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立卵巢肿瘤改良的恶性风险模型和计算机智能诊断模型的研究
【摘要】:目的 评价附件肿块恶性风险指数(risk of malignancy index,RMI)模型,再探讨其临床诊断价值,提出改良依据和方向。
方法 取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妇科住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80例附件肿块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应用由Jacobs建立和两次被Tingulstad改良的共三种恶性风险指数模型(基于绝经状态、超声评分和CA_(125)水平不同组合的评分系统),对180例附件肿块患者术前作出良、恶性判断。根据术后组织病理结果,评价它们在不同病理组织类型和临床分期的恶性肿瘤中的诊断价值,通过ROC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比较它们与单项指标之间诊断效能的高低,分析它们在不同界值水平的诊断价值。
结果 三种RMI的诊断敏感性(RMI_1 65.96%;RMI_2 70.21%;RMI_3 68.08%),与单项指标CA_(125)(74.46%)和超声分数(78.72%)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种RMI的诊断特异性(RMI_1 96.09%;RMI_2 93.23%;RMI_3 96.24%),较单项指标CA_(125)(77.44%)和超声分数(80.45%)高
|
|
|
|
1 |
徐锋;史忠明;许琼瑜;;相关肿瘤标志物检测在卵巢肿瘤中的诊断价值[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0年05期 |
2 |
陈婉容;陈莲芬;欧丽颜;;B超检查在卵巢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J];当代医学;2011年24期 |
3 |
王言奎,白永秀;血清β_2微球蛋白测定对卵巢癌的诊断价值[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1992年03期 |
4 |
陈晨;李俊东;黄鹤;冯艳玲;王銮虹;陈亮;;肿瘤标志物检测对卵巢成熟、未成熟畸胎瘤的诊断价值[J];癌症;2008年01期 |
5 |
黄早胜;许玲辉;蒋朝霞;彭卫军;;卵巢恶性肿瘤的CT诊断价值[J];实用医技杂志;2009年06期 |
6 |
沈晓燕;解左平;袁华;;卵巢肿瘤蒂扭转的超声诊断价值[J];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6年05期 |
7 |
梁双花;王开正;;SELDI-TOF-MS技术诊断卵巢癌的系统评价[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0年01期 |
8 |
蓝博文,刘国荣,谭秀钟,曾庆勇,黄风英;卵巢原发性恶性肿瘤的螺旋CT诊断[J];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2005年03期 |
9 |
翁彬;孟庆宝;王雷萍;段纯;;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诊断卵巢癌的实验研究[J];医学临床研究;2006年04期 |
10 |
曲玉梅;赵锦霞;周丽萍;;B超在诊断卵巢肿瘤中的临床价值[J];航空航天医药;2009年08期 |
11 |
陈碧芳;张淑琴;徐惠民;;卵巢肿瘤端粒酶活性检测的诊断价值[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年01期 |
12 |
陈文勇;覃文华;黄露;;16排螺旋CT在卵巢肿瘤诊断中的价值[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
13 |
马迪;;卵巢肿瘤的CT诊断及诊断价值[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1年07期 |
14 |
杨丽莉,高淑华,唐军;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卵巢肿瘤诊断价值的探讨[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1995年06期 |
15 |
刘志英,李卓;B型超声诊断卵巢肿瘤227例分析[J];吉林医学;1991年01期 |
16 |
刘英,黄海,李梅,王宇;CA_(125)在卵巢恶性肿瘤诊治中的临床意义[J];西南国防医药;2002年03期 |
17 |
刘宗明,于楠;介入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卵巢肿瘤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的探讨[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04年04期 |
18 |
许惠敏,钱敏;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卵巢肿瘤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5年09期 |
19 |
黄泽洧;郑婉君;;血清唾液淀粉酶与CA-125联合测定在卵巢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J];江西医学检验;2006年04期 |
20 |
史红娟;;B超在诊断卵巢肿瘤中的临床价值[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