骶髂复合体的三维有限元分析及其生物力学意义
【摘要】:骶髂复合体(sacroiliac complex)位处骨盆后环的中央,是支撑人体躯干负载并完成力学传导的重要结构,其解剖及功能的完整性对骨盆环的稳定至关重要。其中,骶骨是以两侧的骶髂韧带(前部、骨间、后部)以及骶棘韧带和骶结节韧带来维持与两侧髋骨的解剖及功能联系的。已有的生物力学研究成果表明,骨盆的稳定性和功能动力学依赖于其周围强有力的固有连接(耻骨联合和骶髂韧带)和外部的韧带复合体(骶棘韧带、骶结节韧带和髂腰韧带),但是,前部连接结构(前弓和耻骨联合)仅提供40%功能完整性,前部连接结构的先天缺如(膀胱外翻)或切除(肿瘤切除等)不会导致骨盆稳定性的完全丧失,也就是说骶髂复合体承担了保持骨盆稳定性和完整性的60%的功能,由此可知骶髂复合体的重要性。但是往往临床上在骨盆手术过程中对恢复骶髂复合体(sacroiliac
complex)的稳定性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无论骨盆骨折还是骶骨肿瘤切除,均会破坏骶髂复合体(Sacroiliac complex)的完整性,从而引发骨盆环的不稳定,导致较高的病残率,因此临床上骨盆损伤的远期疗效不甚理想。本实验设计从临床实践出发,共分三个部分,首先建立解剖意义上的骨盆(pelvis)和骶髂复合体(Sacroiliac complex)的三维有限元模型(Finite element model,FEM)并与既往研究成果进行比较,验证所建模型的可信度,其次利用现有模型,模拟骨盆损伤机制,探讨韧带群对维持骶髂复合体稳定性的作用;最后模拟骶骨肿瘤三种切除方式,分析其对骨盆稳定性的影响。通过上述三个部分来阐述临床上保持骶髂复合体稳定性的重要性及其生物力学意义。
|
|
|
|
1 |
司萌;聂林;蔡国栋;任发才;;颈椎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与应用[J];泰山医学院学报;2007年08期 |
2 |
王华;林博文;黎伟凡;;人工腰椎间盘置换的有限元模型[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8年13期 |
3 |
佟大可;蔡郑东;吴建国;许硕贵;纪方;;骶骨肿瘤切除术后骨盆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相关应力分析[J];医用生物力学;2005年04期 |
4 |
兰秀夫;于腾波;王子明;柳峰;郭庆山;李涛;王爱民;;骶骨肿瘤切除ISOLA重建骨盆环稳定[J];临床骨科杂志;2006年05期 |
5 |
牛林生,刘洪波,刘慧;原发性骶骨肿瘤的外科治疗[J];实用肿瘤学杂志;2001年04期 |
6 |
赵兴举;;应用Galveston-腰椎髂骨固定术重建骶骨肿瘤切除术后骨盆环的临床研究[J];齐鲁护理杂志;2005年19期 |
7 |
吕刚;曹阳;;骶骨肿瘤的治疗[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8年17期 |
8 |
李众利,王继芳,王岩,肖嵩华;异体骨重建骶骨肿瘤段切除后骨盆环[J];中国肿瘤临床;2002年06期 |
9 |
朱忠;林列;陈海啸;;21例骶骨肿瘤手术治疗[J];当代医学(学术版);2007年07期 |
10 |
刘槃;李世德;;骶骨肿瘤的外科治疗进展[J];航空航天医药;2010年01期 |
11 |
徐宝观;骶骨切除的手术方法和结果[J];国际外科学杂志;1990年06期 |
12 |
杜丽洁;X线及CT在骶骨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对比应用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05年05期 |
13 |
谢小丽;骶骨肿瘤前后联合入路切除术的护理配合[J];现代实用医学;2005年04期 |
14 |
徐万鹏,宋献文,乐守玉,蔡 伯,吴捷;骶骨肿瘤及其外科治疗(123例手术分析)[J];中华骨科杂志;1994年02期 |
15 |
杨述华,刘通顺,肖宝钧,李进,杨操,许伟华,孟春庆;髂内动脉栓塞后切除骶骨肿瘤[J];临床骨科杂志;2004年02期 |
16 |
王淑梅,南俊祥,马聪敏,李卉,李素英;CT对骶骨肿瘤的诊断价值[J];河北医药;2004年11期 |
17 |
屠玉红;靶血管栓塞后骶骨肿瘤切除的围手术期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4年09期 |
18 |
丁万军;刘世清;熊文;;骶骨肿瘤切除与骶骨重建方式探讨[J];临床外科杂志;2008年05期 |
19 |
陈康武;杨惠林;陆俭;莫建强;;骶骨脊索瘤治疗的研究进展[J];脊柱外科杂志;2009年04期 |
20 |
廖丽华,赵友娟;靶动脉栓塞后骶骨肿瘤切除术的手术配合[J];护理学杂志;2001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