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OCPN的软件可执行模型建模方法的研究
【摘要】:随着软件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和深入,软件系统的规模和复杂性也在逐渐扩大和提高,使得软件设计开发的难度和软件系统潜在的问题也日益增加。早期的设计缺陷会严重阻碍后期系统的开发、应用和维护。如果能够在早期设计阶段及时发现并避免错误,会大大减少设计开发、应用维护的成本,显著提高软件系统设计及开发的效率。软件系统建模与验证成为软件工程领域研究的热点。
传统的软件系统建模方法主要包括数学建模方法、结构化建模方法、信息建模方法和面向对象的建模方法等。这些方法在软件开发历程中都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也都存在着比较明显的不足。主要表现为:数学建模方法抽象程度较高,不适合系统的分析和设计建模;结构化方法容易产生问题空间与解空间不一致的问题;信息建模强调状态而非对象,对所建模型有一定的限制;面向对象方法虽然对软件系统建模有很好的支持,但是它的形式化程度不高,对模型缺乏有效的验证和分析手段。软件开发方法的每一次改进都使软件系统的抽象层次得到一次提高。抽象层次的提高使系统涉及的具体信息与限制条件就减少,系统的适应性与概括能力就提高。如何使得抽象模型能够显现地、仿真模拟实际应用系统,早期发现系统设计的缺陷,是提高软件系统生产率和质量的关键。因此,建立可视化程度高、可执行的模型也是对软件开发方法的一种改进。
软件建模方法的研究已经开展了很久,也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本文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当前研究所存在的可执行性不强,仿真模拟现实系统的力度不够,不能及早地发现设计缺陷并改进等方面的不足,以可视化、可执行模型为切入点,对基于面向对象技术、方法和Petri网融合技术进行软件系统建模提出了一些方法,本文的主要工作和贡献有以下几个方面。
分析总结软件系统传统建模方法的不足,提出将面向对象技术、方法和Petri网结合的方式开展软件系统可执行模型的建模:总结归纳出4种结合的方法,并分类形成面向对象技术中嵌入Petri网、Petri网中嵌入面向对象技术和相互嵌入的3种结合形式;给出面向对象Petri网OOPN的形式定义和语义解释,并深入分析了OOPN的面向对象特征。
提出基于OOPN图形界面交互行为的建模方法。首先针对用户操作图形界面的习惯确定界面操作对象,并利用OOPN对其属性和行为进行形式描述,形成对象子网;其次,分析总结操作对象间的关系,确定并定义对象子网间的顺序、同步、选择、并行和互斥5种行为关联关系;第三,在系统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将对象子网和关联关系进行集成、整合,形成系统可执行的模型。最后,根据OOPN的执行语义和变迁的引发条件,检查模型的各种可能的执行过程,验证模型的适用性和正确性。
提出对前述OOPN的改进方案,扩充子网间的关联关系,使其形成虚网结构,在此基础上提出对象子网的分层原则和方法以及OOPN的化简规则,并证明化简规则的适用性;提出对象子网和OOPN的死锁标识检测算法,并通过实例,对分层方法、化简规则和死锁标识检测算法进行验证。
总结基于OOPN建模方法存在的不足,采用面向对象与着色Petri网相互嵌入的结合形式,提出基于面向对象着色Petri网OOCPN基本通信协议的形式描述方法。基于该方法,以一个简单的通信协议为例,利用CPNTools工具建立一个自动可执行的模型,并通过仿真执行,验证协议的正确性和模型的各种性质,同时利用可执行模型的执行结果,对协议的传输性能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本文的工作对深入开展软件系统建模方法的研究提供了一点新的思路,对早期发现软件系统设计开发中的错误,提高设计开发效率和可靠性都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但是,所研究的方法还存在一些不足,还需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结合人们广泛熟知的UML建模语言,建立一个与平台无关的模型描述机制,加强案例分析研究和模型性质分析研究,使该方法在软件系统设计开发中真正发挥作用,提高软件系统开发的效率和质量。
|
|
|
|
1 |
李秉智,李毅,黄澄宇;面向对象设计在计算机网络中的应用[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4期 |
2 |
邬家炜,宋万寿,王小铭;面向对象的工业产品外观设计工程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总体设计[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2期 |
3 |
周继雄;面向对象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IRIS[J];交通与计算机;1997年04期 |
4 |
李斌;面向对象分布式数据库的管理[J];管理科学文摘;1998年03期 |
5 |
杨则正;面向对象的展览:Java语言与面向对象技术的结合[J];管理科学文摘;1998年08期 |
6 |
陈晓红,徐兵,曹砚;基于面向对象思想的MIS开发方法研究[J];计算技术与自动化;1998年03期 |
7 |
赵颖,沈金龙;CORBA分布式系统的面向对象分析[J];通信世界;1998年10期 |
8 |
陈新中,蔺丽华,王道平;面向对象的知识表示方法研究[J];西安科技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
9 |
王赫然;面向对象数据库的发展与现状[J];铁路计算机应用;1999年05期 |
10 |
李光耀,周来水,周儒荣;面向对象的界面设计方法[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1999年03期 |
11 |
董红军,乔建明,邓修瑾,彭炎午;面向对象的CAPP专家系统研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
12 |
李红军,王小玲;基于MDT6.0的参数化设计技术研究[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
13 |
杨传健;基于UML的锅炉燃烧控制系统的实现[J];滁州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
14 |
杨宝军,张德贤;面向对象的无损检测工艺设计专家系统[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5年04期 |
15 |
张白桦;对“销售点终端系统”进行面向对象建模[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
16 |
王小辉,雷丽萍,李文斌;基于PC的数控系统及其控制任务调度的实现[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05年04期 |
17 |
肖四友;基于Visual Basic语言的数据结构创新教学探索[J];科技资讯;2005年22期 |
18 |
李刚健,任芳芳;高级程序语言教学改革新探[J];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5年S2期 |
19 |
谭加才;康颖安;;面向对象的曲轴CAPP系统设计[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05年12期 |
20 |
李明;马小平;鲍海勇;;Petri网在矿井胶带运输控制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电气自动化;2005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