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及其变动对金融结构的影响研究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金融体系发展迅速,在整体经济中的地位也日渐重要。金融体系的进一步发展不仅关系着中国经济的未来,也关系着中国的国际地位。因而如何更好地促进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作为金融体系研究的重要命题,金融结构自1969年由戈德史密斯(Goldsmith)明确提出以来吸引了大量学者进行研究。金融结构通过影响金融体系的资金配置等功能而影响经济体系的运行。但在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和金融战略调整的重要时期,现行的金融结构仍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如间接融资占比过大等,这不利于金融体系的发展并阻碍了整体经济的高效运行。因此研究金融结构问题可以服务于金融结构的优化调整,从而有利于促进金融体系更好地为中国经济发展服务。自2012年后,中国GDP增速明显降低,经济增长在9%左右的高速发展时代已经基本远去。现如今中国更希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并转换增长动力,且已将产业结构优化与调整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渠道。另外,在金融结构的现有研究中,产业结构与金融结构的关系是一个研究热点,但学者们大多关注金融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少有关于产业结构及其变动如何影响金融结构的研究。在中国产业结构未来继续优化调整的背景下,金融结构的调整同样处于关键时期,而产业结构的变动会通过影响金融服务需求而影响金融结构。若忽略该影响可能使金融结构的调整结果与预期不符,这将不利于达成金融结构的战略调整目标。因此本文研究该主题可以更好地了解未来金融结构的变迁方向,为金融结构的战略调整服务。综上所述,选择产业结构及其变动对金融结构的影响这一研究主题主要基于两方面的背景:第一,研究金融结构的变迁可以服务于金融结构的优化调整,从而促进金融体系更高效地为中国经济发展服务;第二,中国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化的背景下,各省市产业结构变动所带来的差异化金融服务需求将影响金融结构,但现有研究较少关注产业结构及其变动对金融结构的影响,若忽略该影响将不利于金融结构的优化调整,因此有必要研究该主题从而为金融结构的战略调整服务。为了解未来产业结构变动会如何影响金融结构,本文将针对产业结构及其变动对金融结构是否存在影响、其影响机制以及存在怎样的影响这三个问题进行研究,从而对金融结构的相关研究进行补充,并在此基础上为金融政策的制定提供借鉴和参考。本文首先引出研究主题——产业结构及其变动对金融结构的影响;然后梳理相关文献并总结了现有研究的主要不足;随后基于中国省市数据1描述并分析了中国金融结构和产业结构现状,验证了中国各省市金融结构的显著差异;接下来从理论层面界定了金融结构的三个维度,分析并揭示了产业结构及其变动影响金融结构的机制;继而基于数据的合理性和可靠性选取了中国省市相关数据,借助空间面板模型、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和动态面板模型等多种计量工具并纳入其他控制变量进行了实证分析,验证了理论分析部分的结论;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本文共分为8章,每章的具体内容如下:第1章为导论部分,首先根据研究背景引出了研究主题——产业结构及其变动对金融结构的影响。然后阐述了本文的研究意义,并从文章框架、研究思路和方法以及创新点等出发概括地介绍了全文。第2章为文献综述部分,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发现相关研究仍存在三点主要不足:对该主题的相关研究相对匮乏、未将各省市金融结构异质性纳入研究以及忽视了空间因素的影响。这为后续的研究重点指明了方向,同时也是本文对现有研究进行补充并有所创新的基础。第3章主要从国家和省市两个层面对金融结构和产业结构现状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中国金融结构的确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且产业结构和金融结构都存在显著的省市异质性。因此在对金融结构进行研究时,本文采用了中国省市数据并说明了采用该数据的合理性和可靠性。第4章主要进行了相关的概念界定和理论分析。金融结构的概念在大量研究中得到了充分的扩展,包含了金融体系的多个方面。鉴于金融结构的复杂性,许多学者都选取了金融体系规模、金融体系发展水平和融资结构三个维度中的一个或几个来刻画金融结构。本文借鉴现有研究的做法,界定了金融结构的三个维度:金融体系规模、金融体系发展水平和融资结构。随后明确了产业结构的概念,以产业结构合理度测度产业结构,并借鉴已有研究选取了泰尔指数(Theil Index)的倒数作为产业结构合理度的测度指标,从而在界定范围内进行更明确的研究。然后从理论层面研究产业结构及其变动对金融结构的影响,分析并揭示了产业结构及其变动影响金融结构的机制:金融体系本质上是为了满足产业发展所产生的金融服务等需求而存在的,产业结构变动意味着其内部产业规模变化和产业比重变化等,各产业发展所需的资金等多方面需求也随之变化,从而对金融结构产生影响。对金融结构的三个维度而言,产业结构及其变动影响金融结构的机制可以概括为:通过影响资金需求规模影响金融体系的规模;通过影响资金需求规模、金融服务需求和风险管理需求影响金融体系发展水平;通过影响直接融资渠道需求和降低直接融资渠道门槛影响融资结构。第5至7章根据本文所关注的金融结构的三个维度开展了实证研究以验证理论分析的相关结论。该部分主要运用了混合回归模型、面板数据模型、动态面板模型、空间面板模型、动态空间面板模型等计量工具进行实证分析。本文选取了2003-2015年共13年的30个省市的相关数据,并根据现有研究将除产业结构外其他6个可能影响金融结构的因素作为控制变量纳入实证分析,包括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对外开放程度、技术水平、物价水平和金融抑制,以期得到更可靠的结论。第5章基于金融体系规模维度实证分析产业结构及其变动对金融结构的影响。该章主要以金融业增加值测度金融体系绝对规模,将空间因素考虑在内运用静态空间面板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并针对可能产生的内生性问题进行了稳健性检验,验证了产业结构变动对金融体系绝对规模的正向影响。第6章基于金融体系发展水平维度实证分析产业结构及其变动对金融结构的影响。该章首先设计了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测度金融体系发展水平,运用空间计量工具进行了实证分析。此外还运用相关金融业就业数据,从就业维度设计了金融从业人员占总体从业人员的比重作为替代变量,运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和系统GMM方法估计动态面板模型进行了稳健性分析。以上分析验证了产业结构变动对金融体系发展水平的促进作用,其对金融体系在整体经济中的比重提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结论较为稳健。第7章基于融资结构维度实证分析产业结构及其变动对金融结构的影响。首先从交易规模角度选取了证券市场整体交易额与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的比值测度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相对发展。该指标较好地体现了金融结构的空间相关性,因而将空间因素纳入在内运用空间计量工具进行了分析。为进行对比和稳健性检验,本文还运用了另外两个指标测度融资结构中直接融资比重的比重,分别是直接融资规模在社会总体融资规模中的比重和直接融资渠道的就业人员在整体金融就业人员中的比重。以上两个指标空间相关性并不显著,故主要运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和系统GMM方法估计动态面板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另外,本文还运用面板门槛模型针对直接融资规模在社会总体融资规模中的比重这一指标进行了分析,结论为产业结构合理度对融资结构的影响存在门槛,产业结构合理度超过门槛后对融资结构的影响减弱,但总体影响方向不变。三种不同测度指标的实证分析结果均验证了产业结构合理度提升将显著促进融资结构中直接融资比重提升的结论,稳健性较强。第8章总结了前文研究得出的相关结论:第一,中国金融体系发展迅速,但融资结构发展失衡,各省市之间差异显著;第二,理论研究表明,差异化要素禀赋所导致的差异化的产业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金融结构,且产业结构的变动将促进金融体系规模的扩张、金融体系发展水平的提升和融资结构中直接融资比重的提升;第三,实证分析结果验证了理论研究部分的结论,且稳健性较强,因此进行金融结构调整时应将产业结构及其变动的影响考虑在内。最后本章从金融结构优化调整、把握产业结构变动的机遇、构建科学高效的金融市场机制、风险监督管理以及执行有效的政策组合等方面对金融结构调整提出了政策建议。本文潜在的创新之处主要可归纳为以下三点。第一,现有研究主要关注金融结构如何影响产业结构,较少关注产业结构及其变动对金融结构是否存在影响、其影响机制以及存在怎样的影响这三个问题。本文基于所梳理的相关文献从理论层面分析并揭示了产业结构及其变动对金融结构的影响机制,并总结了产业结构及其变动对金融结构的影响。第二,实证分析使用的数据更加合理。中国金融结构的现有研究多基于中国整体层面的数据进行分析,忽视了不同省市的异质性。本文从现状分析出发,指出中国各省市金融结构存在显著的异质性,因此选择用各省市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同时现有研究多忽略了其他因素对金融结构的影响,而本文引入了其他可能影响金融结构的因素并将其作为控制变量。另外还运用金融就业相关数据刻画金融结构进行稳健性分析,从而增强了结论的稳健性。本文的研究结果发现,产业结构及其变动的确对于金融结构存在显著的影响,且该结论稳健性较强,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对现有研究进行了补充。第三,本文利用空间计量工具将空间因素考虑在内进行了实证分析。现有相关研究指出,对金融结构进行研究时应将空间因素考虑在内,不应忽视相邻区域的溢出效应,但目前此类研究相对匮乏。本文在此基础上考虑了空间因素,运用空间计量工具将各省市金融结构之间的溢出效应纳入研究,并运用多种计量方法进行对比和稳健性分析,从而更合理地研究了产业结构及其变动对金融结构的影响并验证了理论分析部分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