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肿瘤坏死因子基因多态性Graves病相关性研究

江维岩  
【摘要】:Graves病(GD)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内分泌疾病,其确切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因而缺乏有效的病因治疗方法。自身免疫是一种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其发生发展有赖于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细胞因子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一组调节细胞功能的高活性、多功能的免疫介质,目前研究证明多种细胞因子如干扰素(IFN)、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4(IL-4)、肿瘤坏死因子(TNF)等通过调节甲状腺细胞与免疫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及改变甲状腺细胞与免疫细胞的功能参与了GD的发生与发展,TNFα是一种重要的细胞因子,多种研究证明TNFα在GD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及免疫组化方法可在GD患者的甲状腺及眼球后组织中检测到TNFα及其mRNA表达;TNFα可使GD患者的甲状腺细胞、眼球后脂肪细胞、成纤维细胞等人类白细胞抗原(HLA)Ⅰ、Ⅱ类分子、粘附分子、趋化因子及一些细胞因子表达增加,从而使免疫反应得以维持与加强;TNFα抑制钠碘同向转运蛋白(NIS)mRNA表达与蛋白质合成,从而抑制甲状腺吸碘并抑制甲状腺细胞合成与分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及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4);TNFα还通过影响FasL/Fas、sFas等表达而影响甲状腺细胞凋亡。人类TNFα基因存在着-308、-238、-276、-163、-857、-863、-1031、+70、+488等多个多态性位点,多态性与转录的研究证明TNFα多态性可通过影响TNFα基因的转录而影响TNFα的产量,从而影响对疾病的易感性。已有研究证明+488多态性位点与普通变异免疫缺陷病相关,-308多态性位点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且有种族差异。目前TNFα基因多态性与GD易感性的关系尚不肯定,本研究采用序列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 CR一SSP)对TNFo+488、一308基因多态性与山 东汉族GD易感性的关系进行探讨。 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1) GD组:参照《内科学》第五版和《协和内分泌代谢学》中GD的诊 断标准确定GD的入选条件为1)存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状,伴或不伴突眼,触 诊甲状腺弥漫性肿大、甲状腺功能检查(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游离T3(FT3)、 游离T4(FT4)水平升高、高敏促甲状腺激素(sensive th”oid stimulating hormone,sTSH)水平降低。2)已确诊为GD,经治疗后缓解(中、小剂量抗甲状 腺药物短期内即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者除外)或未缓解。符合上述条件之一者入 选。根据1977年美国甲状腺协会推荐的标准将甲状腺相关眼病(TAO)分为班 级,大于等于I级确诊为TAO。对于入选者再根据性别、有无GD家族史、有 无1人O分为三个亚组。(2)对照组:健康对照入选条件为1)年龄12~75岁。 2)无GD、桥本氏甲状腺炎(HT)等甲状腺疾病及家族史。3)无其他自身免疫 性疾病及家族史。选取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无血缘关系的山东汉族患者及健康体检 者各100例。 二、方法 1、基因组DNA提取:抽取空腹血Zml,ACD液防凝,用DNA快速提取试 剂盒(山东大学医学院遗传学教研室提供)提取外周血白细胞DNA。 2、PCR一SSP技术扩增目的DNA片段:参照Fanning川的方法进行,引物设计 参照国外文献由上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合成。针对尸FNF。+488多态性位点设计 的两条3,末端序列特异性引物为+4889:5’一gCA TCe CCg TeT竹e Tee Ae, +488a:5’一gCA TCC CCg TCT竹C TCCAT:针对TNFQ一308多态性位点设计 的两条3’末端序列特异性引物为一3089:5’~ATA ggT TTr gAg 999 CAT Cg,一3O8a: 5’一ATA ggTT竹gAg 999 CAT CA;针对人生长激素内参照DNA扩增片段设计 的两条上下游引物为5’一gCC竹C CCAACC Arl,CCCTT,5’一TCA egg戌几,TCT gTT gTg rrl,I,C。总反应体积50林l,含1 oxbuffers林l,25mmo比MgCL:4林l, lommol几dN仰l林l,几qDNA聚合酶2.ou,DNA模板3卜l(约Zoong),25nuno比 TNF。目的DNA扩增片段上下游引物各1川,25mm。比人生长激素内参照DNA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扩增片段上下游引物各l林l。扩增条件:预变性950C 2 min;940C 1 min,55oC 455,72oC 1 min,共30个循环:最后720C延伸7 min。PCR反应在MJ Researeh Minicycle TM热循环仪上完成,PCR试剂由上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 3、基因型确定:PCR产物经澳化乙锭染色,与DNA分子量标记物一起于 1%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紫外线透射灯下确定等位基因及基因型。DNA分 子量标记物由大连宝生物公司提供。 三、统计学处理 两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分布频率经Hard一weinberg平衡试验检验其是否具有 群体代表性,两组间及亚组间计数资料的比较经卡方检验。 四、结果 (一)PCR电泳结果:基因组DNA用以扩增TNF。+488、一308之间的目的 DNA片段及人生长激素内参照DNA片段。TNFo+488、一308每一位点的两条序 列特异性引物分别作为目的DNA片段的上游及下游引物不同组合,每一个DNA 标本有4种目的DNA片段PCR扩增体系:+4889*一3089、+4889”一308a、 +4ssa*一3089及+488a*一3osa。为证明扩增反应成功,每种pCR混合反应体系 内均含有人生长激素内参照引物。只有内参照DNA片段扩增成功,才说明PCR 扩增反应是成功的,以避免由于PCR混合反应体系本身有问题造成的目的DNA 片段扩增假阴性。每一种PCR混合反应体系反应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萍;李永哲;;系统性红斑狼疮候选基因多态性研究进展[J];临床检验杂志;2011年05期
2 郑莉莉;仲英娜;;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及细胞色素P450 2E1基因多态性与酒精性肝病易感性的研究[J];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2008年01期
3 任为;杨森;;IL23R基因多态性与汉族人银屑病易感性关联分析[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1年08期
4 符自清;周明黎;;亲环素A基因多态性与急性胰腺炎的相关性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年15期
5 顾伟;刘洁琳;温绍君;;缓激肽受体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关系的研究进展[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1年06期
6 陈斌;曾志荣;柯斌;许丽霞;吴小琴;;TGFβ1-509C/T基因多态性与不同中医证型胃癌关系的研究[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7 窦贵旺;綦岩;吴志红;;重庆居民5-HT2A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关系[J];生物学杂志;2011年03期
8 蔡高军;何国平;;内皮脂肪酶与心血管疾病[J];心脏杂志;2011年03期
9 李艾帆;许予明;郑红;张晓曼;逄涛;;河南汉族人群eNOS基因VNTR多态性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1年05期
10 陈宗玮;罗丹;周颖;彭维杰;;雌激素受体α基因多态性与女性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J];实用临床医学;2011年06期
11 石佳;马笑雪;;宿主基因多态性与结核病易感性的相关研究新进展[J];微生物学杂志;2011年03期
12 尤安民;付立武;秦雪鸽;;甲巯咪唑联合舒肝颗粒治疗Graves病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1年16期
13 陈富强;汪爱萍;杨玉琴;范丽安;;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子宫肌瘤的相关性研究[J];北京医学;2011年09期
14 霍建新;王萍;敖姝真;高学文;;雌激素受体基因Pvu Ⅱ多态性与偏头痛相关性研究[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1年09期
15 杨立星;唐久来;吴德;;脑性瘫痪的易感基因多态性研究进展[J];安徽医学;2011年07期
16 贾妮亚;王慧;王彩丽;;IFN-γ基因多态性与内蒙古汉族IgA肾病易感性关系的研究[J];放射免疫学杂志;2011年03期
17 周俊红;秦文斌;雎天林;周立社;;内蒙古地区慢性牙周炎与ACE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关系的研究[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18 李劼慧;徐建军;;细胞色素P450 4F2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进展[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年06期
19 李春晓;魏立;杨志宏;刘志涛;侯靓亮;;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ⅢaPLA、Ⅰa807C/T基因多态性与阿司匹林抵抗的相关性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1年12期
20 孙倩;郑松贵;张国强;王尧杰;王淑芬;包其郁;牛宇欣;胡云良;;钙离子通道基因CACNA1C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病的关系研究[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晓民;于晶林;王晶;;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4基因多态性与Graves病关系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内分泌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2 张卓君;姚文;王艳艳;彭咏梅;;母乳中性寡糖浓度与FUT2基因多态性及其与子代早期生长的关系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上册)[C];2010年
3 黄玉娟;黄敏;王健怡;;GNB3C825T基因多态性与小儿血管迷走性晕厥的相关性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上册)[C];2010年
4 杜红丽;张细权;;鸡热应激蛋白70基因多态性[A];第六届动物遗传学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5 何春燕;周新;李小明;陈丽达;;基质金属蛋白酶-3和-12基因多态性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关系[A];湖北省暨武汉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和第十五次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6 邵凌云;翁心华;胡忠义;靳安佳;张文宏;;自然抗性相关性巨噬细胞蛋白1基因多态性与重症肺结核的关系(摘要)[A];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2004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7 陈颖颖;杨幼林;马志斌;;溃疡性结肠炎与IFN-γ基因多态性的关联[A];中华医学会第11届全国内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8 曹倩;商燕;高敏;姒健敏;朱琴;;炎症性肠病使用硫唑嘌呤患者TPMT基因多态性及酶活性检测临床价值探讨[A];首届浙江省消化病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8年
9 刘运海;唐建生;;磷酸二酯酶4D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10 刘运海;谭若利;;UrotensinⅡ基因多态性与脑卒中关系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卫强;基质金属蛋白酶-1,-9基因多态性和肺癌易感性关系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2 陈洁莉;脂联素及其基因单链核苷酸多态性在正常糖耐量,糖耐量受损和2型糖尿病患者的作用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5年
3 曹正国;MMP-1启动子基因多态性与牙周炎相关性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4 俞水亮;中国人群PRNP基因多态性分析及朊病毒新突变分子致病机制的初步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5 贾妮;急性缺血性中风始发证候与体质、RAS系统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6 王珺楠;脂联素及其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的临床及基础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7 乔迪;囊性纤维化跨膜电导调节子(CFTR)基因低表达型与前列腺癌低风险的相关性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7年
8 刘铁榜;COMT、5-HT2A、ApoE及CYP2D6基因多态性与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关联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9 马晴雯;上海人群中外源化学物代谢酶基因多态性与职业膀胱癌易感性相关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2年
10 布艾加尔·哈斯木;肾素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联性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维岩;肿瘤坏死因子基因多态性Graves病相关性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2 吕元军;Graves病甲亢与IL-4启动子(-590C/T)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及糖皮质激素治疗后血清IL-4和IL-2水平的变化[D];天津医科大学;2005年
3 李盈;细胞间粘附因子1及其基因多态性与Graves病的相关性研究[D];青岛大学;2006年
4 周越塑;中国汉族人群TNF-α基因多态性与乙型、丙型肝炎相关性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2年
5 高晓刚;肾移植供者、受者VEGF基因多态性对移植早期效果的影响[D];第二军医大学;2003年
6 王迎雪;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1031位点T/C、-863位点C/A多态性与甲状腺相关眼病的相关性研究[D];青岛大学;2004年
7 张德梅;山西地区汉族人群HLA等位基因多态性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4年
8 张晓明;吸烟者细胞色素P4501A1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遗传易感性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9 郭晓红;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基因A1166/C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D];山西医科大学;2005年
10 冯辉;我国分离株间日疟原虫传播阻断疫苗候选抗原Pvs25和Pvs28基因多态性分析[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印高乐;趋化激素基因多态性与气喘严重程度有关[N];医药经济报;2003年
2 宋立新;基因多态性演绎人类生命差异[N];大众科技报;2000年
3 记者 宋哲民 夏景珉;结合临床开展基因多态性研究实现疾病诊断与治疗的个体化[N];中国中医药报;2000年
4 广州第一军医大学珠江医院临床药理基地 叶海英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 徐峰;合理用药 新的指南针[N];医药经济报;2001年
5 梦隐;慎服进口药[N];医药经济报;2000年
6 张惠娟;药物基因组学及其在合理用药中的应用[N];中国医药报;2004年
7 广州医学院 陆志城;医生与疾病“沟通”的桥梁[N];医药经济报;2001年
8 郦佳鸣;郦章安;药物基因组学指导合理用药[N];中国医药报;2004年
9 记者 白毅;中国人群IGF2BP2单核苷酸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关联[N];中国医药报;2010年
10 记者 冯立中 通讯员 朱沛炎;基因多态性或增糖尿病发病风险[N];健康报;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