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渐进式延迟退休问题研究
【摘要】:近些年来,退休年龄问题一直是学界关注和研究的热点,随着延迟退休问题被提上政策议程,延迟退休问题再一次引发热议。退休问题是一个需要综合考虑的问题,因为延迟退休关乎养老、就业、社会保障等问题,一经改动则会影响方方面面。正因为如此,我国在这个问题上一直都在积极地探讨和研究。这些年关于“延迟退休”这个话题一直争议不断,但凡提及养老金改革,都不可避免再次将其置于舆论高峰。当前,世界各国也都面临着类似的问题,延迟退休问题似乎已成为世界性命题。随着老龄化问题的全球化,我国也进入到老龄社会,由此带来养老方面的问题也日益突出,政府于社会都面临着养老的压力。我国一直沿用的是上世纪50年代(刚建国时期)的法定退休年龄,并且,与世界其他国家的法定退休年龄相比,我国也处于较低的水平。我国与退休年龄相关的政策也变动不大。当然,延迟退休年龄也是有一定的现实需求的,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人口普遍寿命延长为延迟退休提供了一定的可能。继续保持现行的退休年龄已经不符合当前的发展,延迟退休年龄成为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虽然延迟退休是符合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不可否认,这一制度的设计和实施还是有其现实性的阻碍因素。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了这个问题,并将其提上政策议程。渐进式延迟退休就是要对我国当前的人口结构、就业结构以及社会保障等进行综合分析,渐进式的延迟退休年龄,并逐步完善的过程。本文以此为依托,对延迟退休政策的渐进式进行深入研究。本文的分析逻辑为:首先,对与退休相关的概念和理论(包括生命周期理论、公平正义理论、制度迁移理论和路径依赖理论)进行分析,探究理论依据;其次,对建国以来我国的与退休相关的政策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总结我国现行退休年龄的规定和现实背景,并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然后分析了我国之所以要采取渐进式延迟退休的现实依据,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延迟退休的现实需要,二是基于延迟退休的阻碍性因素探讨渐进式选择的现实依据;并且通过国外的案例介绍,试图寻找可供我们借鉴的经验,同时注意到国外在采取延迟退休改革时遇到的困境,其为我们选择渐进式延迟退休提供了重要依据;最后,提出了渐进式延迟退休的目标及原则,探寻符合此原则和目标的退休制度设计。在文章中所利用的是知网、万方网上的最新的理论研究和成果,并对最新的一些数据进行整理和汇总,运用SPSS统计分析和定性分析等多种方式进行研究。本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首先,第一次以渐进式为依归,系统地解释渐进式延迟退休的内涵、意义以及探讨了渐进式延迟退休的方案;其次,在论证渐进式延迟退休的依据时,首次引入制度变迁理论,探讨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如何产生新的制度安排的制度创新问题;二是新旧政策衔接所要进行的过渡安排。而且,对于我国采取渐进式延退的依据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因此,本文通过分析渐进式延退的理论依据、现实依据,讨论论证了当前我国在面对巨大改革阻力,认为渐进式是最好的路径选择,最适合我国国情;同时通过分析国外在延迟退休方面的经验教训,为我国实行延迟退休政策改革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依据。本文与其他文章的不同之处在于,在当前延迟退休提上政策议程的背景下,响应政策号召,将重点放在渐进式延迟退休的探讨上,探寻渐进式延迟退休的制度设计,而不是仅仅局限于探讨延退的现实必要性和政策的可行程度。最后,结论认为,当前我国退休制度改革方式应采用渐进式,这是最符合我国现状和发展规律的。延迟退休要以人为本,遵循公平正义的原则,小步、渐进的改革,在广泛征求民意的基础上,注意新旧政策的衔接,注重加快配套政策改革,推行政策前给予民众一个预告期,在渐进式推行延迟退休的过程中要结合试点的具体成效以及调查研究,进行调整,而不是一蹴而就、一气呵成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