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兰属植物异叶青兰化学成分及活性研究
【摘要】:对传统药用植物中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研究,是发现具有生物活性化合物的重要途径之一。唇形科(Labiatae)青兰属(Dracocephalum)植物约60种,主要分布在亚洲温带,多在高山及半干旱地区,少数延至中欧及北欧,1种分布在北美。我国约有32种7变种,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及西南地区。青兰属植物在民间被广泛应用,尤其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该属多种植物被用作气管炎和心血管疾病的治疗药物。我们选择了唇形科青兰属植物异叶青兰进行了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通过DPPH法和ABTS法对青兰属植物中分得的13个化合物进行了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并对抗氧化活性较好的化合物Eriodictyol-7-O-glucoside和Luteolin的Nrf2诱导活性进行了研究,评价了Luteolin与cisplatin联用时的增敏作用。
异叶青兰(Dracocephalum heterophyllum Benth)是唇形科青兰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白花枝子花、白花夏枯草、吉孜青保(藏药名),新疆维语称马尔赞居西、祖帕尔。异叶青兰地上部分有平肝、清热作用,其气味香甜清润,闻之令人神清气爽,是维族、藏族用于治疗咳喘病和胃病的传统用药。主要用于治疗黄疸性发烧、肝热、热性病头痛、眼翳、口腔溃疡、支气管炎、高血压等多种病症。异叶青兰分布于山西,内蒙古,宁夏,甘肃,四川西北部、西部,青海,西藏及新疆;生于山地草原及半荒漠的多石干燥地区,青海甘肃以东分布于海拔1100-2800米间,以西则可达5000米,新疆则在2200-3100米间,资源丰富,全草含有挥发油、黄酮、多糖、帖类、木脂素等成分,值得进行开发利用。本课题通过对异叶青兰地上全草进行了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共分离得到21个化合物,包括5个三萜类化合物:熊果酸(1),齐墩果酸(2),白桦脂酸(3),白桦脂醇(4),2a-羟基乌苏酸(5);5个黄酮类化合物:香叶木素(6),木犀草素(7),木犀草素-5-O-p-D-葡萄糖苷(8),木犀草素-7-O-芸香糖苷(9),芹菜素-7-O-芸香糖苷(10);3个苯丙素类化合物:迷迭香酸(11),迷迭香酸甲酯(12),迷迭香酸乙酯(13);三个甾体类化合物:p-谷甾醇(14),p-胡萝卜苷(15),胆甾醇葡萄糖苷(16);2个苯甲酸类化合物:3-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17),邻羟基苯甲酸(18);3个新的生物碱类化合物:Drahebenine(19),Drahebephin A (20),Drahebephin B (21)。其中,化合物10,16,19,20,21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6,9,13,17,18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我们选择了从四种青兰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的13个化合物进行了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黄酮类化合物和苯丙素类化合物均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Nrf2作为一种转录因子,调控了Ⅱ相酶和细胞解毒酶的表达,从而保护细胞免受自由基和外界毒物侵袭。研究表明,诱导Nrf2表达对于多种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的治疗均有帮助。我们对分离得到的黄酮类化合物eriodictyol-7-O-glucoside和luteolin采用能表达荧光素的稳定细胞株进行了Nrf2诱导活性筛选,结果表明这两种化合物均可显著诱导荧光素酶的表达,是潜在的Nrf2诱导剂,并且luteolin与cisplatin联用可增强其化疗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