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线型声表面波气敏传感器的研究
【摘要】:声表面波传感器具有能够测量多种参数、灵敏度高、动态特性好、可形成无线传感器的特点,同时其制造工艺与集成电路平面工艺相容,便于组织大批量、低成本生产,研究声表面波传感器具有重要意义。
气敏传感器是一类重要的传感器,但其稳定性、可逆性、重复性、快速性普遍不尽人意,其发展相对滞后。声表面波传感器属微传感器,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上述性能,从气敏传感器入手研究声表面波传感器具有一定优势。本文首先对声表面波的特性、原理、器件模型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双声路延迟线振荡型H2S气敏传感器及相应的信号调理电路。
论文分为六章。第一章对声表面波传感器的发展概况进行了综述;第二章介绍了压电介质中声表面波的性质,讨论了声表面波的温度系数、机电耦合系数、传播损耗和波束偏向等因素,为优选声表面波传感器的基片材料、切向和传播方向等提供理论依据;第三章从机电类比的角度研究了声表面波器件的网络表示,建立了一般叉指换能器的数学模型和等效电路,基于此模型对声表面波传感器的激励和接收叉指换能器进行了分析与计算,从而为掌握器件特性和设计作准备;第四章对声表面波气体传感系统进行具体的设计和实现,包括系统构架、叉指输入输出对数、器件尺寸等,设计出以铌酸锂为基体,频率为124.6Hz的双声路结构传感器;第五章研究了其信号调理电路的设计。为提高检测灵敏度采用了混频、信号增益调整、滤波等技术;第六章对声表面波H2S气敏传感器进行了敏感机理分析与仿真试验,达到了预期目标。第七章对课题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通过课题的研究,掌握了SAW气敏传感器从分析到设计,从设计到实现的过程,为SAW气敏传感器的进一步研究和产品的产业化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具有理论意义和市场应用前景。
|
|
|
|
1 |
童筱钧;钟素娟;;新型抗腐蚀结构声表面波湿度传感器的研究[J];传感器与微系统;2011年01期 |
2 |
杨薇;刘迎;肖立峰;潘建旋;;声光可调谐滤波器中声波导的制作及性能测试[J];红外与激光工程;2009年05期 |
3 |
章安良;尉一卿;韩庆江;叶丽军;;基于声表面波技术实现微流体数字化[J];压电与声光;2011年03期 |
4 |
李天利;郑亮;胡泓;;基于延迟线理论的新型无源声表面波传感器研究[J];传感技术学报;2008年05期 |
5 |
章安良;刘尉悦;蒋志迪;费景臣;;基于声表面波技术的数字微流体微加热器研究[J];微纳电子技术;2008年07期 |
6 |
章安良;尉一卿;韩庆江;叶丽军;;基于声表面波技术实现纸基微流开关研究[J];传感技术学报;2011年06期 |
7 |
张冠;李以贵;张俊峰;杨春生;刘景全;;基于声表面波的微型液滴雾化器技术[J];微纳电子技术;2009年12期 |
8 |
章安良;费景臣;;声表面波驱动微流体研究[J];传感技术学报;2008年10期 |
9 |
陈江义;乔明明;;声表面波带通滤波器设计仿真软件研究[J];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2010年02期 |
10 |
章安良;夏兴华;;基于声表面波技术实现数字微流体多基片间输运[J];分析化学;2011年05期 |
11 |
何世堂,陈东培,汪承灏;声表面波单指无内反射叉指换能器结构及其性能分析[J];压电与声光;1992年05期 |
12 |
翁寿松,毛立平;声表面波滤波器初析[J];微电子技术;1999年03期 |
13 |
李忠诚;声表面波滤波器频响综合[J];压电与声光;1992年05期 |
14 |
江妙瑞;M.T.Weller;全志敏;;亚硝酸钠沸石NO_2气敏传感器的研究[J];化学传感器;1995年01期 |
15 |
陈显萼,姚海伦,李云雷,周建国;声表面波压力传感器[J];传感器技术;1992年06期 |
16 |
叶为全,周康源,王君,陈昕,刘胜,付绍军,陶晓明,霍同林,洪义麟,徐向东,周红军,鲍继鹏;声表面波压电免疫检测系统的设计[J];声学技术;2001年02期 |
17 |
李淑红;赵启大;廖同庆;廖继平;;声表面波气敏传感器敏感薄膜厚度的研究[J];压电与声光;2009年04期 |
18 |
黄显淑;国际电工技术委员会(IEC)标准——声表面波(SAW)滤波器[J];压电与声光;1987年04期 |
19 |
章肖融;干昌明;郑乐奇;;用光声声表面波谱仪研究表面缺陷[J];应用激光;1987年06期 |
20 |
林江;声表面波(SAW)器件原理及其在广播与电视中的应用[J];广播与电视技术;1982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