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诱发电位对脊髓压迫性损伤后神经功能的评价

刘峰  
【摘要】:目的:寻找一种能够理想模拟脊髓受压的动物模型并以此进行脊髓神经功能评价,了解脊髓在受压过程中病理特点及神经功能的变化,定性定量地记录并分析评价脊髓功能,研究脊髓损伤与神经功能异常的相关性,是我们梦寐以求的理想。诱发电位(Evoked potentials)作为一种科学的电生理技术,已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钥匙。为此,我们采用兔急性压迫性颈髓损伤模型,通过对后肢运动功能进行评价及脊髓损伤后组织形态学观察;对皮层体感诱发电位及运动诱发电位的波形变化的记录及分析等,研究脊髓损伤后的病理变化、临床神经功能、神经电生理三者之间的相关性,探索皮层体感诱发电位及运动诱发电位对脊髓损伤时神经功能的评价及监护作用。 方法:本研究在选用不同型号球囊之前,首先对兔的颈椎做了详细的解剖学研究,测量了颈椎管的矢状径、横径及脊髓的直径。根据解剖数据,选定压迫模型所用的球囊。8~12周龄的新西兰大耳白兔32只,随机分为A、B、C、D4组,每组8只动物。选用直径型号为1.0mm、2.0mm、3.0mm的球囊,A组为对照组,仅置入导管;B、C、D3组为实验组,B组置入球囊为1.0mm的导管为轻度压迫组;C组置入球囊为2.0mm的导管为中度压迫组;D组置入球囊为3.0mm的导管为重度压迫组。暴露C7/T1椎板间隙,随后按照分组导入不同规格的球囊至C6~C7平面,B、C、D3组导管末端接加压器,注入泛影普胺造影剂,压迫时间为30分钟,造成轻、中、重三种程度的脊髓压迫损伤。 采用Axon System公司EpochLite,version 3.5型肌电图诱发电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钟永林;张世彬;邵卫国;林江凯;冯华;吴国材;;体感诱发电位与运动诱发电位在脊髓髓内病变切除术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1年18期
2 孙春会;尹庆水;吴增晖;王智运;;脊柱侧弯矫形术中体感运动诱发电位联合监测——假阳性1例并原因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1年11期
3 黄灿阳;张文明;朱维钦;;神经根回植术治疗臂丛根性撕脱伤的实验研究[J];福建医药杂志;2011年02期
4 谢恩;郝定均;吴起宁;;腰椎管狭窄症术后反复下肢分离转换障碍1例报道[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1年06期
5 詹胜锋;王玉;杨启友;彭江;赵斌;张莉;赵喆;任志午;刘炎;孟昊业;许文静;卢世璧;;大鼠股神经再生趋化性效果评价[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1年16期
6 拱忠影;;肝性脊髓病8例临床分析及治疗结果[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1年05期
7 李宽新;李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脊髓全横断模型大鼠运动和体感诱发电位的评价[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年23期
8 沈雪莉;张红雷;;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周围神经损害临床及神经电生理表现特点[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年12期
9 王宇博;陈晓雷;许百男;马晓东;孙国臣;赵岩;王飞;宋志军;赵溪;;大脑半球胶质瘤切除术中锥体束移位的初步研究[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1年05期
10 何兵;丁英;曾园山;黄斯凡;李燕;;MOG1-125诱发的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大鼠模型[J];解剖学研究;2011年02期
11 ;[J];;年期
12 ;[J];;年期
13 ;[J];;年期
14 ;[J];;年期
15 ;[J];;年期
16 ;[J];;年期
17 ;[J];;年期
18 ;[J];;年期
19 ;[J];;年期
2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兴梅;伍国锋;仲伟斌;毛远红;;超早期微创清除颅内血肿对家犬脑出血模型运动诱发电位的影响[A];贵州省医学会第八届神经病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赵建农;刘小丘;吴硕琳;王宇田;;fMRI影像导航结合术中运动诱发电位监护在脑皮质运动区病变手术中的应用[A];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首届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05年
3 赵建农;刘小丘;吴硕琳;王宇田;;fMRI影像导航结合术中运动诱发电位监护在脑皮质运动区病变手术中的应用[A];海南省第二届肿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4 赵澎;程焱;陶华英;崔林阳;武士京;;帕金森病运动皮质兴奋性改变及重复性经颅磁刺激的影响[A];第九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5 殷正刚;霍小林;宋涛;;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在脊髓损伤评估和预后中的应用[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阎涛;周广喜;陶华英;崔林阳;武士京;程焱;;经颅磁刺激静息期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早期评价[A];第九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7 康君芳;张宝荣;尹厚民;冯蔚;;经颅磁刺激对帕金森氏病患者的运动诱发电位的研究[A];2008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8 丰宏林;严莉;崔丽英;;经颅重频磁刺激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流损伤后神经功能及MAP-2和ATP影响的研究[A];第九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9 刘宁疆;张本恕;;痉挛性斜颈和特发性头部震颤电生理和痉挛性斜颈基因多态性研究[A];第九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10 赵澎;程焱;陶华英;崔林阳;武士京;;帕金森病患者运动皮质兴奋性的经颅磁刺激研究[A];第九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峰;诱发电位对脊髓压迫性损伤后神经功能的评价[D];山东大学;2006年
2 郑修军;纵行神经束内电极的生物相容性及其记录的信号在电子假手控制中应用的实验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3 郭辉玲;头针疗法对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影响的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5年
4 侯勇;诱发电位在实验性急性脊髓损伤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04年
5 刘宁疆;痉挛性斜颈和特发性头部震颤电生理和痉挛性斜颈基因多态性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6年
6 侯炯;控制性降压对脊髓血流及诱发电位的影响[D];第二军医大学;2007年
7 宋志彬;大脑脚FA值及面积相关影响因素以及脑梗死后不同运动诱发电位条件下经颅磁刺激对它们的影响[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8 赵澎;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帕金森病治疗作用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6年
9 宗兆文;腺病毒介导的BDNF、CT1基因转移和功能训练对脊髓损伤后可塑性变化的作用及可能机制[D];第三军医大学;2003年
10 焦文仓;选择适合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时间窗口[D];第三军医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浩然;大鼠L4神经前根损伤对同侧胫前肌运动诱发电位的影响[D];郑州大学;2010年
2 闫芳;运动诱发电位的晚成份P60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3 孙申;外周神经强直刺激对运动诱发电位的影响[D];复旦大学;2010年
4 翁名相;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对脑缺血预警标准实验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08年
5 霍俊峰;经颅磁刺激腭部肌肉运动诱发电位的初步研究[D];青岛大学;2009年
6 李林霞;低频经颅磁刺激对大鼠影响的脑电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工研究所);2006年
7 康君芳;经颅磁刺激对帕金森氏病患者的运动诱发电位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8 田娟;全麻下术中运动神经监护与肌松剂浓度的协调性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8年
9 王芸;部分肌松程度下经颅面神经运动诱发电位监测技术的临床应用[D];复旦大学;2010年
10 吴赞艺;诱发电位监测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中的联合应用[D];福建医科大学;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韩风;急性脊髓炎应做哪些检查[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