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贸易便利化及其对中国出口的影响研究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通过削减关税促进贸易规模扩大的空间已十分有限,贸易中非效率、非便利因素的阻碍作用日益凸显。因此,旨在减少跨境贸易过程中的程序和行政障碍、降低跨境贸易成本、提升贸易效率的贸易便利化问题,逐渐成为国际多边、区域和双边经济合作中的重点。东盟是我国重要的贸易伙伴,近年来双边贸易往来密切。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对于贸易便利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区域内贸易便利化水平总体比较低,而且存在发展不平衡的情况,在自贸区关税水平已大幅降低的现实背景下,积极推进贸易便利化水平提升与合作成为了中国与东盟国家进一步扩大贸易流量的关键突破口。因此,全面、客观地评价中国与东盟各国贸易便利化发展水平以及测算贸易便利化对中国与东盟贸易规模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本文从贸易便利化的定义与内涵、贸易便利化水平量化与测算、贸易便利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以及贸易便利化的政策研究四个层面对已有文献进行梳理,并以交易成本理论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为基础,阐述了贸易便利化对贸易流量影响的传导机制。其次,研究分析了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及贸易便利化发展现状。再次,本文设立了包含四个一级指标、22个二级指标的贸易便利化综合评价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了中国与东盟各国2009-2017年的贸易便利化水平,并对测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然后,将贸易便利化作为核心解释变量引入拓展的引力模型,探究其对我国出口东盟贸易流量的影响,并从不同一级指标、产品结构进行了异质性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东盟国家贸易便利化水平对中国出口贸易流量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各项一级指标对中国出口贸易额的影响差异明显;从产品结构来看,贸易便利化对于工业制成品出口的促进作用更大。最后,基于本文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结果,从促进贸易便利化机制建设、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进区域通关一体化、改善贸易制度环境、重视金融与电子商务发展五个方面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