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税收政策:理论与实证分析
【摘要】: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产业结构的变迁会导致生产率的提高,进而促进经济增长,而经济增长又会不断加速产业结构的转变,即收入水平与产业结构之间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这已经被众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轨迹不断证明。对于后起国而言,借鉴先行国的产业演进规律,制定适当的产业结构政策,采取一定的措施以“矫正”产业结构的不利演进或加速本国产业结构的转变,不失为压缩本国产业结构演进进程,加速经济增长的良好途径。产业结构政策的手段比较宽泛,税收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在产业结构政策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产业结构研究与税收政策研究存在一定程度的分离,使得对产业结构税收政策的存在依据、税收政策在产业结构政策中的定位、税收政策对产业结构演进的影响机理等的研究不够深入和细致。我国作为一个后起国家,与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存在巨大差异,首先,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给我国的产业结构打上了深深的“人造”烙印,使得我国的产业结构与市场经济下“应有的”产业结构具有相当偏离,这种产业结构的扭曲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我国的经济增长,急需调整;其次,作为后起国,我国力图将工业化国家长时期的产业结构演进浓缩在较短的时间内,以加速本国的经济增长。这些都需要在市场的力量之外,适当加入政府的影响,因而产业政策对于我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后,我国政府也实施了大量的产业政策,其中不乏税收措施,但是,对于税收措施对我国产业结构演进的实际影响,却一直缺乏细致的系统分析。因此,将产业结构理论和税收理论进行有机结合,系统详细地研究税收手段对产业结构变迁的作用,并在深入分析我国产业结构现状的基础上总结我国的税收政策对产业结构变迁的效应,进而对我国今后的产业结构税收政策提出政策建议,成为本文关注和研究的内容。
本文的总体框架是,第一,研究产业结构税收政策的存在前提、目标、作用机制及定位;第二,分析产业结构税收政策的研究基础——产业结构的演进规律及优化;第三,从需求角度分析税收政策对产业结构的影响;第四,从供给角度分析税收政策对产业结构的影响;第五,从外资及国际贸易角度分析税收政策对产业结构的影响;第六,阐述中国产业结构税收政策的优化建议。本文认为产业结构税收政策的存在既有可能性又有必要性,但是在运用产业结构税收政策时应权衡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客观地比较产业结构税收政策实施与否的收益和成本;产业结构税收政策的目标是促进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合理化,随着经济发展,作为间接干预手段的税收手段在产业结构政策中的重要性将日益提高。税收政策运用税种的设置、计税依据的确定、税率的设定、课税范围的选择及税式支出等手段,通过设置差别税负从需求途径、供给途径、外资及国际贸易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