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宏斌,邵素兰;原生质体—再生技术在大观霉素菌种选育中的应用[J];中国抗生素杂志;2003年11期 |
2 |
戚振,朱忠湖,王宏斌,徐莉,胡传坤,谷允廷;不锈钢管式微滤膜技术在大观霉素过滤工艺中的应用[J];中国抗生素杂志;2003年05期 |
3 |
于广成,郭殿武,邵淑田;大观霉素发酵培养基优化[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1998年12期 |
4 |
黄海婵;裘娟萍;;大观霉素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J];中国兽药杂志;2006年11期 |
5 |
彭敬梅;任卓;张健;苑子林;;膜过滤优化大观霉素提炼工艺[J];河北化工;2009年09期 |
6 |
严晓峰;;大观霉素发酵工艺研究[J];化工文摘;2009年06期 |
7 |
沈向忠;;HPLC测定血浆和血清中氨基环醇类抗生素Trospectomycin[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1992年01期 |
8 |
韩香玲,曲音波,孙树申,张焕青;大观霉素高产菌株的选育[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
9 |
;注射用大观霉素将投入生产[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1993年07期 |
10 |
刘伟;大观霉素优良菌株的培养[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5期 |
11 |
任丹丹;习玲玲;黄伟民;朱岩;;高效阴离子交换色谱-铜/铂修饰电极安培法测定大观霉素[J];分析化学;2010年11期 |
12 |
王荣雪,杜力,李标文,宋如,任卓;大观霉素高产菌的诱变选育和发酵条件研究[J];河北化工;2005年05期 |
13 |
江虹;胡小莉;;大观霉素与几种酸性染料的褪色反应及其分析应用[J];应用化学;2008年04期 |
14 |
刘晓霞;丁利;张莹;黄志强;陈波;;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乳及乳制品中大观霉素药物残留[J];分析试验室;2010年08期 |
15 |
于广成,王建华,邵淑田;壮观霉素自身耐药高产菌株的选育[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1994年02期 |
16 |
马敬勇;鲁抗BT新产品首次亮相广交会[J];上海医药;2001年06期 |
17 |
鲍颖,王静康,王永莉,戚振,王宏斌;大观霉素溶析结晶介稳态研究(英文)[J];中国抗生素杂志;2003年01期 |
18 |
黄维;“鲁抗”如何生发活力[J];中国药业;1996年09期 |
19 |
孙雷;张骊;黄耀凌;汪霞;王树槐;;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动物源食品中8种氨基糖苷类药物残留[J];质谱学报;2009年01期 |
20 |
亓平言,冯闻铮,生龙,孙爱英,李志国;萃取光度法测定盐酸大观霉素[J];分析科学学报;1997年0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