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即墨北阡遗址木炭遗存的初步分析
【摘要】:北阡遗址位于胶东半岛南岸西部,遗存主要属于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早期和周代,出土了数量众多的木炭遗存。本文对北阡遗址出土的木炭遗存进行了科学地鉴定,在鉴定结果的基础上,结合胶东半岛其他遗址木炭遗存的研究结果,对胶东半岛先秦时期自然植被的分布状况进行尝试性地复原,并对北阡聚落树木资源的利用情况进行分析。探讨了运用木炭遗存重建自然植被的方法,为了解人类对树木资源的利用方式积累了资料。
北阡遗址木炭遗存共发现包括松属、槭属、桦木属、麻栎、栎属、蒙古栎、香椿属、柘属、水曲柳组、槐属、苹果属、李属、臭椿属、榉属、榆属和朴属等16个种属的树种。结合胶东半岛其他遗址木炭遗存的鉴定结果发现,胶东半岛自大汶口文化早期至周代,一直分布着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的植被类型,自大汶口文化早期至周代,胶东半岛先秦植被组合中麻栎和栎属的出土概率始终最高,其次为榆科植物。不同时期,植被的具体组合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岳石文化和商周以后亚热带树种数量和种类有所减少,这种变化可能主要由全新世气候变迁引起,也可能受人类行为的影响。
北阡聚落的薪柴大量选用麻栎和栎属等树木资源,建筑材料的木材用量也很大。此外,可能还存在其他树木资源的利用方式,需要运用多种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行更加细致地系统分析。
北阡遗址木炭遗存的鉴定结果,为探讨胶东半岛先秦时期自然植被的复原,以及树木资源的利用方式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同时为中国考古遗址中木炭遗存的详细分析提供了参考。北阡遗址植物遗存的研究对象包括炭化种子、果实,植硅体,木炭等,所蕴含的植物与人类相互关系的信息,更加深了对古代社会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