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三级甲等医院综合性ICU医院感染相关因素调查及直接经济损失的研究
【摘要】:第一部分ICU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因素的调查研究目的了解综合性ICU病房医院感染情况及发展特点,分析引起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采取干预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和前瞻性监测的方法,对2007年以前的资料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2007年以后的资料采用前瞻性监测的方法,收集2004年1月~2010年12月某三级教学医院综合性ICU所有住院患者的病例资料,对资料进行分类比较,资料分析采用卡方检验。
结果在7年内,共监测重症监护病房入住患者2060例,发生医院感染662例,911例次,感染发生率为32.14%,感染例次率为44.22%%。下呼吸道为主要感染部位,占65.09%%,其次为泌尿道感染占9.88%%。662例感染病例中,共检出菌株1 439株,革兰阴性菌1033株,占71.79%,居首位的是铜绿假单胞菌,其次为鲍曼不动杆菌。死亡病例的医院感染率(41.58%),高于非死亡病例的医院感染率(27.69%%),P<0.05。不同病种医院感染发生率最高的是复合外伤(50.89%%),其次为肺部感染(49.02%)和脑血管病(48.24%%)。经卡方检验,ICU医院感染的发生与患者的性别、住院天数、病情分级、个别病种、基础疾病数量、侵袭性操作和免疫抑制剂的使用有很大的关系,而不同年龄段医院感染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ICU病人是医院感染高发人群,应加强对综合ICU的医院感染监管力度,从而逐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ICU病人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病原菌分布以革兰阴性菌感染为主。患有复合外伤、肺部感染、脑血管病和呼吸疾病的患者应重点监测。男性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高于女性(P0.05),随病情严重程度的增加、伴有基础疾病种类的增多,感染发生率逐渐增加(P<0.05)。医院感染发生率随着住院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升高(P0.05)。
ICU患者是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应加强对ICU的目标性监测,并采取有效措放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提高医疗质量。
第二部分I CU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直接经济损失调查研究目的研究ICU住院患者因医院感染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分析ICU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直接经济损失的相关因素。
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和前瞻性监测的方法,调查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某三级甲等教学医院综合性ICU病房的的住院患者,共收集病例2 060例。按条件1:1配比,共成功配对182对(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为病例组,未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为对照组),比较它们的住院费用和住院天数的差别。
结果病例组住院总费用中位数每例为91 977.12元,对照组为31 015.78元,病例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费用的增加主要是药费和治疗费;ICU医院感染直接经济损失因感染部位的不同而异,发生单一部位感染的,以呼吸道感染的经济损失最高(48472.17元),而多部位感染直接经济损失更加严重;ICU医院感染直接经济损失排在前三位的疾病种类为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和肿瘤术后;男性患者医院感染直接经济损失高于女性患者;ICU医院感染直接经济损失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有关,病情分级为E级的医院感染直接经济损失最高(68 250.54元)。病例组中位数每例患者住院天数为17.0天,对照组为6.0天,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部位的感染对住院时间的延长更为显著,每例延长26.0天(P0.05)。
结论ICU患者医院感染大大增加了医疗费用支出,延长了住院天数,降低了病床周转率,其费用支出远高于非医院感染患者,做好ICU患者医院感染监控工作可获得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