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肠上皮内淋巴细胞在抵抗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中的作用及机制探讨
【摘要】:目的
肠道免疫系统对于维持肠道粘膜的稳态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既要保护机体免受病原菌的入侵,又要对肠道中的共生菌保持耐受,其区分共生菌群和致病微生物的机制至今仍未得到阐明。肠道上皮内淋巴细胞(iIELs)镶嵌在肠道上皮细胞间,对粘膜免疫应答的调节起着重要作用。iIELs被认为是一群高度活化的大颗粒淋巴细胞,可以迅速地对早期感染产生免疫应答。
本研究选用一种肠道致病菌鼠伤寒沙门氏菌,观察小鼠经口感染后其iIELs不同亚群的表型变化,并以肠道共生菌之一大肠杆菌为对照,探究在致病菌感染过程中发挥主要抵抗作用的iIELs亚群,并探讨其抗感染的机制,以便于进一步研究在肠道感染过程中免疫应答及免疫病理的发生机制,进而为肠道感染及肿瘤等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策略和思路。
方法
1.小鼠灌胃感染鼠伤寒沙门氏菌,建立肠道感染模型,HE染色检测伤寒感染后小肠粘膜形态变化。
2.MTT法检测伤寒感染后iIELs对鼠T淋巴瘤细胞系YAC-1、鼠结直肠癌细胞系MCA-38及鼠小肠上皮细胞(IECs)杀伤能力的变化。
3. RT-PCR检测伤寒感染后iIELs杀伤相关分子基因水平的表达变化;Real-TimePCR检测伤寒感染后小肠上皮细胞Qa-1及NKG2D相关配体基因水平表达的变化。
4.小鼠体内阻断NKG2D后检测小肠组织中伤寒菌的负载量。
5.流式细胞术检测伤寒感染后iIELs各亚群及IECs的表型变化。
6.免疫磁珠法分选CD8+TCRγδ+iIELs亚群,检测伤寒感染后该亚群的表型和杀伤功能的变化。
7.小鼠体内清除γδT细胞后检测肝、脾、小肠及派氏结中伤寒菌的负载量。
结果
1.鼠伤寒沙门氏菌经口感染可引起小鼠肠炎;
2.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时CD8+TCRγδ+ilELs亚群的比例增加,iIELs对肿瘤细胞及感染的肠上皮细胞杀伤活性增强;
3.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可致CD8+TCRγδ+iIELs亚群表面NKG2D的表达增强;
4.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可致IECs表面MULT1表达增强;
5.体内阻断NKG2D增加了伤寒菌在小肠中的负载量;
6.体内清除γδT细胞加剧了伤寒菌对机体的侵袭;
7.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降低了IECs表面Qa-1b的表达水平;
8.小鼠iIELs对共生菌经口感染保持耐受状态;
9.Nodl可能参与IECs对伤寒菌的识别。
结论
1. iIELs,尤其是CD8+TCRγδ+iIELs亚群,在小肠抵抗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
2.伤寒感染时CD8+TCRγδ+iIELs亚群表面NKG2D表达增强,肠上皮细胞NKG2D配体MULT-1表达增强,而抑制性配体Qa-1b表达下降,导致活化性信号和抑制性信号平衡的失调;
3.NKG2D及其配体的相互识别参与了CD8+TCRy8+iIELs亚群对伤寒感染的肠上皮细胞的清除;
4.肠上皮细胞Qa-1 b高表达可能是其免受iIELs攻击,保持对肠道共生菌耐受的机制之一。
|
|
|
|
1 |
雷峰松,李小平,余国强;氧氟沙星与氯霉素治疗伤寒的疗效观察[J];中国药业;1997年03期 |
2 |
夏贤惠;小儿伤寒68例误诊分析[J];贵阳医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
3 |
吴明瑞,张磊;头孢曲松钠治疗伤寒56例[J];医药导报;2004年08期 |
4 |
柯联才;;吴瑞甫《伤寒纲要》摘按[J];福建中医药;1986年04期 |
5 |
姚文虎,单云英,陆增铨;氧氟沙星治疗伤寒24例[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1992年02期 |
6 |
黄建荣,龚正,毛伟,叶伟东;国产和进口氧氟沙星治疗伤寒和副伤寒的疗效比较[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1993年05期 |
7 |
张永清,刘俊彬,王爱莲,郝春秋,王久平;白细胞介素-5在伤寒发病中的作用[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1997年01期 |
8 |
赵永忠,潘兴源;伤寒性肝炎46例临床分析[J];华夏医学;1998年02期 |
9 |
李国民;甲硝唑治疗肠伤寒穿孔23例[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1998年01期 |
10 |
袁勇,郑云;晴隆县1998年伤寒疫情分析[J];地方病通报;1999年04期 |
11 |
黄彩平;肠伤寒的辨证论治[J];河南中医;1999年03期 |
12 |
郑铁兵,李传秀;伤寒并下消化道大出血(附9例报告)[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1999年05期 |
13 |
彭德珍,王昌明,陈梅晞,林武洲;血清唾液酸测定对伤寒的临床诊断价值[J];华夏医学;2000年01期 |
14 |
邵和军,严之纯;伤寒合并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死亡1例[J];贵阳医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
15 |
王金花,杨年忠,黄香娇;椒江地区伤寒耐药性及临床监测[J];职业与健康;2000年09期 |
16 |
戚光跃,张希成;邳州市1993~1999年伤寒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疾病监测;2001年02期 |
17 |
黄礼明;青蒿鳖甲汤的临床运用[J];江苏中医;2001年03期 |
18 |
曾宪中;伤寒误诊为呼吸道疾病52例临床分析[J];中国综合临床;2002年04期 |
19 |
徐宜宜,胡庆宏,罗珠儿;血清腺苷脱氨酶测定对伤寒病的临床诊断意义[J];江西医学检验;2002年06期 |
20 |
唐贵连;婴幼儿伤寒34例临床分析[J];热带医学杂志;2002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