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_(0.67)Ca_(0.33)MnO_3/Alq_3/Co”三明治结构有机自旋阀器件
【摘要】:
电子既是电荷的载体,又是自旋的载体。以研究和控制电子的荷电特性及其输运特性为主要内容的微电子学,作为二十世纪人类最伟大的成就之一,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使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但是在传统微电子学之中,电子只是被当作电荷的载体,它的自旋特性一直未被引起重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巨磁电阻效应(GMR,Giant magnetoresistance)的发现引发了磁存储和磁记录领域的革命,其重要的应用前景极大地激发了人们对磁性材料输运的兴趣,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一门以研究、利用和控制自旋极化的电子输运过程为核心的新兴学科:自旋电子学(Spintronics)。
自旋电子学基于磁学和微电子学,它不但研究电子电荷的输运特性,同时也研究电子自旋在材料中的输运特性,并设计开发基于电子自旋相关效应下工作的器件。自旋电子器件有希望同时利用电子的电荷和自旋来进行信息的传输和存储,这会大大提高现有电子器件的工作速度和效率。利用电子的自旋还可能制备出具有全新物理性能的半导体电子器件,甚至实现量子计算和量子通讯。
为了与现有的微电子学成就相结合,人们对半导体中的自旋现象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是传统无机半导体大多是非磁性物质不含磁性粒子,并且晶格结构与磁性材料也有不同。与传统无机半导体相比,有机半导体具有自旋—轨道相互作用和超精细相互作用较弱、自旋扩散长度较长的优点,并且由于其自身“软物质”的特点晶格匹配问题较小,所以有机半导体成为自旋输运理想的候选材料。尤其随着有机自旋阀研究的不断开展,探寻有机自旋阀中自旋的注入和输运规律,不仅对自旋电子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而且还能进一步加深我们对有机材料的物理本质和生命系统的理解。
本文中我们使用La_(0.67)Ga_(0.33)MnO_3为底电极、金属Co为顶电极、小π共轭分子金属配合物8-羟基喹啉铝(Alq_3)作为有机中间层,利用真空热蒸发方法制作了“LCMO/Alq_3/Co”三明治结构有机自旋阀器件。我们在有机层厚度为150nm的器件中30K低温下观察到了约50%的反常巨磁电阻效应,利用Mott二流体模型对其成因进行了简单解释。我们测量了不同温度下器件磁电阻大小,发现器件磁电阻随温度增加而迅速减小,并且从有机自旋阀磁电阻表达式出发对其进行了简单分析,定性得到了获得高温磁电阻的几个充分条件。我们将器件较高的自旋注入效率归因于LCMO和有机半导体的电导率比较接近,发现G.Schmidt等人关于自旋注入无机半导体的理论在有机半导体中也有类似规律。我们解释了为什么在“LCMO/Alq_3/Co”结构有机自旋阀器件中没有观察到明显的高场磁电阻效应并且对钴的矫顽场和有机失效层厚度的差异进行了分析。
|
|
|
|
1 |
任光明;孙奉娄;;La_(0.67)Sr_(0.33)MnO_3/MgO颗粒系统的电输运和磁电阻[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
2 |
杨小兰;高钦翔;万猛;;双钙钛矿氧化物Sr_2FeMoO_6的结构特征及磁性质[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
3 |
钱丽洁;朱金荣;许小勇;胡经国;;自旋阀结构中的力致磁阻效应[J];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2009年06期 |
4 |
鲁毅;周敏;郑琳;邢茹;赵建军;吴鸿业;;钙钛矿锰氧化物(La_(1-x)Gd_x)_(0.5)Sr_(0.5)MnO_3的磁电阻效应[J];中国稀土学报;2010年05期 |
5 |
熊曹水,宗登刚,孟广南,皮雳,熊永红,李晓光;(110)取向La_(0.67)Sr_(0.33)MnO_(3-δ)外延膜的结构和磁电阻效应研究[J];低温物理学报;1999年03期 |
6 |
黄一菲,郑神,吴亮,陆申龙;坡莫合金磁阻传感器的特性研究和应用[J];物理实验;2002年04期 |
7 |
范宝殿;张敏敏;方春玉;邱祖强;;La_(0.67)Ca_(0.33)CoO_3的高场磁电阻效应研究[J];化工时刊;2008年03期 |
8 |
蔡香民,任绍仓;磁电阻效应的研究进展[J];淮北煤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4期 |
9 |
张变芳,王振彪,杜伟胜,刘力虎,唐贵德;La_(2/3)Sr_(1/3)MnO_3的室温磁电阻效应[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6期 |
10 |
余江应;刘果红;伍和云;胡秀坤;;非正分钙钛矿化合物(La_(0.8)Sr_(0.2))_(0.7)MnO_3的磁电阻效应[J];磁性材料及器件;2006年02期 |
11 |
丁娟;赵韦人;符史流;於元炯;;Ni_(52)Mn_(26)Ga_(22)薄膜的马氏体相变和磁电阻[J];金属功能材料;2006年03期 |
12 |
韩立安;;钙钛矿La_(0.7)Pb_(0.3)MnO_3的磁电阻效应及输运特性[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6年S1期 |
13 |
张炯;魏立国;张蕾;李定国;熊永红;熊曹水;;Ag掺杂对La_(0.7)Ca_(0.2)Sr_(0.1)MnO_3室温磁电阻效应的增强[J];低温物理学报;2007年02期 |
14 |
席力;田航;刘杰;葛世慧;杨啸林;李成贤;;(La_(0.7)Sr_(0.3)MnO_3)_((1-x))(CoFe_2O_4)_x复合体中增强的室温磁电阻效应[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
15 |
雷宇;;钙钛矿锰氧化物薄膜材料巨磁电阻效应的研究进展[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16期 |
16 |
寇昕莉;;氧化镁磁隧道结磁电阻效应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08年12期 |
17 |
吴兆峰;柏会;;磁场对钙钛矿锰氧化物La_(0.8)MnO_(3+δ)磁电阻的影响[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
18 |
唐雁坤,隋郁,千正男,刘玉强,许大鹏,苏文辉;制备压力对La_(2/3)Sr_(1/3)MnO_3的磁电阻效应的影响[J];高压物理学报;2004年01期 |
19 |
霍丽娟;袁庆祝;;多通道铁磁纳米线中的自旋极化和磁电阻[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
20 |
张晓丽;唐贵德;刘少鹏;许力强;赵福伟;齐伟华;;异质结构掺锰氧化物(La_(0.60)Sr_(0.4-x)Na_xMnO_3)的磁电阻研究[J];纳米科技;2008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