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产业结构及其变动对金融结构的影响研究

程忠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金融体系发展迅速,在整体经济中的地位也日渐重要。金融体系的进一步发展不仅关系着中国经济的未来,也关系着中国的国际地位。因而如何更好地促进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作为金融体系研究的重要命题,金融结构自1969年由戈德史密斯(Goldsmith)明确提出以来吸引了大量学者进行研究。金融结构通过影响金融体系的资金配置等功能而影响经济体系的运行。但在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和金融战略调整的重要时期,现行的金融结构仍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如间接融资占比过大等,这不利于金融体系的发展并阻碍了整体经济的高效运行。因此研究金融结构问题可以服务于金融结构的优化调整,从而有利于促进金融体系更好地为中国经济发展服务。自2012年后,中国GDP增速明显降低,经济增长在9%左右的高速发展时代已经基本远去。现如今中国更希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并转换增长动力,且已将产业结构优化与调整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渠道。另外,在金融结构的现有研究中,产业结构与金融结构的关系是一个研究热点,但学者们大多关注金融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少有关于产业结构及其变动如何影响金融结构的研究。在中国产业结构未来继续优化调整的背景下,金融结构的调整同样处于关键时期,而产业结构的变动会通过影响金融服务需求而影响金融结构。若忽略该影响可能使金融结构的调整结果与预期不符,这将不利于达成金融结构的战略调整目标。因此本文研究该主题可以更好地了解未来金融结构的变迁方向,为金融结构的战略调整服务。综上所述,选择产业结构及其变动对金融结构的影响这一研究主题主要基于两方面的背景:第一,研究金融结构的变迁可以服务于金融结构的优化调整,从而促进金融体系更高效地为中国经济发展服务;第二,中国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化的背景下,各省市产业结构变动所带来的差异化金融服务需求将影响金融结构,但现有研究较少关注产业结构及其变动对金融结构的影响,若忽略该影响将不利于金融结构的优化调整,因此有必要研究该主题从而为金融结构的战略调整服务。为了解未来产业结构变动会如何影响金融结构,本文将针对产业结构及其变动对金融结构是否存在影响、其影响机制以及存在怎样的影响这三个问题进行研究,从而对金融结构的相关研究进行补充,并在此基础上为金融政策的制定提供借鉴和参考。本文首先引出研究主题——产业结构及其变动对金融结构的影响;然后梳理相关文献并总结了现有研究的主要不足;随后基于中国省市数据1描述并分析了中国金融结构和产业结构现状,验证了中国各省市金融结构的显著差异;接下来从理论层面界定了金融结构的三个维度,分析并揭示了产业结构及其变动影响金融结构的机制;继而基于数据的合理性和可靠性选取了中国省市相关数据,借助空间面板模型、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和动态面板模型等多种计量工具并纳入其他控制变量进行了实证分析,验证了理论分析部分的结论;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本文共分为8章,每章的具体内容如下:第1章为导论部分,首先根据研究背景引出了研究主题——产业结构及其变动对金融结构的影响。然后阐述了本文的研究意义,并从文章框架、研究思路和方法以及创新点等出发概括地介绍了全文。第2章为文献综述部分,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发现相关研究仍存在三点主要不足:对该主题的相关研究相对匮乏、未将各省市金融结构异质性纳入研究以及忽视了空间因素的影响。这为后续的研究重点指明了方向,同时也是本文对现有研究进行补充并有所创新的基础。第3章主要从国家和省市两个层面对金融结构和产业结构现状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中国金融结构的确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且产业结构和金融结构都存在显著的省市异质性。因此在对金融结构进行研究时,本文采用了中国省市数据并说明了采用该数据的合理性和可靠性。第4章主要进行了相关的概念界定和理论分析。金融结构的概念在大量研究中得到了充分的扩展,包含了金融体系的多个方面。鉴于金融结构的复杂性,许多学者都选取了金融体系规模、金融体系发展水平和融资结构三个维度中的一个或几个来刻画金融结构。本文借鉴现有研究的做法,界定了金融结构的三个维度:金融体系规模、金融体系发展水平和融资结构。随后明确了产业结构的概念,以产业结构合理度测度产业结构,并借鉴已有研究选取了泰尔指数(Theil Index)的倒数作为产业结构合理度的测度指标,从而在界定范围内进行更明确的研究。然后从理论层面研究产业结构及其变动对金融结构的影响,分析并揭示了产业结构及其变动影响金融结构的机制:金融体系本质上是为了满足产业发展所产生的金融服务等需求而存在的,产业结构变动意味着其内部产业规模变化和产业比重变化等,各产业发展所需的资金等多方面需求也随之变化,从而对金融结构产生影响。对金融结构的三个维度而言,产业结构及其变动影响金融结构的机制可以概括为:通过影响资金需求规模影响金融体系的规模;通过影响资金需求规模、金融服务需求和风险管理需求影响金融体系发展水平;通过影响直接融资渠道需求和降低直接融资渠道门槛影响融资结构。第5至7章根据本文所关注的金融结构的三个维度开展了实证研究以验证理论分析的相关结论。该部分主要运用了混合回归模型、面板数据模型、动态面板模型、空间面板模型、动态空间面板模型等计量工具进行实证分析。本文选取了2003-2015年共13年的30个省市的相关数据,并根据现有研究将除产业结构外其他6个可能影响金融结构的因素作为控制变量纳入实证分析,包括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对外开放程度、技术水平、物价水平和金融抑制,以期得到更可靠的结论。第5章基于金融体系规模维度实证分析产业结构及其变动对金融结构的影响。该章主要以金融业增加值测度金融体系绝对规模,将空间因素考虑在内运用静态空间面板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并针对可能产生的内生性问题进行了稳健性检验,验证了产业结构变动对金融体系绝对规模的正向影响。第6章基于金融体系发展水平维度实证分析产业结构及其变动对金融结构的影响。该章首先设计了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测度金融体系发展水平,运用空间计量工具进行了实证分析。此外还运用相关金融业就业数据,从就业维度设计了金融从业人员占总体从业人员的比重作为替代变量,运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和系统GMM方法估计动态面板模型进行了稳健性分析。以上分析验证了产业结构变动对金融体系发展水平的促进作用,其对金融体系在整体经济中的比重提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结论较为稳健。第7章基于融资结构维度实证分析产业结构及其变动对金融结构的影响。首先从交易规模角度选取了证券市场整体交易额与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的比值测度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相对发展。该指标较好地体现了金融结构的空间相关性,因而将空间因素纳入在内运用空间计量工具进行了分析。为进行对比和稳健性检验,本文还运用了另外两个指标测度融资结构中直接融资比重的比重,分别是直接融资规模在社会总体融资规模中的比重和直接融资渠道的就业人员在整体金融就业人员中的比重。以上两个指标空间相关性并不显著,故主要运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和系统GMM方法估计动态面板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另外,本文还运用面板门槛模型针对直接融资规模在社会总体融资规模中的比重这一指标进行了分析,结论为产业结构合理度对融资结构的影响存在门槛,产业结构合理度超过门槛后对融资结构的影响减弱,但总体影响方向不变。三种不同测度指标的实证分析结果均验证了产业结构合理度提升将显著促进融资结构中直接融资比重提升的结论,稳健性较强。第8章总结了前文研究得出的相关结论:第一,中国金融体系发展迅速,但融资结构发展失衡,各省市之间差异显著;第二,理论研究表明,差异化要素禀赋所导致的差异化的产业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金融结构,且产业结构的变动将促进金融体系规模的扩张、金融体系发展水平的提升和融资结构中直接融资比重的提升;第三,实证分析结果验证了理论研究部分的结论,且稳健性较强,因此进行金融结构调整时应将产业结构及其变动的影响考虑在内。最后本章从金融结构优化调整、把握产业结构变动的机遇、构建科学高效的金融市场机制、风险监督管理以及执行有效的政策组合等方面对金融结构调整提出了政策建议。本文潜在的创新之处主要可归纳为以下三点。第一,现有研究主要关注金融结构如何影响产业结构,较少关注产业结构及其变动对金融结构是否存在影响、其影响机制以及存在怎样的影响这三个问题。本文基于所梳理的相关文献从理论层面分析并揭示了产业结构及其变动对金融结构的影响机制,并总结了产业结构及其变动对金融结构的影响。第二,实证分析使用的数据更加合理。中国金融结构的现有研究多基于中国整体层面的数据进行分析,忽视了不同省市的异质性。本文从现状分析出发,指出中国各省市金融结构存在显著的异质性,因此选择用各省市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同时现有研究多忽略了其他因素对金融结构的影响,而本文引入了其他可能影响金融结构的因素并将其作为控制变量。另外还运用金融就业相关数据刻画金融结构进行稳健性分析,从而增强了结论的稳健性。本文的研究结果发现,产业结构及其变动的确对于金融结构存在显著的影响,且该结论稳健性较强,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对现有研究进行了补充。第三,本文利用空间计量工具将空间因素考虑在内进行了实证分析。现有相关研究指出,对金融结构进行研究时应将空间因素考虑在内,不应忽视相邻区域的溢出效应,但目前此类研究相对匮乏。本文在此基础上考虑了空间因素,运用空间计量工具将各省市金融结构之间的溢出效应纳入研究,并运用多种计量方法进行对比和稳健性分析,从而更合理地研究了产业结构及其变动对金融结构的影响并验证了理论分析部分的结论。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许邦华;广东产业结构与城市化互动统计分析[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年期
2 周修琦;;用经济手段来优化产业结构[J];南方论丛;2010年01期
3 余晓泓;;日本产业结构从环境污染型到环境友好型演变分析[J];上海环境科学;2005年04期
4 贺劲松;;关于金融支持产业结构升级的思考[J];中国市场;2018年05期
5 马小宁;;加快陕西服务业发展 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J];金融经济;2018年10期
6 丁述军;王蕊;韩雪;;山东省产业结构升级的金融支持研究[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S1期
7 李娜;伍世代;代中强;王强;;扩大开放与环境规制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J];经济地理;2016年11期
8 黄建康;姜美慧;边晨露;;江苏省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6年23期
9 李斌;;云南产业结构升级测度与评价研究——基于质变和量变视角[J];统计与管理;2016年12期
10 蔡捷芳;;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升级关系研究——以福建省为例[J];金融经济;2016年24期
11 熊兴;余兴厚;陈伟;;供给侧改革与我国产业结构优化研究——基于1993—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6年24期
12 李怡珂;;河南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产业竞争力研究[J];市场论坛;2016年11期
13 郭将;李漆节;;江苏省产业结构升级对就业水平的影响研究[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7年01期
14 张丹;田配艳;;供给侧背景下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实证分析——以湖南省为例[J];华北金融;2017年02期
15 孙继国;段黎;张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金融发展互动关系的实证研究——以山东省为例[J];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1期
16 ;近年来国内生产总值及产业结构情况[J];当代石油石化;2017年04期
17 赵运平;;基于自组织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哲学理路[J];中国科技论坛;2017年06期
18 郑泰森;袁伟;王庆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定位、方向和路径研究——以河南省为例[J];辽宁经济;2017年06期
19 ;产业结构[J];天津经济;2017年06期
20 钱龙;;地方财政支出与产业结构升级——基于政府与市场新型关系的视角[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晓娟;;我国产业结构的演变及发展[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回顾与展望[C];2009年
2 何诚颖;;市场经济下产业结构的调整[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理论与实践[C];1993年
3 赵彦云;程红莉;付文静;;首都产业结构高端化研究——基于与韩国、日本的比较[A];北京市第十五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获奖论文集[C];2009年
4 陈树文;袁方;;创新驱动在实现首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的应用[A];创新驱动与首都“十二五”发展——2011首都论坛文集[C];2011年
5 张超;;产业结构优化下廊坊人才吸引对策研究[A];“基于京津高端产业环境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优化产业结构”研究——第七届“环首都·沿渤海·京津冀协同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3年
6 李丛苓;;基于产业结构优化的企业领导者影响力与企业发展的关系研究[A];“基于京津高端产业环境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优化产业结构”研究——第七届“环首都·沿渤海·京津冀协同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3年
7 谢如贤;成盛超;王毅;;产业结构优化的动力与机制[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1卷)[C];1991年
8 梁少英;;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与广西产业结构的调整[A];合作与共荣——广西发展生产力和东盟经济合作研究论文集[C];2004年
9 崔传涛;冯民;;错位发展、夹缝运行的延伸思考——发展廊坊特色经济,实现产业结构优化[A];对接京津——京津冀协同发展(廊坊·北京副中心)论文集[C];2016年
10 黄宝连;李芳;;干旱区产业结构的生态环境特征研究[A];“生态经济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国生态经济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生态经济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玥;人口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安徽大学;2018年
2 程忠;产业结构及其变动对金融结构的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18年
3 张怀志;空间溢出视角下我国城镇化的经济效应研究[D];中央财经大学;2017年
4 俞佳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研究[D];辽宁大学;2016年
5 郭晓庆;中国人力资本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6 李子伦;产业结构升级与政府职能选择[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5年
7 焦青霞;生产性服务业对产业结构优化影响的实证研究[D];辽宁大学;2016年
8 魏燕;新疆产业结构升级的金融支持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3年
9 张巍钰;中部地区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理论及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14年
10 任栋;劳动力流动视角下经济集聚与产业结构升级关系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靖芳;山西省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8年
2 刘韬;黔中经济圈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D];贵州财经大学;2012年
3 申航;金融发展、产业结构升级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8年
4 邹会娇;社会融资规模及结构对产业结构升级水平的影响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8年
5 王科祥;低碳经济背景下黑龙江省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5年
6 章巧玲;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D];南京大学;2018年
7 储国彬;市场化程度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D];南京大学;2018年
8 马敏;苏浙皖金融支持产业结构升级的差异分析[D];安徽大学;2018年
9 徐应兰;安徽省产业结构升级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8年
10 赵为罡;承接产业转移对产业结构优化效应研究[D];安徽大学;201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全;以服务业发展促经济转型升级[N];兵团日报(汉);2016年
2 本报记者 陶加;辽宁:指标“四增一降” 产业结构优化[N];中国化工报;2013年
3 本报记者 高重密;调整产业结构让市场决定生与死[N];中国化工报;2014年
4 景德镇市焦化工业集团董事长 蔡景章;“新四化”带来新机遇[N];中国化工报;2013年
5 本报记者 渠稳;产业结构变“优” 发展模式变“绿” 生态环境变“美”[N];鹤壁日报;2018年
6 肖愫愫 本报记者 刘怡珉;调整产业结构 按下群众致富“快捷键”[N];铜仁日报;2018年
7 晓祥;优化产业结构两手抓[N];中国化工报;2015年
8 本报记者 杜涛;税收晴雨表产业结构升级向好[N];经济观察报;2014年
9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办公室副主任、研究员 马淑萍;优化产业结构实现高质量发展[N];中国经济时报;2018年
10 记者 伍欣琦;我市产业结构不断优化[N];西江日报;201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