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历史时期经济危机的特征与原因研究
【摘要】:纵观人类历史的发展,经济的衰退、萧条与危机早在农业文明时期就已经开始出现。经济危机这种现象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不断地演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经济危机的主导因素、表现、影响呈现出不同的特征,是社会历史内在演化的一种反映。可以说,经济学发展的历史贯穿着对经济危机的研究与解释,经济学的每一次重大发展,都可以在人们对危机的反思与探索中找到动因。到了近期,经济学对经济危机的研究,从理论到方法都已经十分的成熟,以至于一些学者认为,现代宏观经济政策已经解决了商业周期问题(伯南克,2004),针对商业周期的任何进一步的举措带来的益处微不足道(卢卡斯,2003)。
然而,就在这些言论之后,2008年发生了被称为百年一遇的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危机,迫使人们不得不再次反思应该如何理解经济危机。经济学的研究所进行的理论抽象是该学科的一个特点,但是这种抽象也往往掩盖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事实。霍奇逊在《经济学是如何忘记历史的:社会科学中的历史特性问题》一书中讨论了一般性理论与历史特性的关系。他认为对一般性理论的强调,使理论忽视了历史特性问题,从而使理论不能解释具有不同历史特征的现实。他指出,一般性的方法必须由对于特定历史背景、制度背景和文化背景保持敏感的分析方法加以补充。这正是我们从经济史的角度来研究经济危机的原因。
本文对经济危机的研究追溯到农业文明时期,沿着历史的脉络对这个时间跨度进行分期,通过阐述每个阶段的经济发展特征来分别对每个阶段的经济危机进行研究。
本文的主体部分包含四章,即第三章至第六章。第三章是对农业文明时期的经济危机进行研究。首先给出该时期经济运行的基本特征进,在此基础上比较分析西欧与中国农业文明时期经济周期运行的特点,通过比较研究提出对人口与资源平衡进行总量意义和结构意义的划分,以此来解释中国农业文明时期明显的王朝循环与经济周期一致的特征。最后以“道光萧条”为例来进一步加深对农业社会经济危机的认识。
第四章对资本主义早期的经济危机进行研究,基本涵盖18世纪末到20世纪初这段时间。首先对资本主义的诞生及对其的理解进行一个简单的介绍。目的是强调在资本主义体系下对经济危机进行研究必须对资本主义本身进行充分的理解。然后对资本主义早期这个历史阶段进行界定,并给出这一时期内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接着,分析这一时间内经济危机的表象与特征。最后,结合历史阶段的特征来分析这一段时期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
第五章对垄断主义以及帝国主义时期的经济危机进行研究,主要集中于20世纪初至20世纪70年代的滞胀和两次石油危机之间的这段时间。首先对所要讨论的时期内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进行简要的介绍。然后,重点对大萧条发生的背景、过程以及影响进行分析,其间贯穿着此段时期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发展的趋势分析。最后,给出该阶段经济危机特征的总结。
第六章讨论全球经济失衡下的经济危机,时间上涵盖了20世纪80年代至2008年这段时期。重点在于对经济全球化以及经济失衡背景下,虚拟经济超越实体经济发展所导致的经济危机进行分析。
第七章在前面几章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并指出进一步研究需要注意的问题。
本文的研究方法有:(1)归纳与演绎相结合。本文基于历史事实,在注重对历史特性进行把握的基础上,通过对历史现象的归纳总结进行一定的理论抽象。(2)案例研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案例,比如“道光萧条”和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进行研究,以加深对特定历史阶段特征的认识。(3)历史唯物主义。从人类社会与经济发展整体上所具有的内在演化规律出发对经济危机进行研究,概括出每段时期经济运行的特征以及提炼出每段时期内历史的、制度的背景。(4)总体史的研究。对资本主义体系建立以后经济危机的研究,本文采取总体史的方法,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看成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在这个体系内发生的经济现象与该体系本身的内在演化过程相关,因而不能孤立地仅从单个国家的角度进行研究,而应采取全球性的整体视角。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尝试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对经济危机进行研究,时间范围涵盖从农业文明时期至20008年这样一个历史跨度。在对农业文明时期经济危机的研究中,本文对人口与资源平衡进行总量意义和结构意义的划分,以协调新马尔萨斯主义和新马克思主义两个派别对于前工业社会经济问题的研究,并且以这种划分来解释中国农业文明时期明显的王朝循环与经济周期一致的特征。在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研究中,本文是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角度出发进行的,强调资本主义诞生以来,伴随着世界体系的建立,世界经济开始的不均衡的发展及对经济危机产生的影响。虽然,布罗代尔和华勒斯坦都曾强调从总体史的角度对资本主义进行理解,也有很多学者(如沈汉等)强调资本主义史研究中总体史的重要意义,但是这种视角的应用更多地是针对资本主义的研究,很少有专门应用到最经济危机历史现象的研究中。
由于历史跨度较大,涉及的方面较多,本研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具体为:(1)尚未能提出一个完整的框架来整合所有影响因素,而仅仅是沿着历史的发展,概括每个阶段的主要特征。(2)对于农业文明时期经济危机的研究,应该再进行具体时期的划分。14—17世纪是资本主义孕育和形成的时期,是一个具有过度意义的时期,因而,14—17世纪之前与之后经济问题研究应该分别进行具体的研究。但是对农业文明时期经济危机的研究没有从整体上进行这种划分。(3)对于人口论的重要性,本文在分析农业文明时期的经济危机时给予特别的强调,但是未能贯穿整研究,即便是在农业文明阶段,也没能深入分析人口机制的作用原理。(4)对于资本主义体系建立后经济危机的研究,应该是可以更好地与现代经济学的方法相结合的,可以更多地借用定量分析的方法来支撑所提出的观点。但是由于时间跨度的问题,本文并没有做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