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型内翅片管强化传热的换热特性和阻力特性研究
【摘要】:近年来由于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强化换热技术已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并且广泛的应用于石油、化工、动力和制冷等工程领域的换热设备中。研究各种传热过程的强化问题用以设计新颖的紧凑式换热器,不仅是现代工业发展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同时也是开发新能源和开展节能工作的紧迫任务。
本文以实验为基础,研究了两组S型内翅片管的湍流流动特性与换热特性,并与同样内径和壁厚光管的做对比。在实验数据的基础上我们拟合出所测参数范围内阻力和换热的实验关联式,并运用Webb性能指标比较了翅片管之间的换热效果。
实验数据处理过程中,我们运用了数值分析软件Fluent进行处理,从翅片管内流场分布来分析内翅片管的换热效果。
应用Webb热力性能指标,在换热面积和泵功率相同的条件下,本文对S型内翅片管和光管的换热效果进行比较,得出的结论是:
1.在相同泵功和换热面积条件下,在实验的雷诺数范围内,单S型内翅片管换热量均低于光管的换热量;当Re50000时,交叉S型内翅片管换热量高于光管的换热量,当Re50000时,交叉S型内翅片管的换热量低于光管的换热量。
2.在实验范围内,单S型内翅片管的Q/Q_b曲线随着Re数的增加而上升,这表明单S型内翅片管在大Re数时表现出较强的换热性能;交叉S型内翅片管的Q/Q_b曲线随Re数的增加而下降,表明交叉S型内翅片管的换热能力的增强低于阻力损失的增加,总体换热性能下降。
3.在实验范围内,交叉S管的换热能力要好于单S管。但单S管换热能力增强趋势大于交叉S管,致使在Re=125000左右时两者的换热能力相等。
对于S型内翅片管的阻力,单S型内翅片管的阻力系数f随Re数的增大而降低,当Re130000时,阻力系数基本保持不变;而交叉S管的阻力系数f随Re数的增大而增大。当Re115000时,交叉S管的阻力系数比单S管的阻力系数要小,但是当Re115000时,交叉S管的阻力系数将大于单S管的阻力系数。
本文得到的换热特性和流动阻力特性的准则关系式可以应用于同样条件下S型内
|
|
|
|
1 |
曾和义;秋穗正;苏光辉;;环形窄缝通道湍流流动换热特性分析[J];原子能科学技术;2009年04期 |
2 |
杨祺;朱惠人;周雷声;;带侧向出流孔的梯形通道内部换热特性数值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9年12期 |
3 |
刘斌;吴玉庭;马重芳;赵耀华;;圆管内熔融盐强迫对流换热的实验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0年10期 |
4 |
冷浩,张西民,郭烈锦,马重芳;变压器油圆形浸没射流冲击换热特性[J];化工学报;2003年11期 |
5 |
魏文建;胡海涛;丁国良;王凯建;;含油制冷剂在小管径换热管内流动沸腾换热特性实验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
6 |
曾和义;秋穗正;贾斗南;;双侧加热环形窄缝通道内单相水的流动传热特性研究[J];核动力工程;2006年S1期 |
7 |
谭思超;庞凤阁;高璞珍;;摇摆对自然循环传热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J];核动力工程;2006年05期 |
8 |
杨卫波;施明恒;;地源热泵中U型埋管传热过程的数值模拟[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
9 |
王元昌;孙奉仲;韩家发;任永伟;董梁生;;圆-椭圆截面交叉缩放强化换热管在电站低压加热器中的性能研究[J];电力设备;2007年12期 |
10 |
周华;陆云挺;;超临界CO_2的管内对流换热研究[J];农业装备技术;2008年03期 |
11 |
苏生;胡捷;刘建军;安柏涛;;交替大小肋片方腔通道内换热性能的数值模拟[J];航空动力学报;2008年12期 |
12 |
赵熙;徐国强;罗翔;邓宏武;;等重量空心盘冷气布置方案[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
13 |
王凯;;航空发动机润滑系统散热器性能计算软件开发[J];制造业自动化;2010年05期 |
14 |
刘一兵;;矩形微通道流动换热特性的数值分析[J];红外技术;2010年05期 |
15 |
郭涛;朱惠人;苏福彬;许都纯;;带肋和出流孔通道换热研究[J];航空发动机;2010年04期 |
16 |
张佳;白博峰;;超声波对池沸腾换热影响[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1年06期 |
17 |
骆仲泱,殷春根,高翔,周劲松,沈珞婵,岑可法,倪明江;翅片形式对强化换热影响的研究及其效应评价[J];热能动力工程;1996年05期 |
18 |
魏志勇;翅片管式冷凝器换热特性的实验研究[J];机电设备;1998年04期 |
19 |
张利祥,胡国新;圆形自由射流冲击曲面的换热特性[J];化工学报;2005年08期 |
20 |
王洋;黄蕾;徐斌;吴建;薛宏;;低雷诺数下液体的微尺度流动与传热[J];能源技术;2007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