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接受根治性放化疗的局部晚期肛管癌患者的生存预测模型研究
【摘要】:研究背景及目的肛管癌占据消化系统肿瘤的1.9%,目前局部晚期肛管癌的标准治疗方法是同步放化疗。TNM分期系统已被广泛认可并用作鉴定各种肿瘤临床分期的可靠方法,并因此提高了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但在某些肿瘤中,比如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即便肿瘤的病理类型及TNM分期都相同,不同患者的生存结果也并不总是一致的。因此,TNM分期可能不是影响患者生存结局的唯一决定性因素。其他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组织学类型以及治疗策略,也可能会影响患者的生存结局。以通过对危险因素进行评分而预测生存概率的列线图,已经被当做是预测癌症患者生存概率的一种方便而可靠的工具。在一些癌症类型中,比如非小细胞肺癌、鼻咽癌和非转移性头颈鳞状细胞癌,列线图对生存结局的预测准确性比传统的TNM分期系统更高。然而,目前为止,尚未见到列线图在接受根治性放化疗的肛管癌患者群体中的应用。本研究旨在构建两个可靠的模型和列线图,以预测接受根治性放化疗的肛管癌患者的癌症特异性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同时,通过使用另一份同样来自SEER数据库但不同年份(2011-2012)被诊断为肛管癌患者的独立生存数据作为外部数据,对构建的生存预测模型进行外部验证。研究方法本研究纳入来自SEER数据库中于2004年至2010年之间经组织学确诊为肛管癌的患者,并对两个研究终点做出如下定义:癌症特异性生存期(CSS)是指从患者被诊断为某癌症时起,至患者因该癌症而死亡时为止的一段时间间隔;总生存期(OS)是指从患者被诊断为某癌症时起,至患者因任何原因而死亡时为止的一段时间间隔。然后通过严格的纳入标准选择了合格的患者群体,并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筛选出与患者CSS和0S相关的重要预后因素,以制定列线图。为了确保模型的稳定性,通过对内部数据重复抽样1000次实现对所构建的模型的内部验证。为了确保模型对外部数据的适用性,对模型进行了外部验证。通过计算一致性指数(C指数)和绘制校正曲线来评估所生成模型的预测能力。在训练集和外部验证集中,分别对所有患者或者具有相同TNM分期的患者进行风险分层。研究结果根据上述检索标准,从SEER数据库中检索到10073条患者记录及9个潜在的预后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种族、诊断时的婚姻状况、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T分期、N分期及临床分期。经过严格的纳入标准的筛选和对上述潜在预后因素的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之后,本研究总共纳入了 1473例患者及6个与肛管癌患者CSS和OS相关的独立预后因素,即年龄、性别、种族、诊断时的婚姻状况、T分期和N分期。模型对肛管癌患者CSS和OS的预测能力,通过C指数和校正曲线的表现而得以评估。校正曲线显示,列线图对肛管癌患者CSS和OS的预测结果与对肛管癌病人CSS和OS的实际观察结果高度吻合。列线图的C指数高于基于第六版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TNM分期系统同样针对CSS研究终点的预测模型的C指数(训练集,0.72 vs.0.70;验证集,0.68 vs.0.62)和OS研究终点的预测模型的C指数(训练集,0.70和0.66;验证集,0.68和0.62)。在风险分层中,生存曲线结果显示在具有相同临床分期但位于不同风险组的患者,其生存表现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论本研究首次构建了两个分别针对CSS和OS的列线图,用于预测接受根治性放化疗的肛管癌患者的个体化生存,并且列线图被发现在预测癌症患者预后方面比传统的TNM分期系统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并且对于拥有相同TNM分期的肛管癌患者,其生存表现亦可通过风险分层实现进一步区分。因此,列线图能够为肛管癌患者提供个性化的生存预测,并可以帮助临床医生根据每个患者的特点进行临床决策,制定更加个体化的治疗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