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业市场化与监管政策:从产业组织理论角度的分析
【摘要】:一、研究视角和研究目的
金融产业组织是世界范围内市场经济中长期研究的课题,也是中国需要解决的金融发展中的关键问题,而银行业的市场化取向问题又是金融改革中的焦点。在市场经济中,国有商业银行高集中度的寡占型市场结构影响了资源的配置效率和规模效益;在产品差异方面,行政性政策规定的产品趋同化,使银行无法获得一定的竞争优势和发展空间;政府直接管理企业的行为,造成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行为非市场化。
产业组织的政策应用领域包括三个方面(卡尔顿.佩罗夫,1998),一是增加或减少福利的政府行为的结果;二是反垄断及法律规定;三是政府如何管制商业行为和市场结构。本文就第三方面对中国银行业的政府监管政策进行研究,认为正是由于政府采取行政手段直接管理银行,实行严格的市场准入政策,才形成了国有商业银行的寡占型市场结构。所以,中国银行业的市场化取向,需要政府监管政策的着眼点放在健全市场机制、发挥市场作用、重点监管寡头企业行为方面,以此减少寡占型市场结构的缺陷和寡头垄断行为对竞争的损害以及为市场绩效带来的消极影响。因此,要探讨中国银行业市场化问题,必须同时研究与此相关的监管政策。为此,本论文选择“中国银行业市场化与监管政策:从产业组织理论角度的分析”作为命题,把银行作为一个产业,试图通过剖析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及对行为、绩效的作用,政府监管政策对市场结构和行为的影响,借鉴西方产业经济学的成果和经验,探索产业组织理论如何为市场经济背景下通过政策的制定以控制和影响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提供理论依据,最后得出中国银行业市场化的关键变量是政府部门的行政监管政策的结沦。
二、研究路径和研究方法
在研究路径上,本文主要依据产业组织理论围绕银行业市场化这条分析主线,从产业组织的一般理论及相关理论研究分析开始,具体探讨了中国银行业的市场化取向问题。研究范围界定为商业银行所对应的银行业市场。通过市场结构分析法,勾画出中国银行业市场集中度高,具有鲜明的寡头垄断市场的特点,然后依据理论模型分析了中国银行业的行为特征,论证了中国银行业监管部门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