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人手的三维跟踪方法研究
【摘要】:运动人手三维跟踪是人机交互(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HCI)研究中的一个基础性和关键性研究课题,它涉及到计算机图形图象处理、人机交互理论、计算机视觉、射影几何学、预测估计方法学、软计算理论等众多交叉学科,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对于深化智能HCI的理论和应用,尤其是在虚拟现实中的应用,对于推进相关学科的应用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模型的运动人手三维跟踪的主要任务是:连续地获取与每帧人手图像相对应的三维人手的姿态和位置,为实现和谐、自然、方便的HCI界面打下基础。在多目视觉条件下,可以根据对应特征点进行三维跟踪,得到当前帧的三维手势;在单目视觉条件下,由上一时刻的三维手势和当前时刻的帧图像,预测和滤波当前时刻的三维手势。
不仅手势本身具有多样性、多义性以及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性等特点,而且人手是复杂的多链节体,并且人手具有高自由度以及指骨的尺寸比较小,更由于在人手跟踪过程中存在自遮挡现象和病态问题,因此,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手势跟踪与识别是一个极富挑战性的研究课题,面临错综复杂的矛盾和问题。本研究以“虚拟样机若干关键技术及其典型应用研究,国家863计划项目(2002AA411310)”等重大专项为依托,对基于计算机视觉的运动人手三维跟踪过程中的一些关键问题进行探讨。
这些关键问题主要包括:在单目视觉条件下,当人手的运动状态发生突然改变时,EKF滤波跟踪器将丧失跟踪能力;人手自遮挡问题处理方法的时间开销和处理精度亟待进一步改善;三维人手模型的初始化工作大部分仍然靠手工完成,模型的正确性和精度无法得到保证;基于经典模式识别的理论和方法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HCI中识别形变手势之需要。本文主要针对上述关键性问题展开研究,主要贡献包括以下几点:
(1) 针对人手运动状态突变情况下运动跟踪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强跟踪滤波算法。
这种强跟踪滤波器算法的主要特征在于,通过实时在线调整状态预报误差的
|
|
|
|
1 |
范为;陈香;杨基海;;基于改进型形状上下文描述子的字母手势识别[J];电子技术;2010年07期 |
2 |
周航;阮秋琦;;基于ROI分割和相干映射的裸手字母手势识别[J];通信学报;2007年05期 |
3 |
王德鑫;石崇林;张茂军;;基于Petri网和BPNN的多重触控手势识别[J];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2010年03期 |
4 |
巩应奎,梅中义,范玉青,马翠霞,戴国忠;基于手势输入构造三维概念模型的研究进展[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05年07期 |
5 |
徐成;马翌伦;刘彦;;一种基于嵌入式系统实时交互的手势识别方法[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1年07期 |
6 |
刘军;田国会;李荣宽;刘贤锴;;智能空间下基于手势识别的人机交互[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
7 |
王延江,袁保宗;多模态人机交互中基于笔输入的手势识别[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
8 |
华晶;贾晶;王映龙;;便携式手势识别系统设计[J];微计算机信息;2011年04期 |
9 |
冯志全;孟祥旭;蔺永政;;UKF滤波器的强跟踪性研究[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06年11期 |
10 |
刘法旺;丁刚毅;李善青;徐一华;;基于ICONDENSATION算法的人手跟踪与手势识别算法[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7年12期 |
11 |
巫春玲;韩崇昭;;用于弹道目标跟踪的有限差分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
12 |
孙丽娟;张立材;郭彩龙;;基于视觉的手势识别技术[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08年10期 |
13 |
戴志强,张延炘,苏晓星;基于ICA的人机交互手势的识别[J];光电子.激光;2003年08期 |
14 |
刘江华,陈佳品,程君实;用于人机交互的静态手势识别系统[J];红外与激光工程;2002年06期 |
15 |
程水英;张剑云;;基于无味卡尔曼滤波的空对海BTO-TMA问题的研究[J];探测与控制学报;2006年05期 |
16 |
王亚利,周又玲;基于弹性图匹配的静态手势识别[J];现代计算机;2004年12期 |
17 |
钱堃;马旭东;戴先中;胡春华;;基于最优DAGSVM的服务机器人交互手势识别[J];中国图象图形学报;2009年01期 |
18 |
潘文平;沈春林;张赵行;邢建芳;;基于动态手势控制的交互式体三维显示[J];光电工程;2010年12期 |
19 |
潘文平;沈春林;蔡亮;邢建芳;李莉;;交互式动态体三维显示关键技术[J];科技导报;2011年01期 |
20 |
鲍泓,韩勇,须德;移动设备笔式编辑系统PenEditor的结构设计[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5年03期 |
|
|
|
|
|
1 |
王延江;袁保宗;;软件Agent及其在多功能感知系统中的应用[A];第九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99)论文集[C];1999年 |
2 |
孙超;冯志全;李扬;张明敏;张文杰;潘志庚;;基于手势识别的人机交互综述[A];第六届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HHME2010)、第19届全国多媒体学术会议(NCMT2010)、第6届全国人机交互学术会议(CHCI2010)、第5届全国普适计算学术会议(PCC2010)论文集[C];2010年 |
3 |
许罗迈;;人机交互是网络课程的精髓[A];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暨网络环境下外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
4 |
万刚;李锋;;基于目标的视点控制算法研究[A];第二届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HHME2006)——第2届中国人机交互学术会议(CHCI'06)论文集[C];2006年 |
5 |
张昀;赵荣椿;赵歆波;周圆;郑江滨;;视线跟踪技术的2D和3D方法综述[A];第十三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7)论文集[C];2007年 |
6 |
陈文;夏晓;王晓东;;基于优化DTW算法的智能终端手势识别[A];第七届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HHME2011)论文集【poster】[C];2011年 |
7 |
苗梅;Gerhard Weber;;推广可达性[A];第四届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
8 |
魏发远;邓克文;王峰军;陈新发;;复杂产品的电缆布局方法[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
9 |
孙东礼;;人机交互水深自动编辑程序的开发[A];中国航海学会航标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大会论文集[C];2003年 |
10 |
张丽萍;刘正捷;张海昕;陈军亮;夏季;;数字电视用户界面设计[A];第一届建立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HHME2005)论文集[C];2005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