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投入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摘要】: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将我国建成教育强国和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并且要在十四五期间实现经济发展质量效益的明显提升。基于对如何提高发展效益和改善发展质量的思考,我们依托中国国家统计局的宏观经济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教育投入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及机制。教育投入是支撑一个国家发展极其重要的基础性战略投资,是科教兴国的物质基础。在当前我国,财政教育投入是教育投入的主要方式,在教育投入中占有极大比重。它是地方政府财政支出一项重要内容,近些年其占财政支出和GDP的比重也越来越大。财政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有何影响,许多学者也做出了实证研究,但是对财政教育投入影响经济增长的机制以及不同地区异质性的探讨仍然涉足较少。本文正是力图解决上述难点,首先我们借助扩展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建立财政教育投入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然后使用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研究地方财政教育投入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为了进一步揭示财政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本文从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的视角出发,构建出中介效应模型,将财政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识别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财政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第二部分是财政教育投入通过影响该地区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的积累,进而对区域经济增长产生的间接影响。分析结果发现财政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既有直接促进作用,也有间接促进作用。接下来我们对我国东中西和东北四个地区分别进行中介效应的分析,研究这种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在地区之间有何异质性,在分析出区域差异后,对这种异质性给出一些合理的解释。综上分析,我们得出结论。第一,在全国范围内,财政教育投入直接显著地促进了经济增长;第二,从中介效应地区异质性上来说,只有东部地区财政教育投入的中介效应最显著,而其余地区均不显著。关于政策建议,建议地方政府一方面继续增加财政在教育方面的经费投资,利用金融杠杆力量,着力解决因贫失学、投资欠缺等突出问题;另一方面建议政府要因地制宜制定人才引进政策,引进高新技术产业落地,为人才创业和企业创新提供金融支持,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充分发挥人才和技术要素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以实现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