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前咏物诗发展史
【摘要】:咏物诗是我国古代诗歌领域中一个重要的诗歌类型。本文以宋前咏物诗发展史为研究对象,试图梳理出宋前咏物诗的发展脉络,以及不同时期咏物诗的创作特征,全文由绪论、四个章节和结语三部分构成。
绪论 对咏物诗研究的历史和现状进行综述,同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咏物诗进行界定,以明确研究的对象、目的及意义。
第一章 咏物诗的萌芽期——先秦时期
本章主要从《诗经》、屈原的作品、荀子的《赋》篇入手,探寻它们对处于萌芽期的咏物诗产生的重要影响。首先,通过对咏物诗起源的几种不同观点的剖析,认为,咏物诗起源于《诗经》中的咏物描写。虽然《诗经》中没有完整的咏物诗,但它在描摹物态、借物喻人、托物起兴等方面对后世咏物诗影响很大。其次,屈原在继承《诗经》所开创的比兴手法的基础上,经过自己的发展与创造,形成了我国古代诗歌史上影响深远的“香草美人”的比兴传统,这也是我国古代咏物诗的重要美学特征之一,同时屈原还创作出我国咏物诗史上第一首咏物诗——《橘颂》。尽管此诗为屈原偶然而作,但其中所运用的“观物比德”的创作方式,无疑对后世比体咏物诗有深远的影响。再次,荀况的《赋》篇中所体现出的谜语特征,是后世咏物诗谜的滥觞。
第二章 咏物诗的形成与发展期——两汉魏晋时期
根植于先秦丰厚艺术土壤中的咏物诗,到了两汉魏晋时期,终于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在汉赋繁盛的文学局面下,西汉诗歌发展缓慢,咏物诗也是如此。在西汉时期,一些帝王创作的楚歌以及郊庙歌辞中的一些祥瑞类乐府诗,虽然也涉及到一些物象,具备了咏物诗的一些特征,但诗歌中并没有明确的咏物意识,所以我们称之为咏物类诗歌。东汉时期,随着文人五言诗的发展,咏物诗终于形成,内容不仅有像张衡《怨诗》、蔡邕《翠鸟》这样的借物喻人的咏物诗,同时还有像《古诗》(四座且莫諠)这样专注于物象刻画之作。到了魏晋时期,咏物诗大量出现,进入了发展阶段。魏代和两晋时期,以托物寄兴为主的咏物诗占有较大的比重。
第三章 咏物诗的繁荣期——南北朝时期
南北朝时期,咏物诗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与前代相比,都有很大的提高与发展,咏物诗在发展历程中出现了第一次高潮时期,即繁荣期。本章按照咏物诗历史发展顺序分为四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