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折变全息干涉新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摘要】:全息干涉技术可做到全场、定量、直观的无损检测,是现代光学检测计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在科学研究、工业检测、生物医疗及国防军事技术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如:位移及形变测量、应变与应力分析、缺陷或损伤探测、振动模式可视化及测量、晶体和蛋白质生长过程监测、流体中密度场和热对流场的观察与测量、以及光学材料与器件的参数测量等。实际应用(尤其是工业及工程应用)要求全息干涉系统应具备以下性能:实时处理能力,能够重复使用,操作方便,能快速定量地给出测量数据。全息记录介质是决定全息干涉系统性能(如实时性、灵活性、所采用的光源、系统复杂程度及操作难易程度等)及其应用范围的主要因素。传统全息记录介质(如卤化银乳胶等)需要化学显影、定影处理,需要精确复位调整,无法做到实时处理,且不能重复使用。已有的一些实时记录材料也各有其局限性,例如:光导热塑材料的空间分辨率较低,不能连续多次曝光,高质量的胶片不易获得;光色材料的感光灵敏度较底,易疲劳。这些都限制了它们在全息干涉中的应用。
相比之下,光折变晶体作为全息干涉的记录介质则有其明显优点,如:可实时记录/读出和擦除、可无限制地重复使用、信息存储容量大、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分辨率等。在全息干涉中采用光折变晶体作为全息记录介质(光折变全息干涉),可充分发挥全息干涉与光折变晶体两方面的优点,可大大提高全息干涉系统的实时性、灵活性,使全息干涉技术更好地满足实用要求。在已有的关于光折变全息干涉研究的文献报导中,对光折变全息干涉的时间变化特性没有作系统深入的研究;在方法上以散斑干涉居多,在一些散斑干涉方法中还需附加空间光调制器及光学相关检测系统,使得装置复杂化而测量精度不高;在所用材料上,以铋硅族氧化物(BSO等)和LiNbO_3晶体居多,受材料光谱特性、灵敏性及衍射效率等方面的限制,光源多采用大功率激光光源,有时需要外加电场,使得系统体积较大、成本较高;在结构设计及应用研究范围等方面还有很大局限性,没能充分体现光折变全息干涉的优点和特点。因此,选用新的光折变晶体,采用新的系统结构和技术,探索新的应用领域,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进一步深化光折变全息干涉技术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论文的研究工作,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对光折变全息干涉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系统地研究了光折变全息干涉条纹衬比度的时间变化特性,提出了一系列新
|
|
|
|
1 |
黄亦好,翁雅英,高宪成,唐鼎元,庄健;吸收栅对光折变晶体钛酸铋中两波混合能量转移的影响[J];光电子.激光;1992年04期 |
2 |
罗毅;吕光爵;;光折变晶体BaTiO_3中二波混频的温度效应[J];光子学报;1996年08期 |
3 |
刘劲松;吴仲康;徐玉恒;;一种高效率的光折变晶体——掺杂铌酸锂[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1991年02期 |
4 |
刘旭东;岳学峰;刘恩泉;侯学元;李宇飞;孙渝明;;晶体对称性与光折变耦合作用[J];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1993年03期 |
5 |
孙万钧,周忠祥,张景文,许克彬;掺杂LiNbO_3光折变晶体的高阶衍射效应[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1995年04期 |
6 |
王玉荣,王青圃,徐鹏,刘泽金;用两次曝光相移全息干涉实现光学幅相转换[J];光电子.激光;2005年07期 |
7 |
张静江,宋淑梅;非线性光学与光学教学[J];大学物理;1999年05期 |
8 |
吉选芒,王金来,刘劲松,安毓英;中间段光折变晶体材料参数的测量原理[J];激光技术;1999年03期 |
9 |
许心光,邵宗书,杨绪东,杜晨林,罗豪苏,徐海清;BaTiO_3晶体光折变效应振荡器和机理研究[J];光电子.激光;2001年04期 |
10 |
张森;石顺祥;马琳;;调Q激光光折变自适应光外差探测技术研究[J];光子学报;2008年05期 |
11 |
杨联弟;;光折变空间光孤子的最新研究进展[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
12 |
王大地,朱镛,杨华光,张时明,叶佩弦;在45°取向切割的BaTiO_3晶体中获得的增强光折变效应[J];量子电子学报;1992年01期 |
13 |
凌振芳,郭儒;背向受激二波混频产生自泵浦相位共轭[J];中国激光;1993年04期 |
14 |
过巳吉;;无源相位共轭技术[J];中国激光;1994年05期 |
15 |
吴应龙;吉选芒;;温度对中心对称光折变晶体中低振幅空间孤子的影响[J];运城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
16 |
岳学锋;光折变晶体中的体全息光栅光衍射的耦合波理论[J];光学学报;1988年08期 |
17 |
边少平,张景文,许克彬,姜全忠,陈焕矗,孙大亮;掺杂钾钠铌酸锶钡光折变晶体的各向异性衍射[J];物理学报;1993年04期 |
18 |
罗毅,吕光爵;自泵浦相位共轭中的温度与混沌态[J];激光杂志;1996年05期 |
19 |
林巧文;忽满利;郝劲波;李林森;;基于双掺杂LiNbO_3晶体的波分解复用器特性研究[J];应用光学;2007年06期 |
20 |
张光寅;激发态过程与光学非线性[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1988年Z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