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EEE802.11 WLAN QoS机制的研究
【摘要】:IEEE 802.11WLAN是目前发展最快、应用最广的无线网络协议之一。随着其不断的修订与完善其传输速率也越来越高。802.11a采用OFDM调制技术,最高传输速率可达54Mbps,目前802.11n工作组已经成立,802.11n采用MIMO-OFDM,计划将无线局域网的传输速率由54Mbps增至108Mbps,最高可达320Mbps,成为继802.11b、802.11a、802.11g后的另一个突破。无线局域网这么高的传输速率使它足可以满足多媒体等时限业务的要求,而对于一个商用无线网络来说,提供适当的QoS至关重要。专家预言,无线局域网对QoS要求的支持程度是它能否在未来无线领域获得成功的关键。
本文主要对IEEE 802.11 WLAN的QoS进行了研究。首先,论文介绍DCF和PCF两种MAC访问机制的工作原理以及两种机制在支持QoS方面的缺陷。然后,介绍了IEEE802.11 MAC增强机制802.11e,由于实际情况及研究条件的原因本文主要对基于竞争的增强信道接入机制(EDCF)进行了研究,并通过Markov模型的建立从理论上对EDCF机制进行了分析。EDCF机制通过引入了业务流分类(TC),把各种传输数据按照QoS的要求分为8个优先级,优先级高的数据流将会分配较小的IFS和CW,保证了高优先级数据可以先竞争接入信道,获得较大的传输带宽,从而使有时延、丢包率等QoS要求的应用得到了很好的满足,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吞吐量问题、高负载条件碰撞加剧导致信道利用率下降,这些都严重的影响了网络的QoS。基于此本文对IEEE 802.11 WLAN中MAC层QoS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几种QoS增强方案。针对CFB机制,提出了一种群组ACK机制并从理论上分析了该机制的有效性,且建议把FEC/ARQ机制用于无线网络中以提高网络质量;对于无线网络中数据包的“连锁反应”提出了一种速率自适应机制(CBRA),减少数据分组间的碰撞提高信道利用率;以分组在网络队列中的时间作为参数因子,动态调整竞争窗口的大小,提高网络服务质量。并通过NS-2.26仿真工具对上述方法进行了功能验证和性能考察,针对吞吐量仿真曲线对其各自的性能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并得出结论。最后,从整个IP网络考虑,分析了端到端QoS机制。
|
|
|
|
1 |
;思科推出无线局域网产品[J];通信世界;2000年23期 |
2 |
赵昱;无线局域网应用介绍[J];当代通信;2000年10期 |
3 |
;让每个学生上网——美霍华德大学无线局域网建设[J];每周电脑报;2001年30期 |
4 |
廖欣;无线局域网技术的标准化进展[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02年04期 |
5 |
崔玉文,姜弢;无线接入在校园网升级建设中的应用[J];应用科技;2002年07期 |
6 |
刘丹
,胡远志;无线局域网的传输技术——宽带扩展频谱技术分析[J];中国无线电管理;2002年11期 |
7 |
;小常识[J];中国计算机用户;2002年03期 |
8 |
韩旭东,曹建海,张春业;IEEE802.11无线局域网性能研究及其最新发展[J];当代通信;2003年15期 |
9 |
邹兴平,张勇军,查光明;浅析无线局域网安全[J];当代通信;2003年16期 |
10 |
马凤国,孙耀辉,郭钟,王美丽;中兴无线局域网产品及其应用解决方案[J];中兴通讯技术;2003年04期 |
11 |
卞德森,孙陈健,白豫闽;无线局域网相关技术标准和组网技术[J];有线电视技术;2003年10期 |
12 |
王好;;Acer推网络收音机[J];每周电脑报;2003年44期 |
13 |
石留义,吴桐,胡宝霞,周洪玉;基于无线局域网的智能化施工机群通信与定位系统的设计[J];制造业自动化;2004年02期 |
14 |
雷绪恳;WLAN应用方案[J];移动通信;2004年03期 |
15 |
廖守锋;无线局域网(WLAN)原理及产品解决方案[J];中国无线电;2004年03期 |
16 |
阿木;无线局域网基础知识答疑[J];网络与信息;2004年09期 |
17 |
官洪运,徐金娣,李德敏;无线局域网802.11协议的分析及其MAC层实现[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
18 |
方汗;摆脱网线束缚——组建家庭无线局域网[J];电脑;2004年10期 |
19 |
丁涛
,杨法;精彩你的无线——无线局域网应用全接触[J];电脑爱好者;2004年02期 |
20 |
田彬,黄宏光,杨鑫,何玮华;ATM原理及其在无线局域网中的应用[J];中国测试技术;2005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