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晶格量子阱光学性质的研究
【摘要】:半导体超晶格和量子阱材料是用现代薄膜生长技术制成的一种新型的人造材料。这种材料的周期性是按人们的要求任意改变的,因此对其中运动的电子、空穴附加了人为的周期势。正是由于这一点,使得超晶格和量子阱材料具有许多不同于天然材料的特殊性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因而受到半导体物理、材料科学、微电子学、光电子学的重视,成为这些学科中一个非常活跃的研究领域。
超晶格和量子阱新材料的出现,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际应用上都具有重要意义。从超晶格和量子阱的出现到目前,对其物理性质和微观结构材料的生长方法研究已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它们在光学和电子学器件方面的应用也日益广泛。因此,这一领域的每一进展都成为当代固体物理学和固体器件领域最引人注目的事情。
本文回顾了近年来超晶格和量子阱材料的研究近况,报道了我们用MBE法制备GaAs/AlGaAs,对其特性进行了研究,论文主要包括三部分。
第一章介绍了超晶格和量子阱材料的基本理论,超晶格、量子阱的概念,基本性质。
第二章介绍了量子阱、超晶格材料的生长方法,介绍了分子束外延法(MBE),阐述了生长基理及其各部分组成,以及样品的制备。
第三章是实验结果和分析。在掺Si的GaAs衬底的(100)面上,用分子束外延法生长的GaAs/Al_(0.3)Ga_(0.7)As超晶格、量子阱材料,生长温度为650℃。在常温下对生长的样品进行了光致发光的测量,对其分析,根据理论计算其发光峰的位置,确定发光峰的引起原因,在常温下,强发光峰是GaAs/AlGaAs
|
|
|
|
1 |
薛舫时;GaAs/AlGaAs量子阱中的Г-X混和及谐振态和非限定态的研究[J];半导体学报;1989年11期 |
2 |
;10μm GaAs/AlGaAs多量子阱红外探测器研究[J];微纳电子技术;1991年06期 |
3 |
祁永昌;量子方阱中的光学界面声子[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1996年04期 |
4 |
戴闻;用光泵NMR探测GaAs量子阱中的电子态[J];物理;1999年06期 |
5 |
连洁,王青圃,程兴奎,魏爱俭;量子阱红外探测器的研究与应用[J];光电子.激光;2002年10期 |
6 |
郭子政,梁希侠,班士良;GaN/GaAlN宽量子阱的二类激子特征(英文)[J];光电子.激光;2002年12期 |
7 |
苏艳梅,种明,张艳冰,胡小燕,孙永伟,赵伟,陈良惠;128×160元GaAs/AlGaAs多量子阱长波红外焦平面阵列[J];半导体学报;2005年10期 |
8 |
孔令民;姚建明;吴正云;;InGaAs/GaAs量子阱中自组装InAs量子点的光学性质[J];半导体光电;2007年02期 |
9 |
H、Sakaki
,张向英;量子阱和超晶格结构中新器件概念的进展[J];半导体光电;1984年04期 |
10 |
熊家炯,朱嘉麟;半导体超晶格、量子阱材料的进展[J];材料研究学报;1990年02期 |
11 |
廖品霖;量子阱光电子开关器件(一)[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1992年02期 |
12 |
杨志坚,党小忠,陈娓兮,王舒民,章蓓,陈高庭;用LPE研制的室温连续工作的1.48μm单量子阱激光器[J];中国激光;1994年01期 |
13 |
徐文兰,傅英,M.Wilander;n型AlAs/GaAlAs量子阱子带间正入射吸收跃迁振子强度[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1997年02期 |
14 |
宋晓伟,张宝顺,李梅,薄报学;高功率GaAlAs/GaAs量子阱SCH半导体激光器[J];光电子.激光;1999年06期 |
15 |
高国龙;采用长波量子阱光电探测器的热成像系统(Thermal CAM SC3000)[J];红外;2001年07期 |
16 |
王得勇,刘杰,贾金锋,刘洪,薛其坤;量子阱态光电子谱研究的理论模型[J];量子电子学报;2004年04期 |
17 |
王志平;梁希侠;王旭;;有限深抛物量子阱中的类氢杂质态(英文)[J];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
18 |
斯剑霄;吴惠桢;翁斌斌;何展;蔡春锋;;PbTe/Pb_(1-x)Sr_xTe多量子阱中红外发光二极管的研究[J];半导体技术;2008年S1期 |
19 |
单淑萍;邱晖晔;;电场对量子阱中弱耦合束缚极化子性质的影响[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
20 |
单淑萍;邱晖晔;陈时华;;量子阱中强耦合磁极化子的性质[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