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汽轮机中间抽汽引射乏汽用于供热的热力系统性能研究

毛文龙  
【摘要】:基于热电联产的集中供热可实现温度对口、能量梯级利用,对集中供热行业的节能减排具有重大意义。随着我国经济地飞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地加快,供热负荷需求急剧增加,供热热源增加容量难以跟上供热负荷增加需求,由此造成的供热热源不足问题非常严重。目前的热电联产很多采用抽凝机组,汽轮机排汽仍存在较大的冷源损失,且抽汽参数往往偏高,影响机组热利用率的提高以及热电联产能量梯级利用优势的发挥。在分析普通抽凝机组供热发电负荷特性的基础上,针对通过增加高参数抽汽量来增大机组供热能力会导致发电量减少的问题,提出回收利用汽轮机乏汽热量提高供热能力的热电联产热力系统改造方案:即利用高压供热抽汽通过蒸汽喷射器引射汽轮机乏汽,将引射混合后的蒸汽用于供热。该系统实现在发电量不显著减少的前提下,减少机组的冷源损失及高品位蒸汽抽汽量,显著增加供热能力,实现能量的高效利用。以某原型25MW抽凝供热机组为研究对象,利用LabVIEW软件对中间抽汽引射乏汽的改造后热力系统进行性能仿真,进行了不同工况下的模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额定供热抽汽量工况下,随着引射系数的增大,改造后机组第三级抽汽量、乏汽量及供热蒸汽量逐渐增大,而改造后机组第四、五、六级抽汽量和机组第四、五级抽汽与乏汽焓值逐渐减小。随着引射系数由0增大到0.4,改造后机组发电量有小幅度减少(约为4.88%o),但是机组供热量及机组热利用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供热量增加30.6%,热利用率增大了17.33%;机组发电标煤耗率按照热量法计算,由0.276 kg标煤/kW·h减小到0.199 kg标煤/kW·h,降幅达到28.02%。在引射系数一定时,随着供热抽汽量的增大,机组第三级抽汽量逐渐增大,而机组第四、五、六级抽汽量和焓值逐渐减小,机组乏汽量和焓值逐渐减小;机组发电量和机组发电标煤耗率逐渐减小,而机组供热量和机组热利用率均逐渐增大。在引射系数U=0.10的情况下,供热抽汽量由20t/h增加到80t/h,改造后机组发电量与原型机组相比,发电量之差几乎不变,但是改造后机组供热能力提升明显,约为7.7%,而发电标煤耗率差值按照热量法计算,由0.005 kg标煤/kW·h增大到0.028 kg标煤/kW·h,热利用率之差由0.6%增大到9.4%,说明在蒸汽喷射器已定的情况下,供热抽汽量越大,改造后机组节能效果提升越显著。研究表明,利用汽轮机中间抽汽引射乏汽用于供热,对机组热经济指标提升明显,可以收到较好的综合经济效益。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永学;;300MW汽轮机组热再抽汽安全性分析[J];机械工程师;2016年09期
2 李志才;赵巨国;黄国军;顾强;;330MW汽轮机打孔抽汽供热改造[J];吉林电力;2010年03期
3 陈海鑫;;纯凝机组高排抽汽供热安全性分析及对策[J];浙江电力;2017年01期
4 张南放;;1000MW机组0号抽汽供热研究与应用[J];上海节能;2017年01期
5 张灿勇;孙华杰;;排挤抽汽原理研究及应用[J];山东电力技术;2012年05期
6 刘涛;;12MW纯凝汽轮机组抽汽改造供暖方案浅析[J];节能;2011年05期
7 谷秀刚;高清辉;;大容量抽汽机组的结构与发展前景[J];装备机械;2011年02期
8 陈党慧,徐鸿,杨昆;蒸汽轮机抽汽口流场的数值模拟[J];热能动力工程;2005年01期
9 张海鳌;汽轮机组抽汽反冲超速原因分析及改造[J];煤;2004年02期
10 陈其民;汽轮机非调整抽汽的控制[J];电力设备;2004年03期
11 胡剑琛;恒运电厂5号机抽汽供热改造[J];广东电力;2002年04期
12 袁建平;100MW~300MW级大容量抽汽供热机型的开发[J];发电设备;2001年01期
13 ;应用抽汽凝汽发电 提高热能利用效率[J];化工设备与防腐蚀;1999年01期
14 高磊;对凝汽式汽轮机进行抽汽供热改造的讨论[J];汽轮机技术;1996年05期
15 顾尔光;;抽汽凝汽差压发电总结[J];小氮肥设计技术;1986年03期
16 ;文稿摘登[J];汽轮机技术;1987年04期
17 马芳礼,孙君秣;采用串联独立抽汽冷却器和加大给水加热焓升提高大型汽轮机组热效率[J];电机工程学报;1981年01期
18 宋自洁;用等效抽汽焓监视汽轮机热力系统的经济性[J];东北电力技术;1995年01期
19 张学凯;;300MW热-电联供机组抽汽方式选型及结构特点[J];发电设备;2013年01期
20 胡志强;;汽轮机供热抽汽安全阀的选型[J];热力透平;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富云;严正波;沈发荣;李燕勇;;300MW机组抽汽温度偏高的经济性分析[A];2011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入选部分)[C];2011年
2 李文义;陈祖武;;调整汽轮机抽汽节能增效[A];节能降耗减排——第四届广东油气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李金刚;叶绍义;王洪明;;白山热电2号汽轮机通流及供热抽汽增容改造[A];全国电厂燃煤节能减排升级改造解决方案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15年
4 刘永建;;双抽汽调节式汽轮机的供热成本对比分析[A];全国火电300MWe级机组能效对标及竞赛第三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白泽军;;张电2号机组5段抽汽膨胀节爆裂原因分析及处理[A];全国火电大机组(300MW级)竞赛第34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张才稳;;非调整抽汽供热机组性能试验特殊问题的处理[A];2007年鄂、皖、苏、冀四省电机工程学会汽轮机专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湖北卷)[C];2007年
7 苏兵;徐景新;;300MW机组抽汽供热改造[A];全国火电300MWe级机组能效对标及竞赛第三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程永霞;;国产1000MW机组提高初参数及增加抽汽级数、再热次数的可行性[A];超超临界机组技术交流2013年会论文集[C];2013年
9 许琦;马骏驰;王小伟;刘桂生;;国产300MW机组高再抽汽供热改造[A];全国火电大机组(300MW级)竞赛第38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王刚;卢玫;杨茉;余敏;李凌;;热电冷联产抽汽制冷的能效性能分析[A];中国动力工程学会第三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永灿;电力系统发储共体电站运行优化及储能容量配置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9年
2 蔡琴;射水抽汽低压加热除氧器性能的理论分析及实验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3 冯蕾;光—煤互补复合发电系统优化设计及其热力性能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6年
4 马良玉;结合仿真技术的电站热力系统故障智能诊断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4年
5 曹文亮;基于符号有向图的热力系统故障诊断方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6年
6 付文锋;燃煤电站热力系统结构与参数配置优化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7年
7 王继选;基于碳捕集的太阳能—燃煤机组热力系统耦合特性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4年
8 王鑫鑫;热力系统模拟进化新技术研究[D];清华大学;2003年
9 冉鹏;基于动态数据挖掘的电站热力系统运行优化方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10 王琪;风电规模化并网条件下供热机组优化控制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毛文龙;汽轮机中间抽汽引射乏汽用于供热的热力系统性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2 田欢;1000MW二次再热机组抽汽参数确定及热力系统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6年
3 姚福锋;蒸汽轮机抽汽口及其附近透平级流场的数值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6年
4 毛研伟;汽轮机抽汽系统的实验及数值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5 李洋;凝汽式汽轮机供热改造经济性分析与试验研究[D];沈阳工程学院;2016年
6 王传飞;汽轮机抽汽驱动喷射式制冷系统[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7 李哂;某1400MW核电机组热力系统变工况的热力计算与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8 肖海丰;大连350MW机组热力系统热经济性分析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4年
9 万义安;广州市旺隆热电有限公司#2机热电联产经济性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10 张淑侠;大机组热力系统结构优化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淑文 特约记者 李哲村;通辽发电总厂拓展供热市场[N];东北电力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郑金武;首个中温太阳能工业热力系统落成[N];科学时报;2011年
3 记者 李惠 特约记者 李决难;廊坊基地热力系统已开始试运行[N];石油管道报;2009年
4 通讯员 马惠霞;绿原糖业改造热力系统节能减排[N];兵团日报(汉);2009年
5 陈贵军 关尔;希望之窗:学会高效用水[N];科技日报;2000年
6 洪卫忠 马雄飞;高压抽汽机组在中州分公司投用[N];中国冶金报;2004年
7 记者 李中华;精心准备 及早安排 真抓实干 狠抓落实[N];安阳日报;2010年
8 丁波;抽汽机组巧用蒸汽空冷机组不“喊渴”[N];解放日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陈弘仁;热力系统的“活地图”[N];中国经济导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马洪香;力诺:全球首个CPC中温太阳能工业热力系统落成[N];联合日报;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