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道上的社会排斥—障碍物及其城市空间分布研究
【摘要】:城市建设盲道本是为了方便视障人群正常使用城市道路交通,融入社会。然而,城市盲道却经常被占用无法为视障群体所用。本文使用街景地图对济南市内的184条道路进行观察,统计占用盲道的物体的种类和数量,并且通过地理地图信息软件Arcgis对占用物体的分布进行研究,发现占用物体的分布规律。研究发现,在调查的184条道路当中有179条存在盲道占用的现象。由于城市道路的里程长短不一,并且其所处城市的位置和功能各异,因此不同的道路上障碍物的数量以及分布密度各不相同。障碍物在道路上的分布并不是均匀分散,而是在某些局部地区密集存在的。在全部类别的占用物体当中交通工具的比例是83.5%,而其他的物体虽然占有比例较少但是种类多样,给视障群体的出行造成极大的不便。占据盲道的障碍物在整个城市空间中的分布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首先是城市中心区域的分布密度较高,而城市外围区域内分布密度较低:其次是障碍物在商业性街区的分布数量最多,比例达到62.3%,远远超过其他街区的障碍物比例;再次是障碍物的分布围绕在一些功能区域如政府机关或者住宅小区等,形成了局部高密度分布的障碍物“聚集”区域。本研究发现,障碍物在中心区域的聚集,事实上就是将视障群体从核心空间排除出去的过程,是把视障群体从中心推到边缘的过程,而使人们做出排斥性行为的理据,是发展主义话语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