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光折变全息干涉新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王玉荣  
【摘要】:全息干涉技术可做到全场、定量、直观的无损检测,是现代光学检测计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在科学研究、工业检测、生物医疗及国防军事技术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如:位移及形变测量、应变与应力分析、缺陷或损伤探测、振动模式可视化及测量、晶体和蛋白质生长过程监测、流体中密度场和热对流场的观察与测量、以及光学材料与器件的参数测量等。实际应用(尤其是工业及工程应用)要求全息干涉系统应具备以下性能:实时处理能力,能够重复使用,操作方便,能快速定量地给出测量数据。全息记录介质是决定全息干涉系统性能(如实时性、灵活性、所采用的光源、系统复杂程度及操作难易程度等)及其应用范围的主要因素。传统全息记录介质(如卤化银乳胶等)需要化学显影、定影处理,需要精确复位调整,无法做到实时处理,且不能重复使用。已有的一些实时记录材料也各有其局限性,例如:光导热塑材料的空间分辨率较低,不能连续多次曝光,高质量的胶片不易获得;光色材料的感光灵敏度较底,易疲劳。这些都限制了它们在全息干涉中的应用。 相比之下,光折变晶体作为全息干涉的记录介质则有其明显优点,如:可实时记录/读出和擦除、可无限制地重复使用、信息存储容量大、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分辨率等。在全息干涉中采用光折变晶体作为全息记录介质(光折变全息干涉),可充分发挥全息干涉与光折变晶体两方面的优点,可大大提高全息干涉系统的实时性、灵活性,使全息干涉技术更好地满足实用要求。在已有的关于光折变全息干涉研究的文献报导中,对光折变全息干涉的时间变化特性没有作系统深入的研究;在方法上以散斑干涉居多,在一些散斑干涉方法中还需附加空间光调制器及光学相关检测系统,使得装置复杂化而测量精度不高;在所用材料上,以铋硅族氧化物(BSO等)和LiNbO_3晶体居多,受材料光谱特性、灵敏性及衍射效率等方面的限制,光源多采用大功率激光光源,有时需要外加电场,使得系统体积较大、成本较高;在结构设计及应用研究范围等方面还有很大局限性,没能充分体现光折变全息干涉的优点和特点。因此,选用新的光折变晶体,采用新的系统结构和技术,探索新的应用领域,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进一步深化光折变全息干涉技术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论文的研究工作,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对光折变全息干涉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系统地研究了光折变全息干涉条纹衬比度的时间变化特性,提出了一系列新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黄亦好,翁雅英,高宪成,唐鼎元,庄健;吸收栅对光折变晶体钛酸铋中两波混合能量转移的影响[J];光电子.激光;1992年04期
2 罗毅;吕光爵;;光折变晶体BaTiO_3中二波混频的温度效应[J];光子学报;1996年08期
3 刘劲松;吴仲康;徐玉恒;;一种高效率的光折变晶体——掺杂铌酸锂[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1991年02期
4 刘旭东;岳学峰;刘恩泉;侯学元;李宇飞;孙渝明;;晶体对称性与光折变耦合作用[J];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1993年03期
5 孙万钧,周忠祥,张景文,许克彬;掺杂LiNbO_3光折变晶体的高阶衍射效应[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1995年04期
6 王玉荣,王青圃,徐鹏,刘泽金;用两次曝光相移全息干涉实现光学幅相转换[J];光电子.激光;2005年07期
7 张静江,宋淑梅;非线性光学与光学教学[J];大学物理;1999年05期
8 吉选芒,王金来,刘劲松,安毓英;中间段光折变晶体材料参数的测量原理[J];激光技术;1999年03期
9 许心光,邵宗书,杨绪东,杜晨林,罗豪苏,徐海清;BaTiO_3晶体光折变效应振荡器和机理研究[J];光电子.激光;2001年04期
10 张森;石顺祥;马琳;;调Q激光光折变自适应光外差探测技术研究[J];光子学报;2008年05期
11 杨联弟;;光折变空间光孤子的最新研究进展[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12 王大地,朱镛,杨华光,张时明,叶佩弦;在45°取向切割的BaTiO_3晶体中获得的增强光折变效应[J];量子电子学报;1992年01期
13 凌振芳,郭儒;背向受激二波混频产生自泵浦相位共轭[J];中国激光;1993年04期
14 过巳吉;;无源相位共轭技术[J];中国激光;1994年05期
15 吴应龙;吉选芒;;温度对中心对称光折变晶体中低振幅空间孤子的影响[J];运城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16 岳学锋;光折变晶体中的体全息光栅光衍射的耦合波理论[J];光学学报;1988年08期
17 边少平,张景文,许克彬,姜全忠,陈焕矗,孙大亮;掺杂钾钠铌酸锶钡光折变晶体的各向异性衍射[J];物理学报;1993年04期
18 罗毅,吕光爵;自泵浦相位共轭中的温度与混沌态[J];激光杂志;1996年05期
19 林巧文;忽满利;郝劲波;李林森;;基于双掺杂LiNbO_3晶体的波分解复用器特性研究[J];应用光学;2007年06期
20 张光寅;激发态过程与光学非线性[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1988年Z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章吉良;许政权;陈益新;;用平面内散射的测量方法研究LiNPO_3平面光波导中的光折变效应[A];第二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1983年
2 宋宏伟;;掺杂酞酸钡晶体的杂质能级和光折变微观动力学[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3 宋宏伟;;掺杂酞酸钡晶体的杂质能级和光折变微观动力学[A];第九届全国发光学术会议摘要集[C];2001年
4 袁平;张宇;;内燃机气道模型的反求和快速成型探讨[A];面向21世纪的生产工程——2001年“面向21世纪的生产工程”学术会议暨企业生产工程与产品创新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5 解小华;石要武;张爱春;;红外烟草水份测定仪及其数字滤波方法[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三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1年
6 马东洋;陈景伟;赵羲;徐青;;基于光学测量的小天体接近与撞击自主导航方案设计[A];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年会暨863计划“深空探测与空间实验技术”重大项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张玥;陶世荃;;LiNbO_3晶体中光折变光栅各向异性衍射的定量研究[A];2005年中国光学学会全息与光学信息处理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建会20周年纪念会[C];2005年
8 易亨瑜;胡晓阳;陈门雪;;超高反射率测量系统的精密调试[A];2007年先进激光技术发展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张俊香;张天才;Damien VAN EFFENT ERRE;谢常德;彭墀;;常温下LED串接放大实现QND光学测量[A];第八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报告会论文摘要选[C];1998年
10 吴朔;沙定国;林家明;周桃庚;陈凌峰;聂亮;;光纤点衍射干涉仪测量凹球面面形[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九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玉荣;光折变全息干涉新技术及其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2 李金萍;稳态光折变空间光孤子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06年
3 展凯云;中心对称光折变晶体中空间光孤子的理论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4 蔡欣;光折变晶体中二波耦合的横向效应和独立空间孤子对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宋艳生;基于二次电光效应的电控全息光开关的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6 江竹青;光折变晶体中高密度全息存储热固定技术的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3年
7 卢克清;有偏压的光伏光折变晶体中空间孤子的研究[D];西安交通大学;2001年
8 陈守满;光折变晶体中光束的传输与控制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9 万玉红;盘式体全息存储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5年
10 张都应;空间屏蔽光伏孤子的演化和自偏转特性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雷和平;非线性光干涉测量微小振动方法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2 王安凯;外电场作用下光折变晶体的光学特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朱香平;稳态矢量空间光弧子及调制不稳定性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05年
4 王小芳;四波耦合微振动光学测量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5 杨东升;光折变晶体的相位共轭特性及其应用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2年
6 张磊;光折变空间光孤子瞬时状态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08年
7 张涛;物体微小振动光学干涉测量方法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8 李宝宇;串联双光子光折变晶体中独立空间孤子对的传输特性[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9 关博;双光子光折变晶体中的全息孤子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10 李洁;光折变晶体相位共轭特性的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李琦琨;省光学测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挂牌[N];经济信息时报;2011年
2 四川 张达 编译;用于光学测量的高灵敏度 放大器和高速响应放大器[N];电子报;2005年
3 马京生;王大珩 茫茫天宇追光电[N];解放军报;2000年
4 记者  董芸;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宋健在西高新调研[N];陕西日报;2006年
5 记者 黎文安;宋健在高新区调研[N];西安日报;2006年
6 赵亚辉李超军;不同人眼中不同的神舟[N];人民日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张九红;20亿带动新材料产业腾飞[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2年
8 本报记者 刘碧玛 实习生 李世英;关键是保持优势 出路在形成规模[N];科技日报;2003年
9 本报记者 曹莉;小点·小兵[N];酒泉日报;2008年
10 东山;我国人工晶体产业发展须形成规模[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