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镁铝氢氧化物的制备及其脱色性能的研究

隗娜  
【摘要】:本文以氯化铝、氯化镁、氨水等为主要原料,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稳定的胶体颗粒吸附剂—纳米级镁铝层状双氢氧化物(MAH)。用化学分析和现代仪器测试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用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图谱、红外图谱研究了MAH的形态、结构形貌、组分;采用微电泳技术对MAH的电动特性进行了表征。研究MAH对印染废水的吸附脱色效果,并对实验中的影响因素和吸附脱色机理进行了分析探讨。研究结果表明: (1) 胶体颗粒吸附剂MAH,最佳合成条件为Mg/Al摩尔比3:1,胶溶温度80℃,时间3~4h。所制MAH样品具有类水滑石的晶体结构,颗粒为六边形多层片状,粒径30~50nm,表面富含—OH。MAH颗粒带永久性正电荷。低pH值时,其ζ电位为正值,随着pH值增大,电动电势逐渐减小。pH值大于等电点时,电动电势值变为负值。MAH的等电点为pH=10.9。 (2) 通过Mg/Al摩尔比对脱色性能的影响实验发现,Mg/Al摩尔比为3:1的MAH溶胶脱色率最高。利用MAH溶胶对五大类十余种染料模拟废水进行脱色实验,结果发现,MAH溶胶对五类染料均显示出很好的脱色效果、高的吸附容量,证明MAH溶胶对染料的适应性强,为一种优良的吸附剂。 (3) 通过对吸附时间、pH值、MAH溶胶投加量、染料起始浓度、体系温度等影响因素的研究,得出MAH对染料溶液的pH值、起始浓度、体系温度有较强的适应性,适合印染废水水质多变的特点。研究表明,MAH对水溶性阴离子印染废水的脱色作用,主要为化学吸附所致,吸附规律能很好地符合Langmuir吸附方程。吸附在pH值4~11之间进行效果差别不大,有较广的pH值适用范围。吸附可以在20min内完成,温度升高不利于吸附过程的进行。 (4) 处理染料后的MAH可在450℃下焙烧5h,溶于染料溶液后其层状结构得到恢复和改进,使其吸附能力得到再生,研究表明焙烧后的MAH比MAH具有更强的吸附能力。MAH的可再生性为其在实际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条件。 (5) MAH对成份复杂的印染工业废水同样具有良好的脱色效果和COD去除能力。明显优于常规的铝盐、铁盐对印染工业废水的脱色效果和COD去除能力。由于印染工业废水中含有各种助剂,如盐份、增色剂等,对MAH有干扰作用,MAH对印染工业废水的处理效果不及单一染料模拟废水。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郑宾国;刘军坛;崔节虎;余莫鑫;;粉煤灰在我国废水处理领域的利用研究[J];水资源保护;2007年03期
2 彭会清;安显威;;吸附法在废水除磷中的应用[J];辽宁化工;2006年09期
3 刘传富;张爱萍;孙润仓;任俊莉;;农林废弃物用作重金属离子吸附剂的研究进展[J];林产工业;2007年05期
4 蒋月秀;张雪;徐慧娟;姚宗林;童张法;;改性膨润土对酸性靛蓝的吸附性能研究[J];非金属矿;2007年05期
5 刘转年;赵西成;;不同组成粉煤灰吸附亚甲基蓝的性能和机理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6期
6 上官中华;郑重;;改性膨润土处理含甲苯废水的试验研究[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8年06期
7 郑振晖;王红梅;王丽娟;刘高燕;;物化法治理焦化废水的研究[J];安徽化工;2006年01期
8 郑宾国;牛俊玲;吴江涛;;粉煤灰-膨润土复合吸附剂处理含Cr(Ⅵ)废水[J];化工进展;2007年11期
9 花蓉;周笑绿;谭小文;张艳艳;;粉煤灰基固体材料在废水处理领域的应用[J];粉煤灰综合利用;2010年02期
10 梁宁;陈业材;;膨润土对阳离子染色废水的脱色实验研究[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1992年04期
11 司士辉;李凌璞;王树国;;硫酸亚铁改性沸石对废水中钒(Ⅴ)的吸附研究[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12 王红艳;硝酸改性凹凸棒石粘土及吸附Cu~(2+)的工艺研究[J];工业用水与废水;2005年04期
13 韩立娟;王慧龙;姜文凤;;粉煤灰对水溶液中2-仲丁基-4,6-二硝基苯酚的吸附性能[J];石油化工;2006年11期
14 黄美荣;王琳;易辉;李新贵;;废水中汞离子去除方法的研究进展[J];化工环保;2007年02期
15 邢淑建;臧甲忠;刘伟;刘冠锋;孙春晖;于海斌;;分子筛吸附剂的工业应用研究进展[J];无机盐工业;2009年03期
16 吴俊峰;胡红伟;王现丽;;改性煤矸石吸附预处理洗浴废水试验研究[J];节水灌溉;2010年06期
17 李辉;李柏全;邵红;;硼泥陶粒处理钢铁高浊度废水的探究[J];生态环境学报;2010年11期
18 邹照华;何素芳;韩彩芸;张六一;罗永明;;吸附法处理重金属废水研究进展[J];环境保护科学;2010年03期
19 李增新;梁强;薛淑云;刘会峦;吴海林;;天然沸石负载壳聚糖吸附废水中铅离子的研究[J];现代化工;2006年S2期
20 尹炳奎;朱石清;朱南文;陈佳一;员帅波;;生物质吸附剂处理活性艳红X-3B废水[J];化工环保;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伍云;张淑贞;郭雪雁;黄红林;;铬(Ⅲ)在木质素表面吸附行为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环境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2 毕东苏;王春杰;;粉煤灰陶粒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进展[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9)[C];2007年
3 玉显恒;;环境监测站实验室废水处理初探[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09年
4 滕济林;李若征;张萌;袁金萍;;特种活性炭吸附处理焦化含酚废水的试验研究[A];全国冶金节水与废水利用技术研讨会文集[C];2009年
5 郭力;宗培新;;非金属矿与废水处理[A];非金属矿物材料与环保、生态、健康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刘渊;夏本立;丛继信;王力;;MBR工艺在废水处理中的研究发展及应用[A];2010年膜法市政水处理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滕秀清;王玉坤;;锅炉除渣废水处理循环利用技术[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8 王维;简磊;罗江奇;田庆华;;粉煤灰处理造纸碱性废水的工业化研究与实践[A];四川省水污染控制工程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9 赵小伟;齐利民;;纳米孔氧化锌中空球的微波法合成[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3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10 钱瑛;;Fe腐蚀在Cr(Ⅵ)废水处理中应用的研究[A];2004年腐蚀电化学及测试方法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秀芳;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的制备、表征及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06年
2 梁足培;新型高效尿素氮及肌酐吸附剂[D];天津大学;2005年
3 田福平;汽油馏分的吸附脱硫及红外光谱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4 钟华;鼠李糖脂的菌体吸附及其对菌体表面的改性作用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5 尹海燕;负载型金属氧化物反应吸附模型化合物及FCC汽油中硫化物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6 任秀蓉;铁锰基吸附剂中温脱硫性能及气氛效应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7 张安超;改性壳聚糖吸附剂脱除烟气中汞的实验与机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郑仙荣;半焦负载锌锰铜吸附剂的加压浸渍法制备及其中温煤气脱硫性能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2年
9 张莉;新型功能化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对痕量金属离子的分离富集[D];兰州大学;2012年
10 李振华;新型功能化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在金属离子分析中的应用[D];兰州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隗娜;镁铝氢氧化物的制备及其脱色性能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2 蒋侃;电气石对废水中重金属离子Cu~(2+)、Pb~(2+)、Zn~(2+)的吸附特性研究[D];东北大学;2005年
3 张俊;凹凸棒土理化性质分析及其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D];贵州大学;2006年
4 刘平;含氟废水的吸附处理研究[D];广西大学;2005年
5 杨柳;磷酸活化—微波热解法制备污泥吸附剂及其吸附除铬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6 张俊宝;改性膨润土吸附处理含磷废水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7年
7 韩立娟;粉煤灰及改性粉煤灰对DNBP的吸附行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8 刘英华;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制备活性炭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9 贺晓娟;凹凸棒—无机盐复合材料应用于废水处理的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10 焦银春;聚丙烯酰多乙烯多胺系树脂的合成及对LDL的吸附性能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宗华;废水处理添新工艺[N];中国石化报;2001年
2 本报记者;农业部为祁圩村设计污水处理方案[N];淮南日报;2006年
3 新华;新型高效生物活性吸附剂问世[N];中国化工报;2005年
4 张成华;江苏亚太开发出废水处理新技术[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0年
5 本报记者 张孟军;发酵产氢:废水处理的新方法[N];科技日报;2002年
6 任继凯孙庆 杨艳;在敬业与精业中创造奇迹[N];中国石油报;2007年
7 张彦昌 李增杰;国产芳烃吸附剂工业化应用试验成功[N];中国石化报;2004年
8 田书振;一种氧化铝吸附剂的制备方法[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2年
9 彦昌 增杰;国产芳烃吸附剂工业化试验成功[N];中国石化报;2004年
10 李呈叶 吴先明 尹其浩 邵光鹏;鞍钢热连轧技术首次输出 国产芳烃吸附剂打破垄断 [N];中国工业报;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