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几种新型吡啶类染料的双光子上转换性能研究

许贵宝  
【摘要】:双光子吸收过程是一个分子或原子通过中间虚态同时吸收两个光子从而产生从基态到激发态跃迁的量子过程。由于其具有高度的空间选择性、良好的介质穿透性和独特的量子选择定则,使得双光子吸收现象在很多应用技术方面具有潜在的实用价值,如使用双光子吸收技术的上转换激光器、光限幅、三维微加工、光动力学诊疗、光存储、双光子光谱学和双光子荧光成像等。而有机强双光子吸收染料因其优秀的双光子吸收性能获得了广泛的重视并开创了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材料研究的不断进步,大量具有优秀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能的有机生色团先后被各研究组发现。在研究这些有机材料的结构与性能关系的过程中,人们通过大量的实验测试,探索出了一些具有重要价值的设计强双光子吸收有机材料的经验和规律。在这些规律的指导下,强双光子吸收材料的分子的结构被不断优化,其双光子吸收截面被不断提高。由于强双光子吸收材料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实用价值,我们可以预计,具有优秀双光子吸收性能的有机材料的合成和性能表征将会是今后一段时期内新材料探索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目前,强双光子上转换染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基于二苯乙烯骨架的各类有机染料上,其本身优秀的分子平面性和多样化的电子取代基团使得人们可以方便地改变这类有机染料的分子结构,从而不断优化其双光子吸收性能。但文献中报道的强双光子上转换染料多为简单的甲基毗啶盐,对于其他改进型具有上转换激射能力的染料,则极少见报道。我们课题组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和拓展了吡啶类强双光子上转换染料的研究范围,即在简单甲基吡啶盐上转换染料的研究基础上,分别采用优化电子受体、选择对上转换性能有利的配阴离子、和有机无机复合的合成手段获得了三种新型的具有优秀强双光子吸收性能的吡啶类染料,即改进型吡啶盐、稀土配合物和过渡金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周广勇,王东,王筱梅,许心光,邵宗书,赵显,方奇,蒋民华;有机染料CSPI的双光子吸收和上转换荧光性质[J];光学技术;2002年04期
2 ;BCEIA论文摘要(光谱)(续)[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1986年01期
3 路晓娟,朱从善;含铒碲酸盐玻璃的上转换荧光性质研究[J];光学学报;1992年07期
4 杨一心,杨宜康,陈慰宗,赵天成,王党辉,李绍雄;氯化苯并咪唑镧的荧光光谱[J];光子学报;2002年07期
5 张琨;刘越峰;王芳芳;闫永丽;郭立俊;;竹红菌甲素(HA)线性光学性质及双光子吸收特性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6期
6 宋凯;冉营营;孔祥贵;;基于近红外上转换荧光共振能量传递体系的均相免疫分析[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1年01期
7 董相廷;刘莉;王进贤;刘桂霞;;Y_2O_3:Er~(3+)上转换纳米纤维的制备与性质研究[J];人工晶体学报;2009年06期
8 华一敏,李劬,陈英礼,陈益新;铒离子1064nm吸收截面的估算[J];量子电子学报;1992年04期
9 陈晓波,张光寅,刘言滨,杨文琴,王虹,商美茹,李江卫;DCM染料激光导致的HoP_5O_(14)非晶的紫外多光子上转换发光[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1993年06期
10 毛卫东;;分子内电荷转移化合物晶体的非线性光学特性研究[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版);1994年03期
11 苗泉;赵鹏;孙玉萍;刘纪彩;王传奎;;超短脉冲激光在DBASVP分子中传播时的双光子面积演化和光限幅效应[J];物理学报;2009年08期
12 陈冬梅;杨一心;;2-乙酰基苯并咪唑缩牛磺酸Schiff碱铽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质研究[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6期
13 李超;李玉琼;詹雪荣;张扬;;基于相干控制的超快光开光材料研究[J];科技资讯;2011年18期
14 雷军辉,肖思国,闫磊,刘政威;Er~(3+)单掺,Er~(3+)/Yb~(3+)共掺杂氟化物中红绿上转换荧光机理实验探索[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5年09期
15 杨殿来;侯嫣嫣;赵昕;刘贵山;林海;刘克;Edwin Yue-Bun Pun;;Tm~(3+)Yb~(3+)共掺铋碲酸盐玻璃中的高效蓝色上转换荧光[J];物理学报;2006年08期
16 吴文智;闫玉禧;郑植仁;金钦汉;刘伟龙;张建平;杨延强;苏文辉;;水溶性CdTe量子点的稳态和纳秒时间分辨光致发光光谱[J];物理学报;2007年05期
17 梁利芳;庄健乐;吴昊;王静;吴明娒;苏锵;;水热合成六方相NaYbF_4∶Er~(3+)/Tm~(3+)的上转换白光性质[J];发光学报;2008年06期
18 郭福全;孙小捞;熊飞;郭斌;梁浩;陈彪;张其锦;;双光子吸收材料二苯乙烯衍生物的合成及光谱性质[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9年09期
19 安利民;杨延强;宋维斯;苏文辉;曾庆辉;朝克夫;孔祥贵;;低强度飞秒激光激发下CdTe和CdTe/CdS核壳量子点的荧光上转换研究[J];物理学报;2009年11期
20 张克虎;周勇;王传奎;;4,4’-二甲氨基二苯乙烯分子光限幅特性[J];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海平;章践立;王金浩;张新民;聂秋华;;C_(70)在有机改良硅酸盐介质中的掺入及光学性质[A];第四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2 余璇;刘智波;田建国;;二硫化碳双光子吸收性质的理论和实验研究[A];第十届全国计算(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赵杨;任爱民;;芘衍生物的单、双光子吸收性质的理论研究[A];第十届全国计算(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熊玉卿;张浩力;罗崇泰;;碳纳米管的光限幅应用[A];第六届全国表面工程学术会议暨首届青年表面工程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6年
5 熊玉卿;张浩力;罗崇泰;;碳纳米管的光限幅应用[A];第六届全国表面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张艺;朱言宇;邓明亮;高伟;汪乐余;;一种近红外发光上转换荧光纳米晶的制备[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4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7 宋瑛林;;激光防护技术新进展[A];2006年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会议文集(C 激光技术与应用专题)[C];2006年
8 路志锋;钱鹰;吕昌贵;宋坤忠;孟康;;1,3,4-噁二唑衍生物的双光子吸收特性[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9 王金浩;章践立;张约品;夏海平;;Zn:Er:LiNbO_3单晶的坩埚下降法生长及其上转换荧光特性[A];第五届全国稀土发光材料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陈平;赵培德;林列;张桂兰;汤国庆;;光敏分子CPD_1双光子吸收物理特性的研究[A];大珩先生九十华诞文集暨中国光学学会2004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贵宝;几种新型吡啶类染料的双光子上转换性能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2 俞莹;稀土Ho掺杂氧化物和氟化物材料上转换荧光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3 赵宁;有机双光子材料的合成及其在生物荧光探针和光聚合中的应用[D];山东大学;2010年
4 高非;高双光子吸收截面有机半导体材料的设计、合成与表征[D];兰州大学;2010年
5 延云兴;新型强双光子聚合引发剂的设计、合成及周期性微结构的制作[D];山东大学;2003年
6 徐红;应用共聚焦激光技术对胃癌细胞荧光成像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7 李善锋;铒、镱掺杂硼硅酸盐玻璃的光学特性[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8 邢金峰;蒽醌和蒽衍生物双光子聚合引发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理化技术研究所);2007年
9 王东;几种吡啶盐类有机双光子吸收染料光谱性能研究[D];山东大学;2003年
10 黄池宝;对苯二甲腈为母体的双光子荧光染料及其探针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勇;强双光子吸收分子材料的非线性光学参量的动力学表征[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艳丽;含电子给体的蒽基齐聚物及共聚物的合成及大双光子吸收截面[D];青岛科技大学;2010年
3 王建超;共轭型二苯甲酮染料的合成与双光子性质的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4 张学衡;蒽中心十字交叉共轭分子的双光子性质及其压致变色行为的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1年
5 胡女丹;含二苯甲酮片段的荧光染料的合成与双光子性质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6 田晓宇;有机染料在飞秒激光泵浦下的双光子光物理特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7 刘建;含有不同电子给体—受体的枝状荧光染料的合成与光学性质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8 冯志强;NaYF_4:Yb~(3+)/Er~(3+)上转换荧光标记纳米晶的制备与性能表征[D];烟台大学;2011年
9 杜艳秋;六棱柱无机金属团簇化合物[W_2Ag_4S_8(PPh_3)_4]的光学非线性[D];黑龙江大学;2005年
10 赵俊芳;有机材料双光子吸收截面测试方法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