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的液相合成研究
【摘要】:纳米结构的可控制备及相关应用是纳米科技中最为重要的研究领域。近十年来纳米材料的合成方法有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在纳米颗粒的合成方面,液相合成法已经成为最为重要的制备方法之一。氧化铈作为一种重要的稀土材料,被广泛的应用于催化、传感、光电子材料等领域;由于具有优异的光学、电学和磁学等性质,对氧化锡和氧化锌等半导体纳米材料的研究也日益地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同时,钛酸铋化合物由于其具有优良的压电、铁电、热释电和电光等性能,也一直是广泛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论文主要工作是利用液相合成方法成功地制备了多种氧化物的纳米结构;并对其形成机理和性能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论文的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1.表面活性剂软模板辅助下合成氧化铈空心球
采用油酸钠作为表面活性剂,乙醇为溶剂,通过表面活性剂在溶剂热条件下形成的软模板,成功地制备了氧化铈空心球。结果表明,该空心球的直径大约为120-180 nm,球壳的厚度大约为40 nm,是由平均尺寸为15 nm的纳米晶组成的多晶结构。实验发现,改变溶剂对产物的形貌由较大的影响,以碳链长度小于3的醇作为溶剂,产物为氧化铈空心球;当碳链长度大于4的醇作为溶剂时,只能得到氧化铈立方体。
2.简单的液相法合成氧化锡、氧化锌的纳米颗粒
利用简单的液相合成方法并结合超临界干燥技术,制备了分散性良好的金红石相SnO2和纤锌矿相ZnO纳米颗粒。结果表明,不同的灼烧温度对产物的结晶度和形貌都有很大的影响。此外,制备的金红石相SnO2纳米颗粒对乙醇气体表现出了很高的灵敏度和良好的吸附性能。
3.化学溶液分解法制备柳叶状Bi4Ti3O12纳米片
采用化学溶液分解法成功地制备了Aurivillius化合物Bi4Ti3O12,通过将其在硝酸溶液中进行酸化处理,选择性溶解去除其中的铋氧层(Bi202)2+,制备了具有高择优取向的Bi4Ti3O12纳米片。与源样品Bi4Ti3O12相比,此纳米片状酸化产物的UV-Vis漫反射谱中出现了明显的光吸收蓝移,而且其对甲基橙降解的光催化活性也大大提高。
4.化学溶液分解法制备钛酸铋化合物纳米结构
通过改变前躯体中Bi和Ti的摩尔比,经过高温煅烧制备了不同的化合物。研究结果表明,对干凝胶进行煅烧热处理时,其中的Bi组份容易形成氧化铋结晶,而且含量越高,越容易形成α-Bi203或Bi12TiO20。但Bi组份含量低Ti组分含量高时,优先形成β*Bi2O3。与氧化铋相比,氧化钛结晶在低温时不容易形成,而且对于存在Bi组分的前驱体,在各种温度热处理的产物中均没有观察到任何形式的氧化钛化合物的形成。
|
|
|
|
1 |
王一三,张欣苑,李凤春,曾广廷;液相合成VC颗粒增强钢基表面复合材料研究[J];机械工程材料;1999年04期 |
2 |
郭义明,邓艳辉,赵敬哲,王子忱,张恒彬;硫纳米粒子的液相合成与表征[J];化学学报;2005年04期 |
3 |
李宗臻;杜芳林;;液相合成不同形貌的Cu_2O微晶[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6期 |
4 |
;液相合成甲醇装置投产[J];石油与天然气化工;1997年02期 |
5 |
刘丽艳;崔凤侠;赵桂琴;王宏伟;;活性肽RGD的液相合成[J];化学试剂;2006年01期 |
6 |
谢毅;袁鸽成;郑勇;倪学明;冷文兵;;反应物浓度对液相合成Al_2O_3-SiO_2-CaF_2-P_2O_5系粉体特性的影响[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
7 |
尹建平,蔡晨波,徐光保;利用硫酸厂的转换气液相合成氨基磺酸的工艺研究[J];广东化工;1995年02期 |
8 |
张维丽;王臻;李荣先;张欣宇;;利用液相合成方法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J];新技术新工艺;2007年02期 |
9 |
杜广芬,左健,杨晴,李福利,张运生,唐凯斌,吴若;KMnF_3晶体的简单溶液合成及发光特性研究[J];化学物理学报;2005年04期 |
10 |
唐文华;邹洪涛;刘吉平;张艾飞;;纳米硫化镉液相合成及其研究进展[J];无机盐工业;2006年07期 |
11 |
王文忠;沙开鹏;李林;;室温液相合成Cu(OH)_2纳米线及其结构[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
12 |
谢娟;边丽;邓娟;魏雨;;多种形貌ZnO微晶的液相合成与表征——介绍一个趣味性和易操作性相结合的综合化学实验[J];大学化学;2011年01期 |
13 |
邱凯,万昌秀,李天全,陈馨,张兴宇;应用系统全面反馈试验优化技术提高RGD短肽液相合成产率的初步研究[J];科技通报;2003年01期 |
14 |
郑勇;袁鸽成;吴其光;谢毅;;反应物配比对液相合成Al_2O_3-SiO_2-CaF_2系玻璃粉体特性的影响[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
15 |
李新军,邹宇琦,徐军,杨秋红;钒酸钇原料制备[J];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
16 |
张刚申,陈祖兴,杨桂春;聚乙二醇支载合成1-苯基-3-丁基-2-硫代海因[J];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
17 |
张亮;刘刚;;固载化试剂和催化剂及其在液相组合合成中的应用[J];有机化学;2006年07期 |
18 |
李平;许方香;郭海容;魏雨;王心葵;;无模板合成三维花状氧化锌微晶及其形成机理[J];现代化工;2007年02期 |
19 |
丁文锋;李振南;韦静;张继勇;孙迎基;;胸腺五肽最小保护液相合成工艺的研究[J];中国药师;2007年08期 |
20 |
景文鹏;吴蕾;;海洋多肽药物合成的研究进展[J];中国科技信息;2008年08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