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闭负压吸引技术在开放性骨盆骨折创面处理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负压吸引技术在开放性骨盆骨折创面处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1月至2010年11月我院收治的26例在治疗中应用负压吸引技术的开放性骨盆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1例,女5例,年龄16-56岁,平均37.2岁。受伤原因交通事故伤21例,坠落伤2例,机器绞伤2例,重物砸伤1例。骨折按Tile分型:A型2例,B型13例,C型11例。软组织损伤按Gustilo-Anderson分类:ⅢA型4例,ⅢB型16例,ⅢC型6例。骨盆周围皮肤软组织损伤部位:会阴部8例、腹股沟区6例,臀骶部6例,会阴部、腹股沟区及大腿近端严重大面积皮肤撕脱3例,髋关节离断伤1例,半骨盆及同侧大腿广泛软组织挫灭伤2例。伴发其它系统损伤:颅脑损伤4例,胸部损伤12例,创伤性膈疝2例,脾破裂3例,腹膜后血肿13例,空回肠破裂2例,肛管、直肠或乙状结肠损伤7例,泌尿系统损伤9例,腰骶丛神经损伤6例,动静脉损伤3例。ISS评分为9-56分,平均34.2分。11例创面污染相对较轻,软组织缺损面积大,但能够彻底清创的患者(其中包括8例初期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经抢救后6-8小时内生命体征平稳的患者),急症行清创、负压吸引术,再分别经0-3次清创更换负压引流敷料后,创面条件改善,经减张后直接缝合4例,植皮5例,局部皮瓣转移2例,10例损伤严重,软组织缺损面积大、位置深、污染重,一期不能彻底清创,以及5例因生命体征不稳定不能承受复杂清创的,早期开放引流,纱布填塞止血,定期换药,待病情稳定、创面渗出减少、坏死界线清楚后,再次清创,行封闭负压引流,后经2-5次反复清创更换负压引流敷料后,经减张后直接缝合2例,植皮7例,局部皮瓣转移6例。每阶段手术前对每个创面进行细菌培养。
结果:
治愈25例,死亡1例,为半骨盆及同侧大腿广泛软组织挫灭伤患者,死亡原因为全身脏器功能衰竭。存活患者经手术2-6次,平均3.6次,住院时间36-96d,平均46.4d。第一次清创前细菌培养阳性率为68%,而终末手术前无一例阳性。25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24个月,平均11.2个月,从伤后到创面完全愈合时间平均为2.8个月。骨盆骨折在清创或抢救时外固定架治疗17例,后改为内固定治疗10例。
结论:
开放性骨盆骨折创面情况复杂,需要多学科协同合作,负压吸引技术可以通过临时封闭创面、通畅引流、抑制细菌生长、促进肉芽生长等方面为污染较重、软组织缺损面积大的复杂开放性骨盆骨折创面修复提供良好的二期修复条件,缩短治疗时间,降低了开放性骨盆骨折的感染率和死亡率,是治疗开放性骨盆骨折复杂创面的一种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