椭偏技术在6H-SiC晶体光学常数的测量与分析
【摘要】:椭偏技术是一种通过测量光束在介质界面上反射或透射时偏振态的变化情况来研究待测样品的光学性质和表面形貌的技术手段。椭偏仪测量的是两个量(甲和△),分别代表P态偏振光与S态偏振光的经过样品后的振幅比和相位偏转角。由于其测量过程对样品的无损性以及高的测量精度等诸多优点,在光学工业、电子工业、生物化学、金属材料等越来越多的领域取得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是利用椭偏技术对各向异性单轴晶体的光学常数的测量及其数据处理分析过程,文章较为详细的介绍了椭偏测量技术的发展历史、未来发展趋势、椭偏技术优势与局限、椭偏仪的分类以及国内外的研究进展等方面的内容。并系统的对椭偏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光在晶体材料中的传播规律做了较为全面的阐述和理论推导,进而得到了晶体材料的反射率矩阵和椭偏方程。文章以第三代半导体的优秀代表6H-SiC作为研究对象,并通过综述的形式对其结构和性能、国内外的研究进展等做了介绍,并且通过实验对6H-SiC晶体的光致发光性质做了简单的研究,对各个发光峰产生的机理进行了分析。
此外,作者通过大量的文献研究以及丰富的实验操作经验,总结和提出了一种对晶体材料的切实可行的测量过程以及数据处理分析方法,这也是本文的创新点所在:采用光轴垂直于样品表面的方式测量,以减小测量中由于晶体光轴的方向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误差;对样品进行单面抛光,背面打磨的处理方式消除背反射引起的消偏振效应;为满足椭偏数据分析的要求,我们采用多入射角的方法进行测量,并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以降低测量误差;对入射角度采用标准样品校准,以消除误差;采用数值反演的方法并选择合理的误差评价函数作为分析程序的基础,再结合程序的具体流程,设计椭偏数据的分析程序;最后对程序反演的结果,采用合适的光学模型进行数值拟合,得到了与文献符合度非常好的数据。
|
|
|
|
1 |
王德育,袁春伟;TiO_2薄膜厚度及其光学常数的测量[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5期 |
2 |
张晋敏,郜小勇,杨宇,陈良尧;溅射气压对Si/Ge多层膜结构光学常数的影响[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03年01期 |
3 |
孙兆奇,蔡琪,何玉平,宋学萍;Cu块材及Cu膜的光学常数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
4 |
刘波,阮昊,干福熹;激光致晶态Ag_(11)In_(12)Te_(26)Sb_(51)相变介质光学常数的研究[J];光学学报;2002年10期 |
5 |
宋学萍,王佩红,孙兆奇;退火温度对溅射Al膜微结构及光学常数的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
6 |
阮立明,余其铮,谈和平;求非均匀体系微粒光学常数的透射法[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1996年01期 |
7 |
张继华,孙亦宁,李敬起,郭晚土,高欣;由红外透过谱确定金刚石膜的光学常数及相关因素[J];真空与低温;2001年03期 |
8 |
姜良广;两种反射法确定光学常数的非单值性的研究[J];应用光学;2002年02期 |
9 |
陈红;沈文忠;;两个介电函数模型的用法(英文)[J];半导体学报;2006年04期 |
10 |
;材料光学性能测试与设备[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2003年05期 |
11 |
倪原,齐华,李锂;光学薄膜厚度实时监控系统检测电路设计[J];探测与控制学报;2004年03期 |
12 |
周仕明,陈良尧,王亚栋,王昱,郑玉祥,钱佑华;Fe/Ag/Fe夹层结构中磁光效应和光学常数的振荡[J];科学通报;1995年23期 |
13 |
;光学薄膜参数测试[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2000年03期 |
14 |
张仿清,郭永平,宋志忠,陈光华;a-SiGe_x 合金光学常数的研究[J];无机材料学报;1993年01期 |
15 |
冯星伟,苏毅,马宏舟,陈良尧,钱佑华;金膜光学常数的椭圆偏振光谱测量精度研究[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1993年02期 |
16 |
史守华,何玉平,宋学萍,孙兆奇;Si基片上射频磁控溅射MgF_2薄膜的光学常数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
17 |
武颖丽;吴振森;;合金钢材料光学常数的椭偏测量及其修正[J];光学技术;2008年05期 |
18 |
张维佳,戎霭伦;多层膜光学常数的迭代椭偏测量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93年04期 |
19 |
傅竹西,林碧霞,何一平,廖桂红;ZnO薄膜光学常数测量[J];发光学报;2004年02期 |
20 |
;薄膜光学 光学薄膜参数测试[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2005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