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翻译视角谈韩中小说翻译
【摘要】:本文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从理论层面对文化翻译的概念、意义、运用策略及方法等展开详细的探讨,再从文化翻译的视角出发,对《(?)(玄鹿)》中文化信息的翻译展开研究,探讨小说中文化因素的实际处理问题,以更好地应对韩·中小说翻译过程中,因两国文化差异出现的难题。传统观点认为,翻译仅仅是两种语言间的转换,是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很小的一部分,却忽视了隐藏在语言文字背后的更深层次的文化问题。翻译不是单纯的语言行为,而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20世纪末,当代英国翻译学家苏珊·巴斯奈特打破传统的语言学翻译观点,正式提出了“文化翻译观”,标志着翻译界的文化转向。近几十年来,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译者将翻译视为一种文化交流行为,并选择在文化研究的背景下审视翻译。本文探讨的文化翻译是将文化作为翻译研究的背景,即在文化的宏观视角下,对原文中特有的文化内容的翻译,通过翻译产生目标读者可接受的意义,以达到文化交流与传播的目的。文化翻译将翻译置于更广阔的、文化的、历史的范畴中,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理论方面,文化翻译突破了传统语言学翻译观的束缚,将翻译研究带入了文化层面,使翻译研究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实践方面,文化翻译研究为文学作品的翻译研究,尤其是小说翻译,提供了新的视角与方法,有利于创造出更好的翻译作品。《召(?)(玄鹿)》是2016年布克国际文学奖获得者韩江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叙事缜密、严谨,出版当时就在文坛上获得了极高的评价,被称为是“20世纪90年代韩国文学创作领域最杰出的成就之一”。这样一部作品,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并且其中蕴含的文化因素也很广泛,涉及语言文化、地理历史文化、饮食居住文化、社会风俗文化等。因此,剖析这部作品中蕴含的文化信息,研究其韩中翻译,有利于翻译理论的研究,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玄鹿)》的汉译本《玄鹿》由金莲顺所译,金莲顺是活跃于中国翻译学界的翻译家,文学作品翻译经验丰富,在处理韩中翻译时有着独特之处,在处理《玄鹿》的翻译时,主要采用“归异化并举”的翻译策略,具体到处理文本时行之有效的翻译方法又有加注法、释义法、替换法、增译法等。虽然《(?)(玄鹿)》有些翻译内容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但其中运用的翻译策略与方法可圈可点,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论文由四章组成,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就本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现状、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进行阐述。第二章为文化翻译理论及实践,首先对文化翻译的概念和效果意义展开讨论,其次就文化翻译中的实践运用问题,即文化翻译的主要策略与方法展开叙述。第三章为《(?)(玄鹿)》韩中翻译过程中体现的文化信息的处理,首先介绍了韩国女性作家韩江、《(?)(玄鹿)》的主要内容、译者金莲顺,并简要评析了《玄鹿》译本,然后结合文化翻译观点从语言层面的文化翻译,地理与历史名词的文化翻译,饮食与居住层面的文化翻译,社会层面的文化翻译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总结出其翻译方法和技巧。第四章为结论,对全文进行简要的总结性陈述,得出结论,并指出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及今后研究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