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知识网络对企业创新的影响

辛晴  
【摘要】: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使企业的创新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创新行为日益复杂化和网络化,创新理论的焦点也逐步向网络化转移。本研究引入基于知识的动态能力作为中间变量,探讨知识网络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以我国沿海发达省市244家企业为样本,构建并证实了知识网络——动态能力——企业创新的影响机制模型。 研究主要解决四个问题:第一,从知识观的视角重构动态能力的定义、构成维度,发现动态能力的演化和发展规律;第二,分析企业知识网络对动态能力的影响,论证网络特征在动态能力演化的不同阶段的不同作用;第三,分析动态能力的不同维度对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不同影响;第四,验证知识网络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模型,发现网络特征、动态能力发展与创新模式三者之间的匹配模式。 本研究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于对244家企业的实地访谈和问卷调查,数据处理则采用社会统计分析软件SPSS16.0和AMOS7.0来完成。除社会调查方法外,本文还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进行规范研究,并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所提供的各项指标对网络结构、网络关系进行测量。 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第一,动态能力是组织为适应市场变革而创造性地使用内外部知识资源的过程,是组织拥有的迅速识别和获取外部知识并与已有知识进行整合和重构,以实现新的资源组合的过程性运营和战略惯例。动态能力是企业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对知识处理的过程性能力,可以划分为搜寻识别、筛选评估、转化整合三个维度,三个维度呈现顺序依赖关系,在知识创造的螺旋中递进演化,前一阶段的顺利完成是后一阶段能够成功进行的基础。 第二,知识网络是动态能力形成和培育的重要源泉,不同的网络特征对于动态能力的不同维度存在不同影响。网络中心性是提升搜寻识别和转化整合水平的最关键因素,其影响力度比网络规模和网络异质性都要大。网络规模越大,越有利于搜寻识别外部知识,但是对转化整合的直接影响并不显著。网络异质性越高,并不会显著促进对外部知识的搜寻识别,但是却显著阻碍了外部知识的转化整合。强关系能够显著提升动态能力。具体来说,与一级网络成员之间的密切交往有利于外部知识的转化整合,与二级网络成员的密切交往有利于对外部知识的搜寻识别,但是这些影响的强度都低于与网络成员的关系质量,也就是说,与合作伙伴之间紧密的情感、更高的信任水平和互惠期待,要比交往频率更具有决定意义,能够同时提高搜寻识别和转化整合水平。 第三,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影响因素和提升路径有显著差别。首先,二者对于外部知识的需求是不同的,管理创新更强调外部知识与企业现有知识的结合,技术创新则相反,更需要搜寻识别能够带来创新萌芽的、异质性的外部知识,内外部知识的融合对于技术创新的影响不显著。对外部知识的搜寻识别无论对于技术创新还是管理创新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是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力度要大大高于对管理创新的影响力度。其次,管理创新有利于促进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却不必然导致管理创新。管理创新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力度仅次于搜寻识别,忽视管理创新会导致整体创新水平的降低,但是技术创新对管理创新的直接影响不显著。 第四,知识网络通过动态能力的中介作用影响企业的创新绩效,网络特征、动态能力发展与创新模式三者之间存在动态匹配机制。技术创新强调对外部知识的搜寻识别,网络中心性、网络规模、关系质量以及与二级网络成员之间的交往频率通过提高搜寻识别水平而促进技术创新。网络规模、与二级网络成员之间的交往频率通过提高搜寻识别水平而促进管理创新;与一级网络成员之间的交往频率通过提高转化整合水平而促进管理创新的;网络异质性通过转化整合负向影响管理创新;网络中心性和关系质量则通过提高搜寻识别和转化整合水平而促进管理创新。 研究的创新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引入动态能力作为中间变量考察网络对创新的影响,一方面揭示了知识网络通过动态能力的不同维度作用于创新行为的机制和路径,是打开企业能力黑箱的有益尝试;另一方面为解释网络如何影响行为这一社会网络学派的经典难题提供了新思路。 第二,发现了知识网络影响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不同路径,以及网络特征、动态能力、创新模式三者之间的匹配关系,是对目前相对匮乏的管理创新研究的有益补充,为指导管理实践提供了更为科学的量化标准。 第三,从企业知识观出发重构了动态能力的概念,使动态能力的界定摆脱了“能力无限后退”的困扰,更具有普遍性和可观测性;构建并实证检验了基于知识的动态能力量表和演化模型,从而弥补了现有的动态能力研究中操作性不足和定量研究不足的缺陷。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汤伟伟;卓佳;;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动态能力评价模型研究[J];经营管理者;2009年21期
2 黄俊;李传昭;;动态能力与自主创新能力关系的实证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8年01期
3 叶浩文;管理创新是建筑企业对接市场的有效办法[J];建筑经济;1999年09期
4 曾慧;浅谈企业管理创新[J];集装箱化;1999年09期
5 戴伯勋;知识经济与管理创新[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1999年02期
6 孙亚利;知识经济与管理创新[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S2期
7 张生;盐业管理创新刍议[J];苏盐科技;2000年02期
8 ;企业生命 在于创新——宁波贝发集团管理创新浅谈[J];中国制笔;2001年02期
9 陈祥槐,戚永红;民营企业的制度与管理创新——珠江三角洲部分民营企业的调研报告[J];管理现代化;2002年01期
10 黄景龙;管理创新让企业“形”“神”兼备——大庆炼化分公司管理创新略记[J];化工管理;2004年05期
11 王国顺,尹华;论企业竞争优势理论的演化[J];求索;2004年02期
12 尹继瑶;工程机械制造业的八大管理创新[J];建筑机械化;2005年02期
13 黄佐钘,许长新;管理创新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分析——兼论江苏广义技术进步贡献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原因[J];科技与经济;2005年01期
14 朱兰;管理创新新思——企业存活于21世纪的秘诀[J];铁道物资科学管理;2005年01期
15 雷雨;精准农业模式下的技术集成与管理创新[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16 杨纪成;马文亮;;管理创新——中国企业改革的必由之路[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17 刘秀生;齐中英;;管理创新对技术创新匹配的研究进展[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18 黄位旺;;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探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19 王育琨;;走动,马克·赫德的管理创新[J];中国电子商务;2007年06期
20 蔡亚军;;现代企业学习型组织建设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7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伟;李文波;澹台庆雨;;新矿集团坚持管理创新的研究与实践探索[A];煤炭经济管理新论(第7辑)——第八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第二届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工作会议(2007)论文集[C];2007年
2 王宗起;胡丽霞;;用价值工程思想指导管理创新[A];全国高校价值工程研究会2001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大连理工大学2001届MBA优秀论文专辑[C];2001年
3 杨清;;管理创新初探——知识经济对管理要求的思考[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4 于春燕;杨姝雅;;法约尔管理理论在我院管理创新中的运用[A];第一届航天医院管理论坛论文汇编[C];2007年
5 蒋黔贵;;把握企业管理新趋势 共同探索管理创新的途径——在2004年全国企业管理创新大会上的讲话[A];“2004年全国企业管理创新大会”资料汇编[C];2004年
6 路杰;;领导力与管理创新[A];第四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张艳丽;张立宽;;对国有企业管理创新几个问题的认识[A];中国生产力学会第十四届年会专辑[C];2007年
8 沈明芳;;以管理创新,推进植物园管理科学化——上海植物园管理创新的实践与探索[A];上海市风景园林学会论文集[C];2004年
9 刘治宏;;政府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探讨与实践[A];第三届中国质量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8年
10 延涛;;西部大开发中的管理创新[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辛晴;知识网络对企业创新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1年
2 陈建校;物流企业动态能力形成机理与管理策略[D];长安大学;2010年
3 葛遵峰;战略领导行为对企业动态能力的影响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4 胥家硕;动态能力、制度与企业绩效的关联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沈克慧;知识整合视角下企业动态能力对企业绩效影响的评价模型与实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6 林海芬;引进型管理创新的企业家决策机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7 陈勇;关系学习和动态能力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8 焦豪;企业动态能力绩效机制及其多层次影响要素的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9 赵永杰;基于企业家精神的动态能力生成机理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10 董保宝;基于网络结构的动态能力与企业竞争优势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峰;高科技人才资源管理创新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3年
2 徐涛;我国国有企业管理创新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3 傅蓉;国有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4 王爽;我国传媒产业组织管理的现状与创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于岽;甘井子区政府办公室导入质量管理体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6 王欣欣;论企业管理创新[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7 于晶晶;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8 侯荣华;甘肃省城市社区公共服务的管理创新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9 张怡;企业管理创新机制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10 肖霞;高等农业院校博士生导师队伍管理创新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大象无形长袖善舞 管理创新引领潮流[N];福建日报;2008年
2 记者霍丽文;中电联评出电力行业十大管理创新[N];中国电力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孙晓素 通讯员 吴丹琴;在管理创新中体现女性价值[N];南方日报;2009年
4 解季飞;管理创新让隐患无处藏身[N];中华合作时报;2009年
5 杨晓红;大方公司:价值思维促管理创新[N];中国电力报;2009年
6 马维勇 新疆华电吐鲁番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物料供应部副主任;管理创新 为企业减忧增效[N];吐鲁番报(汉);2009年
7 李爱国;平铝公司荣获“山东省管理创新优秀企业”称号[N];中国有色金属报;2010年
8 记者 苗莎莎;管理创新:从“要我做”到“我要做”[N];人民邮电;2010年
9 本报记者 刘霞;管理创新能量堪比技术革命[N];中国质量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戴正聪;陆龙海鲜:管理创新“赢”新市场[N];中国食品质量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