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胆囊癌裸鼠原位模型的建立、单克隆细胞株的分离及双自杀基因体内外杀伤作用的研究
【摘要】:第一部分:
人胆囊癌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的建立
目的 利用组织块法建立技术较为成熟的人胆囊癌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了解其生长特点、镜下形态、超微结构、染色体分析及肿瘤标志物的表达等生物学特性,同时利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瘤组织中一些与侵袭和转移相关的蛋白表达。
材料和方法 人胆囊癌细胞GBC-SD培养于加入10%新生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液中,胰酶消化后将约2×10~6(0.2ml)个GBC-SD细胞注射于裸鼠皮下成瘤,取所成肿瘤组织剪成小块接种于裸鼠皮下,建立组织块法皮下移植瘤模型;同时将瘤组织块接种于胆囊,胆囊原位成瘤后取出瘤组织,同法接种于下一只裸鼠的胆囊,如此反复传代,建立原位移植瘤模型:裸鼠衰竭时处死尸解,观察肿瘤生长和转移情况,并取瘤组织做常规病理切片显微镜下观察,做超薄切片透射电镜观察,SP免疫组化法检测与转移及侵袭相关的蛋白表达,实体瘤直接法行染色体分析,取原位瘤、皮下瘤模型及正常对照裸鼠的血清,酶联免疫法检测相关的肿瘤标志物。
结果 人胆囊癌裸鼠组织块法皮下移植瘤模型的成瘤率为22%,原位移植瘤模型总的成瘤率为83%,其中第一代成瘤率57%,第二代成瘤率67%,第三代成瘤率83%,第四代、第五代及第六代成瘤率100%;原位荷瘤裸鼠平均生存期为10周,皮下瘤为17周;初步观察比较两种模型,肿瘤的生长形态、常规病理切片观察无明显差异,但原位移植瘤可以稳定传代,侵袭性较强,87%的裸鼠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