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环境高碘、饮食习惯与布—加综合征发病关系探讨
【摘要】:目的
通过对菏泽布-加综合征(BCS)患者生活环境饮用水碘含量、尿碘含量、血清碘含量进行检测,以及对照组的营养学调查、样品尿碘含量检测分析,探讨生活环境高碘、日常生活饮食习惯在BCS发病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
2008-2009年以乡镇为单位采集菏泽地区158个乡镇饮用水样品1580份,应用硫酸铈催化分光光度法测定,以10份水样水碘中位数为该乡镇的水碘值。选择1995-2007年菏泽市立医院、菏泽单县中心医院、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山东省立医院、北京宣武医院五家医院收治的居住地为山东菏泽且可以查到地址的342例BCS患者。应用水碘值制作菏泽地区BCS患者空间分布图(ArcGIS 9.3软件),对水碘与BCS患者分布进行空间统计分析。调查部分选取病例组60人、病例家属组69人、高碘对照组123人、低碘对照组62人,共计314例调查对象。对病例组、病例家属组、高碘对照组、低碘对照组4个组的调查对象进行膳食问卷调查、尿样采集,并对病例组、病例家属组两个组的调查对象进行抽血检查。膳食问卷的一般状况、饮食习惯、个人食物食用频率调查表应用Epidata3.1软件录入并转换为Excel表,3天24小时膳食调查表应用《营养配餐系统V1.1》软件录入并转换为Excel表。可能存在统计学差异的指标应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分析各指标在BCS发病中的作用。
结果
1.菏泽地区BCS患者分布情况:87.72%的BCS患者分布在25~65岁范围内;菏泽地区BCS发病率为42.23/106,对菏泽八县一区水碘值、发病率进行线性相关分析,线性方程为y=0.313x-27.964(r=0.846,P=0.008),发病率随着水碘升高而升高;按照国家标准将水碘值分组,计算各组发病率,与水碘均值进行线性相关分析,线性方程为y=26.629+0.049x,P=0.019(P0.05),BCS发病率随水碘值升高而升高。
2.尿碘:病例组、病例家属组、高碘对照组、低碘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例组尿碘值较其他各组高;血清碘:病例组、病例家属组血清碘含量较人体标准高。
3.问卷调查: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男女性别比、年龄、身高、体重、BMI指数、家庭收入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病例组吸烟频率较其他各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饮酒、饮茶方面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每日食盐摄入量方面,病例组较其他各组摄入量大,提示病例组成员日常生活食盐食用量较其他组大。
4.个人食物食用频率调查表部分:各组之间深色蔬菜、浅色蔬菜、腌制品、猪肉食用频率存在差异较大,病例组浅色蔬菜、猪肉、鱼虾类、蛋类及蛋制品食用频率比低碘对照组低(P0.05),提示病例组在猪肉、鱼虾类、蛋类及蛋制品等优质蛋白质摄入量较低碘对照组低;病例组在腌制品方面摄入量较高(P0.05),提示其食盐摄入量较其他3组高。
5.3天24小时膳食调查:在能量、蛋白质、脂肪、胆固醇摄入量中,病例组、病例家属组比高碘对照组、低碘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生素A、硫胺素、维生素C、维生素E四种维生素摄入量差异较明显,病例组的维生素A、维生素C摄入量较对照组高(P0.05),硫胺素、维生素E摄入量较对照组低(P0.05);钙、磷、铁、锌、硒五种微量元素的摄入量存在明显差异,病例组钙摄入量较对照组稍高,磷、铁、锌、硒摄入量较对照组低。
6.各指标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维生素E摄入量过少、吸烟频率过高、锰摄入量过多、硒摄入量过少、尿碘值过高、维生素A摄入量过多、硫胺素摄入量过少可能是BCS发病的危险因素。
结论及建议
1.BCS患者生活环境、体内碘含量过高可能是BCS发病的病因之
2.维生素E摄入过少、硒摄入过少、硫胺素摄入过少、吸烟、锰摄入过多、维生素A摄入过多是BCS发病的危险性因素。
3.维生素E摄入过多、硒摄入过多、硫胺素摄入过多、吸烟、锰摄入过少、维生素A摄入过少是BCS发病的保护性因素。
4.建议患者及当地居民食用非碘盐。
|
|
|
|
1 |
杨英奎,骆效宏,王秀琴,王秀红,胡丕英,王玲芳;山东省菏泽地区水碘与儿童碘营养状况调查[J];地方病通报;1998年02期 |
2 |
方良;;传统饮食习惯利弊析[J];金秋科苑;1999年10期 |
3 |
刘淑英;;新主妇的心愿:做好家人的体内环保[J];中国保健;2001年20期 |
4 |
王玲芳,骆效宏,王秀红,蒋雯,李宗立,王欣,黄居梅;山东省聊城市居民碘营养状况调查[J];中国地方病学杂志;2003年03期 |
5 |
黄居梅,王欣,叶平,郭晓尉;商河县居民内外环境碘水平含量调查[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04年05期 |
6 |
钱彪;王勤章;丁国富;刘建军;汪晓东;齐亚军;李维仁;;新疆南部维吾尔族尿石症患者病例对照研究[J];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08年05期 |
7 |
刘冰;朱姝婧;;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碘的实验研究[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8年12期 |
8 |
郑磊磊;;怎样改掉挑食的坏毛病[J];幼儿教育;2008年22期 |
9 |
蒙黄;;饮食习惯、体育锻炼及其交互作用对糖尿病发病的影响[J];当代医学;2009年13期 |
10 |
张春晖;王岩;吴维民;李艳;马爱国;梁惠;;青岛市市区妇女产褥期饮食情况现状调查[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
11 |
桑量;人到中年话饮食习惯[J];中国食品;1983年05期 |
12 |
杜希贤;;独生子女饮食习惯与健康[J];父母必读;1987年10期 |
13 |
郑白羽;孙秀峰;吴世全;戴建华;胡小琪;王文广;;不同地区学龄前儿童血清铁蛋白分布的研究[J];卫生研究;1988年06期 |
14 |
陶晶;成人肥胖及其预防[J];日本医学介绍;1992年07期 |
15 |
邵佩云,许峰,尹凤,田光,张亚平;江苏省部分地区儿童缺铁性贫血调查[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1994年04期 |
16 |
张力龙;;饮食习惯与个性形成[J];体育世界;1994年05期 |
17 |
杨福宸;邹城市东部山区水碘、盐碘、尿碘抽样调查[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1997年01期 |
18 |
张国强;测测看,你的饮食习惯合理吗[J];世界文化;1997年01期 |
19 |
王本泉;;中美饮食差异和互补[J];中国保健;1998年04期 |
20 |
邹静,李少敏,汤沛;儿童饮食习惯与乳牙龋病相关分析[J];广东牙病防治;1999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