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开复位治疗耻骨联合浮动损伤的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耻骨联合浮动性损伤(耻骨上下支联合损伤)的临床损伤特点以及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效果。
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了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创伤骨科自2004年12月至2013年1月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方法治疗的浮动耻骨联合损伤(耻骨上下支联合损伤)的临床资料。该项分析共收集了49例病人情况,其中男32例,女17例;年龄20-61岁,平均为36.5岁。综合此类损伤的致伤原因:车祸伤35例,高处坠落伤9例,挤压伤5例。按照AO分型:B3型有14例,C2型有33例,C3型有2例。其中45例合并骨盆后环骨折,14例合并髋臼骨折,22例合并四肢骨折,11例合并胸腹部损伤,16例合并泌尿生殖系统损伤。统计其受伤至手术时间为3-25d,平均为9d。手术方法:采用气管插管全麻;固定方法:其中41例采用重建钛板固定双侧耻骨支骨折;同时固定后环39例;骶髂前方钢板固定11例;骶髂螺钉固定5例;髂骨后M型板固定17例;6例采用髂腰固定;8例采用微创空心钉固定。
结果依据Tornetta和Matta放射线评分标准评定复位效果:对比术后骨盆X线片上骨折块分离最大距离。共计有44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12-30个月,平均为16个月。随访结果:骨盆骨折术后功能按照Majeed评分:优30例,良10例,可4例。本组术后2例病人出现切口脂肪液化,经换药后愈合,下肢深静脉血栓8例,保守治疗痊愈,3例有耻骨上疼痛不适,1例出现骨盆倾斜。未见钢板断裂脱出、感染、股神经或股血管损伤、异位骨化及骨关节炎和股骨头缺血等并发症。
结论耻骨联合浮动性损伤(耻骨上下支联合损伤)是临床上常见的前环损伤,也是一类严重骨盆骨折,影响骨盆稳定性,早期应注意相应合并伤,切开复位内固定可以稳定骨盆,有助于早期活动及功能锻炼,从而获得良好临床效果。
|
|
|
|
1 |
杨广夫;耻骨联合旁不完全性骨折[J];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1985年05期 |
2 |
宋维炳,金亚兰,李晓梅,郞东方;子宫输卵管通液的B型超声所见[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1986年04期 |
3 |
胡金英;潘伟;刘长江;;应用腹部耻骨联合上横切口行全子宫切除术30例报告[J];医学理论与实践;1993年06期 |
4 |
谢兰琴,何善健;耻骨联合分离的治疗及文献复习[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1998年06期 |
5 |
刘连祥;嗜铬细胞瘤的CT检查[J];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1981年06期 |
6 |
阳世发;严重耻骨联合重叠移位和骶髂关节脱位一例[J];医学临床研究;1987年03期 |
7 |
李开才,孙丙豹,汪柏林;阴茎完全断离15小时15分再植成功一例[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1987年03期 |
8 |
林少仁;实用封闭疗法(Ⅴ)[J];实用医学杂志;1990年05期 |
9 |
陈继华;耻骨联合缝隙回波描记诊断孕期及分娩后耻骨联合损伤[J];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1994年02期 |
10 |
刘加升,蔡敦亭,张雷,黄厚明,孔令勤;耻骨联合上横形切口行去势术130例观察[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1998年06期 |
11 |
梁发;耻骨联合上经膀胱切除前列腺316例[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
12 |
周宝才;;正步训练致耻骨下支应力性骨折1例[J];沈阳部队医药;2000年01期 |
13 |
李建敏;袁文斌;张山夫;郑宝林;朱琼芳;;微创松解加白膜固定法治疗隐匿阴茎18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年11期 |
14 |
董永良;孙馥云;袁琛;徐振娥;刘秀荷;朱庆环;张桂珍;刘艳华;;腹膜透析植管方法合理性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06年06期 |
15 |
赵敏;周轶琳;柳杨;王凤岩;李志;;分析不同取材部位对阴道黏膜刺激试验结果的影响[J];华南预防医学;2007年02期 |
16 |
李艳红;;超声诊断巨大卵巢粘液性囊腺瘤1例[J];医学信息;2009年08期 |
17 |
李聪章;外伤致耻骨联合脱位1例[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0年12期 |
18 |
宓士军;分娩致耻骨联合过度分离1例报告[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1996年03期 |
19 |
张自顺;腹部手术切口瘢痕骨化二例分析[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89年11期 |
20 |
刘镜波,陈惠恩;耻骨联合后囊肿1例[J];中国医刊;1999年10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