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丙烯腈纤维的预氧化工艺与物化行为研究
【摘要】:预氧化处理在聚丙烯腈(PAN)纤维到最终炭纤维的转变过程中起桥梁作用,是必经中间阶段,因此,对PAN纤维预氧化的研究很有价值。本论文采用先进的样品制备方法和测试方法,首先对不同PAN纤维进行对比分析;其次研究了PAN纤维预氧化的有关工艺参数和纤维在预氧化阶段的物化行为,系统分析PAN纤维在各不同预氧化阶段的结构、元素含量和密度变化,并对炭纤维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评价;最后,探讨了预氧化纤维中的缺陷及其来源,以便优化工艺,进一步提高炭纤维性能。
为比较不同PAN纤维在结构和性能上的差异,采用X-射线衍射(XRD)、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元素分析、透射电镜(TEM)、高温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和拉伸试验等多种测试方法,结果表明优质PAN纤维具有如下结构和性能特征:低纤度、高强度、环化反应期间放热量少且放热范围宽;致密性好、取向度高、结晶度适当、晶粒尺寸小且分布弥散均匀、缺陷少。
用高温热分析仪在室温-1400℃范围内测得PAN纤维的DSC曲线,发现PAN纤维制备炭纤维过程中发生多次结构转变。PAN纤维的高温DSC测试结果可以作为制定预氧化和炭化工艺的依据。与PAN纤维的高温DSC测试条件相同,最终预氧化纤维DSC曲线上的335℃放热峰是由残余氰基环化反应引起,说明预氧化处理不充分。用普通热分析仪在室温-400℃范围内测得不同预氧化阶段纤维的DSC曲线,并用元素分析仪测定对应纤维的元素含量,结果表明加热历史对DSC曲线和成分变化有较大影响。在190-270℃之间,加热温度增加和加热时间延长使放热范围变宽,放热峰移向更高温度,最终预氧化纤维的放热峰温度达到329.9℃,放热范围变宽可避免纤维因放热集中而烧断。中温炭化起始温度以不低于350℃为宜。
PAN纤维在预氧化过程中发生了复杂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反应,产生的累积收缩和结构变化是物化行为表现。累积收缩导致纤维内部应力的产生,PAN纤维预氧化过程中的张力变化由内部应力引起,因此张力变化反映了PAN纤维的热稳定性状况。用张力仪测定预氧化工艺和纤维类别、性能不同时的纤维张力,
|
|
|
|
1 |
徐玉吾,陈琳;腈纶预氧化纤维皮芯结构两种测试方法[J];合成纤维;1981年04期 |
2 |
张浩圣,张映雪,朱云龙;预氧化纤维及其耐高温过滤材料的研制[J];产业用纺织品;1999年08期 |
3 |
张浩圣,张映雪,朱云龙;新型环保用耐高温过滤材料的研究[J];非织造布;1999年03期 |
4 |
张承瑜;预氧化纤维整体毡通过鉴定[J];产业用纺织品;1991年03期 |
5 |
华涛;聚丙烯腈预氧化纤维纺纱工艺的研究[J];纺织学报;1999年02期 |
6 |
华涛;聚丙烯腈预氧化纤维纺织加工性能研究[J];纺织学报;2002年06期 |
7 |
高兴夜;;发展碳纤维增强聚四氟乙烯密封填料势在必行[J];新型炭材料;1987年02期 |
8 |
杨彦功;王厚德;贾曌;;表面处理对腈纶热性能及预氧化性能的影响[J];纺织学报;2006年01期 |
9 |
岳中仁;余菊华;李仍元;;炭纤维鞘芯结构的研究[J];炭素技术;1989年02期 |
10 |
徐海萍;孙彦平;陈新谋;;PAN基预氧化纤维表面超微结构的STM研究[J];新型炭材料;2005年04期 |
11 |
杨茂伟;王成国;王延相;何东新;朱波;;聚丙烯腈原丝的预氧化过程研究[J];合成纤维工业;2005年06期 |
12 |
季敏霞;王成国;;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制备过程中微观结构的演变[J];材料导报;2007年05期 |
13 |
岳中仁;;炭化过程中预氧化PAN纤维的热分析[J];炭素技术;1990年02期 |
14 |
温月芳;李辉;曹霞;郭建强;杨永岗;刘朗;;聚丙烯腈纤维预氧化程度的表征[J];纺织学报;2008年12期 |
15 |
岳奇伟;吕永根;徐敏端;秦显营;李志宏;;聚丙烯腈纤维预氧化工艺条件对孔隙结构的影响[J];合成纤维;2010年02期 |
16 |
谢炜;程海峰;匡加才;楚增勇;陈朝辉;龙春光;;预氧化温度对中空多孔炭纤维介电常数的影响[J];材料导报;2011年10期 |
17 |
肖建文,方静,孙立;聚丙烯腈原丝碳化反应机理综述[J];高科技纤维与应用;2005年01期 |
18 |
季涛,黄晓梅,高强,余进;预氧化纤维阻燃产品的开发[J];棉纺织技术;2005年08期 |
19 |
林树波,齐志军,王文胜,孙金峰,苑杰;预氧化牵伸对碳纤维强度的影响[J];高科技纤维与应用;2005年05期 |
20 |
陈东生;甘应进;张宏伟;王建刚;万雅波;白越;;混纺活性炭纤维针刺毡的活化与吸附关系[J];纺织学报;2006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