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InGaAs单光子探测器设计
【摘要】: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量子通信方面的应用被广泛论证,尤其是基于量子力学原理,能够安全交换密钥的量子密钥分布技术。它为传统密钥交换实现了一种近乎绝密的解决方法。在实际应用中,量子通信主要集中在1310和1550nm波段,这主要得益于该波段的光纤损耗最小。
现如今,因为在所有波段中探测效率最高,近红外单光子探测技术发展迅猛。尤其是在量子密钥分布系统中,工作于通信波段的近红外单光子探测器对系统的通信距离、量子密钥生成速率和量子比特误码率等有重要影响。而且,对于超灵敏红外光谱以及激光测距等应用,近红外单光子探测器亦有重要作用。因此,提高单光子探测器的探测频率和S/N,降低暗计数和后脉冲是本文的研究重点。
本文利用InGaAs/InP雪崩二极管,通过施加正弦门控信号,实现了重复频率高达200MHz,工作于1550nm波段的近红外单光子探测器。其中核心器件为工作在盖革模式下的雪崩二极管。然而,受后脉冲和热噪声引起的暗计数的影响,该模式下的雪崩二极管噪声很大,需要通过多种途径来抑制噪声。其中,本文采用了工作在正弦门控信号下的InGaAs/InP雪崩二极管来获得高于工作在传统门控信号下近红外单光子探测器的重复频率。
|
|
|
|
1 |
雷胜琼,薛南屏,曾光丽,张云;天文观测用InSb红外探测器系统的测试[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1986年05期 |
2 |
雷胜琼,薛南屏,曾光丽,张云;天文观测用InSb红外探测器系统[J];红外技术;1986年05期 |
3 |
崔敖齐;吴华清;;IBM PC/XT在固体探测器系统中的应用[J];微型机与应用;1989年06期 |
4 |
岳桢干;;英国科学家研制出新型单光子探测器系统[J];红外;2010年05期 |
5 |
德欣;;光学扫描系统的效率标准[J];激光与红外;1976年06期 |
6 |
锦秀;;微波偏压亚毫米波GaAs光导探测器[J];激光与红外;1975年09期 |
7 |
沈承杭;毕思云;;用平行板共振探测器测量穆斯堡尔背散射谱[J];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1986年04期 |
8 |
王世勇,付有余,郭劲;激光辐照面阵CCD探测器系统局部的干扰效应[J];半导体光电;2002年02期 |
9 |
;专题文献索引[J];红外技术;1979年02期 |
10 |
谭中奇;龙兴武;张斌;;探测器的响应特性及对连续波腔衰荡技术测量的影响[J];中国激光;2009年04期 |
11 |
J.G.Timothg
,汪金祥;多阳极微通道列阵探测器系统的性能特征[J];光子学报;1986年03期 |
12 |
丁明;声纳探测器系统的驱动信号源[J];安徽科技;1994年03期 |
13 |
王志连;张景文;;飞机防碰激光警标系统[J];应用光学;1981年05期 |
14 |
Serge Melle,高国龙;如何使高灵敏度探测器系统的设计最佳化[J];红外;1995年01期 |
15 |
李玮,赵书俊,张伟征,张大伟;单片机P87LPC767在智能化γ相机探测器系统中的应用[J];现代电子技术;2005年22期 |
16 |
高;;固定在印制电路板上的红外图像探测器系统[J];红外;2009年06期 |
17 |
冯兵;康克军;王奎禄;刘以农;陈彦丽;;多阳极微通道阵列探测器测试平台研制与应用[J];真空电子技术;2007年03期 |
18 |
许锦峰;陈炳泉;;基于双光束四路探测技术的有害气体检测方法[J];探测与控制学报;2008年02期 |
19 |
刘洋;;复位型电荷灵敏前置放大器的研究[J];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2009年00期 |
20 |
;光电成像与器件[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2002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