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风险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经济与金融全球化的国际背景下,改革开放中的中国经济逐渐与国际经济接轨,在国际贸易与投资中扮演着重要角色。2013年中国政府提出“一带一路”的倡议,获得了沿线国家的大力支持,目前取得了一些进展。然而,在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进行投资时,由于沿线国家多为发展中国家,其经济发展情况不同、腐败程度不一,投资伴随产生的风险也不尽相同。目前,中国对沿线国家投资逐年攀升,研究东道国国家风险是否对OFDI产生影响以及影响的渠道和程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只有充分了解和分析其风险,我们才能够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政策,以期消除国家风险对投资损失带来的消极影响。在对国家风险的定义、风险对投资影响机理进行理论阐释后,本文以一带一路沿线40个国家为样本,构建了固定效应的面板模型,选取了 2007-2017年中国OFDI存量作为被解释变量,用东道国国家风险、政治风险、经济金融风险作为解释变量,控制变量包括东道国的市场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及对外开放程度,采用相关模型与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和检验,旨在从整体国家风险、单一政治或经济金融风险及政治与经济金融组合风险三个不同的维度来系统的识别并验证中国对外投资是否受到上述风险项目的影响。对OFDI与国家风险之间关系的测度、识别与回归,我们发现:政治风险、经济金融风险以及综合二者测度的国家风险均对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有显著影响。其中,经济金融风险会抑制中国对外投资,随着风险增大,投资相应减少;在对国家风险与政治风险对OFDI影响的综合分析中,研究结果呈现出“风险偏好”特征。对于这一结论,本文认为原因在于以下两点:一是“非市场动机”主导。一带一路初期的投资主力是国有企业,这些企业不仅仅要实现盈利,更要肩负起传导政策、落实方案的职责,其投资受政治因素的约束和限制较大;二是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相比,更注重长期战略,目标在于国民经济利益最大化。本文最终依据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提出了管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所在的东道国国家风险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