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管相关蛋白LC-3的表达与食管鳞癌预后关系的临床研究
【摘要】:研究背景及意义根据全球流行病学资料统计显示,食管癌是目前全球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居第八位、病死率居第六位。食管癌具有流行病学特征显著不同的2种组织病理学类型:鳞癌和腺癌。在中国和其他东亚国家,90%以上的食管癌患者的病理学类型为鳞癌,而在美国和欧洲国家,腺癌患者则更常见。影响食管鳞癌预后的因素很多,如肿瘤的浸润深度、转移淋巴结数目和阳性淋巴结比例、TNM分期、肿瘤部位、组织学分化程度等等。食管癌作为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病情多进展迅猛,虽然可进行手术、放疗、化疗等多种诊疗手段的综合治疗,但其5年生存率仍徘徊在20%-30%,疗效不佳,预后较差,故寻找可靠的生物标志物对食管鳞癌(ESCC)的临床诊治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微管相关蛋白3(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I light chain 3, LC-3)是目前研究自噬活性较为可靠的生物学标志物之一。然而,它在胸段食管鳞癌(ES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尚未明确。本研究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观察LC-3在253例接受完整手术切除的ESCC组织标本的表达情况,对临床、病理学等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LC-3在可切除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及其与预后的关系。第二部分:观察LC-3在93例接受同步放化疗的不可切除食管鳞癌组织标本的表达,探讨LC-3在不可切除胸段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本研究旨在观察LC-3在接受不同诊治手段的胸段食管鳞癌患者中的表达情况,通过分析LC-3在胸段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等因素的相关性,探讨LC-3的表达与胸段食管鳞癌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以期为食管癌的综合诊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临床参考。第一部分研究目的:LC-3是一个目前研究自噬活性较为可靠的生物学标志物,本课题旨在研究LC-3在可切除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探讨其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方法:共有253例可切除胸段食管鳞癌患者进入本研究,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食管肿瘤组织及正常食管粘膜组织中LC-3的表达,并对临床病理学因素进行分析,探讨LC-3的表达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结果: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发现LC-3染色分布在细胞质和质膜。在胸段食管鳞癌组织及正常食管上皮细胞的细胞质中都有相当高的比例的LC-3表达。相对于LC-3高表达的ESCC患者来讲,LC-3低表达患者表现出更长的总体存活时间(平均71.1个月VS.55.5个月,P=0.022),无病生存时间亦观察到相似的结果(平均68.7个月VS.51.8个月,P=0.021)。在亚组分析中,对于不伴有淋巴结转移(p NO)的胸段食管鳞癌患者来讲,LC-3低表达组的无病生存时间亦长于LC-3高表达组(90.4个月VS.67.2个月,P=0.011);LC-3低表达组的总生存时间亦存在优势(92.1个月VS.70.0个月,P=0.009)。提示LC-3的表达状态可以较好的预测该类患者的无病生存时间(DFS)和总生存时间(OS)。多变量分析表明,在胸段食管鳞癌患者组织中,LC-3的表达是一个独立的预后因素(RR=1.407,P=0.049)。第一部分研究结论:高表达LC-3预示着可切除ESCC患者更短的生存时间,LC-3可以作为可切除ESCC患者的预后指标。第二部分研究目的:探讨食管鳞癌组织微管相关蛋白LC-3的表达情况及其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研究方法:收集连续收治的93例接受同步放化疗不可切除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并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其治疗前肿瘤组织中LC-3的表达情况,分析LC-3的表达情况与各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相关性, 并采用生存分析方法,寻找影响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研究结果: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发现,LC-3染色分布在细胞质和质膜,高表达组比例为62.4%(58/93)。LC-3的表达与肿瘤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位置、病变长度、T分期、N分期、M分期、TNM分期等因素无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生存分析结果显示,LC-3低表达组的总生存时间为42.2个月,LC-3高表达组的总生存时间为30.0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亚组分析提示,对于伴有淋巴结转移(cNl)的不可切除胸段食管鳞癌患者来讲,LC-3低表达组的总生存时间为43.2个月,高表达组的无病生存时间为28.5个月,P0.05。肿瘤位置、病变长度、临床分期与接受同步放化疗的不可切除胸段食管鳞癌患者的预后有关(P0.05),性别、年龄、T分期、N分期、化疗方案、LC-3表达等与胸段食管鳞癌患者的预后无关(P均0.05)。LC-3的表达对预后均无明显影响。第二部分研究结论:LC-3可能不是接受同步放化疗的不可切除胸段食管鳞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LC-3对评估食管鳞癌放化疗的预后意义价值不大。本课题的研究结论:在胸段食管鳞癌组织中可检测到LC-3的表达,LC-3对可切除胸段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高表达LC-3预示着更差的临床转归;对不可切除胸段食管鳞癌患者来讲,LC-3的表达与临床预后关系不大,LC-3可能不是接受同步放化疗的不可切除胸段食管鳞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
|
|
|
|
1 |
王旭广,毛志福,师晓天,陈哲,程邦昌,郝安林,梅平;胸段食管鳞癌淋巴结合理廓清范围的探讨[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05年02期 |
2 |
张才云;陈世彩;郑宏良;李志刚;朱敏辉;刘菲;;同时发生的下咽-胸段食管多原发癌的外科治疗(附7例报告)[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0年09期 |
3 |
李梅;彭逊;林志雄;;胸段食管鳞癌转移性淋巴结体积对预后影响的研究[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0年22期 |
4 |
王冬滨;;影响胸段食管鳞癌外科治疗预后的因素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07年02期 |
5 |
霍小东;王洪江;庞作良;斯坎达尔.阿不力孜;孙伟;孙晓宏;范志勤;;339例中晚期胸段食管鳞癌术后生存评价及预后因素分析[J];实用肿瘤杂志;2010年03期 |
6 |
赵立军,王秀清,张淑兰;颈胸段食管嵌顿性巨大异物1例[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5年16期 |
7 |
胡祎;郑斌;戎铁华;傅剑华;朱志华;杨弘;罗孔嘉;李永锋;;Ⅲ期胸段食管鳞癌根治切除术后预后因素分析[J];癌症;2010年02期 |
8 |
刘文健;孔莉;于金明;李明焕;胡漫;石芳;吕文天;张华琦;;胸段食管鳞癌术后复发模式及辅助治疗的意义[J];中国肿瘤临床;2010年23期 |
9 |
葛红,蒋月,刘劲松;胸段食管鳞癌术后放疗靶区的确定[J];临床肿瘤学杂志;2005年05期 |
10 |
沈飚;高俊;樊天友;王健;;296例Ⅱ期胸段食管鳞癌术后患者的预后分析[J];肿瘤学杂志;2010年09期 |
11 |
冒志明,李昌炎;经腹下胸段食管胃(空肠)机械吻合术97例临床应用[J];南通医学院学报;1998年01期 |
12 |
张冬坤;苏晓东;林鹏;傅剑华;曾灿光;张兰军;马国伟;朱志华;戎铁华;龙浩;;467例Ⅱ期胸段食管鳞癌切除术后患者的生存分析[J];癌症;2008年02期 |
13 |
依马木买买提江·阿布拉;阿迪力·萨来;张国庆;孙伟;王洪江;斯坎达尔·阿布力孜;庞作良;;胸段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影响因素的探讨[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
14 |
霍小东;王洪江;庞作良;张国庆;斯坎达尔;孙伟;孙晓宏;范志勤;;淋巴结转移数、转移度及转移区域数与中晚期胸段食管鳞癌预后的关系[J];山东医药;2010年08期 |
15 |
岳志;;96例胸段食管鳞癌腹腔淋巴结转移的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年14期 |
16 |
葛殿蕴,谢家声,寇卫军,魏松洋,杨立信,孙志刚,李秋泽;胸膜外入路游离病变胸段食管根治食管、贲门癌[J];前卫医药杂志;1999年06期 |
17 |
宁忠华;裴红蕾;顾文栋;徐国平;黄瑾;;Ⅱ~Ⅲ期胸段食管鳞癌术后三维适形放疗的预后分析[J];肿瘤基础与临床;2013年06期 |
18 |
吴杲;魏大中;解明然;田界勇;马冬春;;老年胸段食管鳞癌患者的手术安全性分析[J];中国癌症杂志;2014年02期 |
19 |
王建华;;胸腹二野淋巴结清扫治疗胸段食管鳞癌的中期疗效[J];中国肿瘤临床;2007年10期 |
20 |
张云国;;200例胸腹二野淋巴结清扫治疗胸段食管鳞癌的护理体会[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年1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