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6 丁广雷;超短脉冲光纤激光器和放大器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07年
7 唐志列;相位调制偏振编码的量子密钥分配系统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肖瑞;主振荡功率放大器方案光纤激光相干合成技术[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9 王春灿;大功率光纤激光源中热效应和受激布里渊散射的抑制与半导体激光器线阵的光束整形[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10 高存孝;脉冲光纤激光器和放大器技术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楠;1550nm高功率光纤放大器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1年
2 侯林利;超短脉冲在掺杂光纤放大器中传输特性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3 彭以新;掺镱脉冲光纤放大器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2年
4 杨春波;光纤放大器中受激布里渊散射的初步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5 张盼盼;铒/镱共掺双包层光纤放大器的性能优化[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6 王春楠;光纤放大器的分析与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7 温永康;双包层铒镱共掺光纤放大器的增益平坦特性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8 崔晓荣;基于DWDM系统的光纤放大器的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09年
9 张鹏;增益平坦型高功率双包层光纤放大器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10 刘庆;高功率大模场掺镱光纤放大器脉冲泵浦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映红;光纤放大器的宽带化[N];中国电子报;2001年
2 宋跃 王祥明;超宽带光纤放大器示范项目进展顺利[N];通信产业报;2003年
3 杨义灿;亨通光电:产品走向多元化[N];中国电子报;2005年
4 上海亨通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王毅强 亨通集团有限公司 李苏明;亨通:产品走向多元化[N];通信产业报;2004年
5 本报记者 于尚民;光迅:做好无源高端[N];通信产业报;2010年
6 福建 陈志奇;有线电视光纤传输设备的工作原理与系统调试[N];电子报;2009年
7 部电信研究院通信标准研究所 赵文玉张海懿;选择合适的技术部署40G WDM系统[N];人民邮电;2008年
8 杨靖;林金桐:教书育人润物无声[N];科技日报;2004年
9 施华;拉曼光纤放大器市场分析[N];中国计算机报;2002年
10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IT经济研究所 童有好;技术趋同化加剧竞争[N];通信产业报;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