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坎普法视野中的元禄日本

程永超  
【摘要】:江户时代的体制,经家康、秀忠至第三代将军家光才完成。幕藩体制的成立有两大支柱,即军事权为“拜谒轮换制”,外交权为“锁国体制”。江户幕府实行“锁国”政策后,荷兰成为获得唯一官方允许可与日本进行贸易往来的欧洲国家。本文旨在考察“锁国”政策的背景下,欧洲人坎普法是怎样认识近世日本的。 德国的医生、博物学家恩格柏特·坎普法(Engelbert Kaempfer,1651-1716)。作为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船医,1689年途经巴达维亚(现雅加达),于1690年(元禄3年)作为荷兰商馆的医生来到日本,1692年(元禄5年)10月离开日本。这期间,他于1691年和1692年两次跟随荷兰商馆长去江户拜谒将军,综合地观察并记录了日本的历史、社会、政治、宗教、动植物等,特别是详细介绍了严厉实施“锁国”政策背景下元禄时代的日本。可以说在18到19世纪,欧美人就是通过坎普法的著作了解日本的。而且,在其出版后的一个半世纪内,他的著作成为欧美人论及日本时必谈的书籍,其地位是无可替代的。 拙论主要采用史料的分析与解读的方法来研究欧洲人坎普法眼中的日本形象。同时借鉴了法国文学家让-马克·莫哈(Jean-Marc Moura)和达尼埃尔-亨利·巴柔(Daniel-Henri Pageaux)所提倡的形象学研究方法。 具体来说,主要以坎普法遗留下来的著作《日本志》的第五卷《江户参府旅行日记》的英文版BOOK V. The Author's two Journies To the Emperor's Court at JEDO, the City of his Residence为基础,同时对照其日文版,解读从外国人的视角遗留下的弥足珍贵的记录,明确坎普法的日本认识。因此,拙论分别围绕日本的国际关系、日本人的信仰状况、日本的外国元素、别样的日本进行探讨分析,重点关注坎普法的异国认识。同时,对照弗朗索瓦卡隆(Francois Caron)的《日本大王国志》及荷兰商馆长日记等重要史料,解读坎普法的日本认识。 坎普法及去江户参府的荷兰人身份非常微妙,立场也十分尴尬。他们自认为这次是作为光荣的使节,而不是以商人的身份去谒见将军的,但是在《江户参府旅行日记》中却数度出现了“如同俘虏一般““屈辱感”这样的词语。日本政府对外国人的警戒心很强,尽其所能禁止外国人同日本人的交流。虽然普通的日本人对荷兰人很尊敬,但江户参府的首席翻译对欧洲人抱有“难以消除的憎恶和敌意”。 从日本严格的身份制度和日本人的礼仪方面可以窥探到儒学对日本的深远影响。坎普法在《江户参府旅行日记》中高度赞扬了日本人的礼仪:“世界上所有的国民在礼仪这一方面都比不上日本人。不仅如此,从身份地低微的百姓到身份高贵的大名都很懂礼貌。我们可以把日本称为教授礼仪礼节的高等学校。” 坎普法在日本经常可以看到中国的物品,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当然欧洲对日本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对由于《禁止虐待动物令》而被称为狗将军的德川幕府第五代将军德川纲吉,坎普法的评价与以前的认识大相径庭。坎普法从世界史的观点出发,认为德川纲吉是一位出色的君主。 总体来说,坎普法描述了日本社会发达的自给自足的经济状况,对日本怀有一定程度的好感。另一方面,日本的元禄时代即十七世纪后半叶,欧洲宗教战争不断,人口减少了三分之一。与当时被女巫审判(又称魔女狩猎)的恶潮席卷的欧洲相比,坎普法对元禄日本的和平与安定印象非常深刻。因此,可以说通过日本的历史文化这面镜子,坎普法开始关注祖国德国及欧洲。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陈力娇;;缺你不行[J];北大荒文学;2000年05期
2 赵学民;;审计普法三字经[J];中国审计;2009年17期
3 赵小明;;“老先进”的普法新篇[J];兵团建设;2011年03期
4 徐显亮 ,郭庆峰;唐世朴:耄耋之年普法忙[J];江淮法治;2001年07期
5 杜智娜;;张桂茹:用泥人普法的女律师[J];法律与生活;2008年01期
6 ;耒阳市“三五”普法成绩斐然[J];世界;2002年11期
7 陈寿昌;;普法该先普谁[J];山西文学;2007年08期
8 Fiebege;羊棗;;战略论(五)[J];世界知识;1940年02期
9 金晓;海全;景范;;八旬老翁的心愿——张汉杰义务为民普法小记[J];人大建设;2001年07期
10 ;把法治理念铭刻人们心中[J];上海人大月刊;2006年07期
11 吴桂龙;;王韬思想发展探微——读《普法战纪》[J];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88年01期
12 孙燕杰;;普法二艺人[J];法学天地;2001年06期
13 徐若学;;民歌声声好普法[J];独生子女;2002年12期
14 侯君霞;;老师·我·简报[J];人民调解;2006年08期
15 党予;;普法路上的守望者——记全国“四五”普法模范、云南省红河州绿春县平河乡司法所长普先沙[J];法制与社会(锐视版);2008年06期
16 文艾仿;熊中平;让东清;;汉川共商普法与楹联教学工作大计[J];对联(民间对联故事);2010年02期
17 刘忠山;万晴;;普法有效果[J];今古传奇(故事版下半月版);2010年03期
18 张秀璋;郭宁虎;;刘棕义务普法被称赞[J];先锋队;2007年07期
19 吴南;;热闹中看门道——论法制节目的普法艺术[J];当代电视;2007年08期
20 许章润;;普法运动[J];读书;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Wilt L.Idema;;Emperor and General:Some Comments on the Formal and Thematic Continuities between the Vernacular Stories from Dunhuang and the Vernacular Stories from Later Dynasties[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学艺术的对话与共生”中国文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2 Kyaw Win;;Bagan时代(1000-1300)的中缅关系(英文)[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多文化共存下的记忆与遗忘”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3 王明珂;;中国古代考古惊人发现的历史人类学研究[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东亚古代文化的交流”考古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4 钟卫红;;基层水事执法能力建设研究——以广东省L县为例[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Mitani Hiroshi;;明治维新:对革命的比较研究(英文)[A];北京论坛(2011)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传统与现代、变革与转型:“变与常:关于社会转型方式的历史思考”历史分论坛论文及摘要集[C];2011年
6 三谷博;;The Enigmas in the Meiji Revitalization:Searching for Universalities in East Asian History[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历史变化:实际的、被表现的和想象的”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续)[C];2005年
7 ;A Historical Anthropological Perspective on Surprising Discoveries in the Archaeology of Ancient China[A];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北京论坛(2004)论文选集[C];2004年
8 佐藤炼太郎;;日本武士道与“正气歌”(英文)[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哲学对话与文化交流”哲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9 朱镇五;;独立协会的民族主义与近代国家观(英文)[A];北京论坛(2011)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传统与现代、变革与转型:“变与常:关于社会转型方式的历史思考”历史分论坛论文及摘要集[C];2011年
10 肖辉;孙文胜;;论农民工的普法及法律援助[A];创新·发展·和谐——河北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狄金华;被困的治理[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李五星;论当代中国的宗教法制建设[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丽辉;日本法律近代化的民族性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4 胡天舒;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知识人的中国体验[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5 罗时光;由宋明禅至白隐禅-10至18世纪中日禅思想的比较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6 夏丰杰;在水热合成的纳米碳载体和非传统环境下钯的电催化[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7 陆振慧;跨文化传播语境下的理雅各《尚书》译本研究[D];扬州大学;2010年
8 王明兵;藤原惺窝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孙宁宁;日本地歌三味线角色的变迁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1年
10 邱玏;中医古籍英译历史的初步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永超;坎普法视野中的元禄日本[D];山东大学;2013年
2 沈志林;政府普法的沟通效果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3 刘健;我国普法管理系统化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3年
4 郑海萍;改革开放以来象山县普法的发展与思考[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5 朱智毅;乡土社会中的法律传播与“法治”认同[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6 娄文霞;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视域中的普法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7 周国梁;基层法律宣传的方法创新[D];安徽大学;2013年
8 孙伟;行政法律意识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9 余婷;意识形态的冲突[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10 侯珏;《格列佛游记》节译及翻译报告[D];重庆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伟;一平浪镇开设“农家普法课堂”[N];楚雄日报(汉);2008年
2 张建华丁天竹;如东农村普法“四小”做出大文章[N];法制日报;2008年
3 记者 张义成;省督导检查组来南充检查“五五”普法[N];南充日报;2008年
4 记者 文新军;全市领导干部参加年度普法考试[N];桂林日报;2008年
5 李书泠;农村普法问题与对策[N];台州日报;2008年
6 王昌祥 周进军;安徽和县进行五五普法考试[N];中国质量报;2008年
7 祝雪林 记者 廖琴;市民普法需求呈现新特点[N];广安日报;2008年
8 徐雪荣 梅月红 郑英;利港:农民小区建起“普法楼道”[N];江阴日报;2008年
9 首席记者左丹;兴区渤海街道加强普法促和谐[N];盘锦日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黄玉教 通讯员 黄斌彬 王丽;普法创新,让法律的阳光照耀老区[N];法治快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