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支撑科技创新的财政政策研究

钟泽圣  
【摘要】: 财政政策对于科技创新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本文从公共经济学的角度,在对已有理论成果和国外实践的系统综述、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我国促进科技创新财政政策形成的资源要素、政策目标及其约束条件、政策环境、政策与目标的关系、政策的评估与评价等方面的分析,提出了一个支撑我国科技创新的财政政策的研究框架。在研究的途径及方法上,一是坚持系统论。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不是各个部分的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系统的整体功能是各要素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新质。科技财政体系是一个有机整体,必须用全面的联系的思路去观察、分析,才能得到较为正确的观点。本文正是从这一思想出发,既系统地研究了科技财政自身的各个组成部分,又研究了中央与地方的科技财政关系,地方政府间的科技财政关系,系统完整地提出了我国科技财政政策的框架和体系。二是注意学术成果和实践经验的吸收借鉴。任何学术研究都要建立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之上。本文对各个时期、各种学术流派以及西方各发达国家关于激励科技创新的财政政策理论观点和和有关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了认真地梳理、分析、评价、把握,从而为本文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三是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近年来我国科技财政活动进展比较快,实证分析主要是对这些实践活动的具体做法、实际效果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价。在此基础上,规范分析主要探讨提升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财政政策导向,尽量避免或者减少一些负面效应,以及进一步发挥科技财政政策的积极作用等问题。 本文的结构安排:第一章,绪论。阐述了选题的背景及意义,概要介绍了文章的基本内容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对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分析,为全文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第三章,对我国支撑科技创新的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及其实施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从财政支出和收入两个方面剖析支撑科技创新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指出我国财政科技投入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我国推动科技创新的税收激励性优惠政策的现状、主要特征和存在问题进行了研究。 第四章,中央与地方政府促进科技创新的财政激励措施的导向与作用——以山东省为例。本章在对我国近年来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实施科技兴国战略中,所采取的财政激励措施的制定和实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以山东省近年来的政府科技投入为例,分析地方政府财政激励科技创新措施的导向与作用。 第五章,国外政府支持RD活动的财政政策借鉴。本章重点分析了美国、日本、英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科技投入和科技政策的特点,同时,介绍了韩国等新兴工业化国家的相关政策措施。 第六章,提升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财政政策导向。从政府财政科技投入的预算管理模式和制度规范、税收激励的方向和方式、财政科技投入供需预测和直接资助的主体与领域、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财政政策选择与定位、促进技术创新风险投资的财政改革路径选择与定位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第七章,提升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财政政策措施。从前几部分研究中,得出以下政策建议:保证财政对科技投入的总量不断增长;努力提高财政科技投入的支出效益;支持科技人才的培养、激励与引进;推动科技体制创新和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优化科技创新的环境。 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在于系统完整的提出了我国科技财政政策的框架和体系,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对近十年来我国财政科技投入和税收优惠政策的深入研究发现:我国财政科技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尚未形成,科技经费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没有理顺,财政科技投入的战略和重点不够明确,我国现行科技税收优惠存在区域、企业、产业歧视,在支持的环节和对企业科技创新的激励效果上都存在不足等。 2.对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在实施科技创新战略中,在不同的阶段对企业、中介机构、大学、科研机构等组织和个人实施的有关财政政策措施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为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调整我国政府财政支出结构,建立财政性科技投入稳定增长的机制,发挥财政资金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激励作用,提供了新的视角。 3.运用博弈论模型、计量经济模型对中央与地方在推动科技创新中所采取的财政激励措施的视角与分工进行了研究,提出中央和地方各层级按照职责的不同,合理分工和协调衔接,才能保证科技兴国战略在具体实施中规范、高效地操作。并且对山东省的科技财政政策进行了具体分析和评价,提出了提升山东省科技创新能力的财政激励措施。 4.对提升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财政政策导向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新形势下政府科技投入预算管理模式和要处理好的关键层次。对我国中长期财政科技拨款的需求和财政科技投入中长期供给能力进行了测算。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白鹤天;李小捧;许彦珍;刘建军;;公共财政支持科技创新的对策建议[J];财会研究;2011年16期
2 王艳;徐东;;基于公共财政的财政科技投入模式浅析[J];科技创业月刊;2007年11期
3 童大龙;;鼓励技术创新的财政政策研究[J];特区经济;2006年05期
4 刘建民;方爱平;郑谢彬;;湖南省支持R&D活动的财税政策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9年06期
5 曹燕萍;高春;;促进湖南科技事业发展的财政政策选择[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6 余钟夫 ,林向阳 ,何志雄;北京市近年来财政支持科技创新研究[J];投资北京;2000年03期
7 孟艳;;支持创新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财政政策:评价与优化[J];理论学刊;2007年11期
8 王伟;;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公共财政制度建设[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9 李伟庆;;社会管理创新中的财政政策[J];党政干部学刊;2011年05期
10 王红涛;;促进科技创新的财税政策之思考[J];当代经济管理;2010年03期
11 张平;;后危机时代我国的财政政策研究——基于完善我国公共财政运行机制的视角[J];江西社会科学;2010年05期
12 苏明;;我国财政改革的目标定位和政策取向[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13 李娜;;论中国财政政策转型对“三农”问题的影响[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07年01期
14 张沁;;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J];商场现代化;2009年12期
15 明燕飞;王颖;;发挥公共财政在刺激消费需求增长中的作用[J];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16 苏建;童大龙;储德银;;新农村建设中的财政政策调整思路[J];商业时代;2007年11期
17 扶凡;谭强林;徐海;;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的理论思考[J];湖南农业科学;2007年04期
18 李超;;我国宏观财政政策的演变规律及发展趋势[J];华商;2008年18期
19 郭俊华;程琼;;我国重大自然灾害的公共财政应急措施研究——以5·12汶川大地震为例[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20 张涛;;浅议提升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财税政策[J];现代商业;2007年2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来斌;;科技创新动力与财政政策战略实施的思考[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2 李进;刘岩;;搭建公共服务平台:科技社团推动行业科技创新的新思路[A];学术交流与学术生态建设——中国科协第二届学术交流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张澜涛;;简论公共财政的经济内涵[A];政府采购改革与国际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穆素娉;;促进科技创新文化建设浅议[A];第三届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科教发展战略论坛论文汇编[C];2007年
5 王守信;;依靠科技创新 振兴山西装备制造业[A];2009年促进中部崛起专家论坛暨第五届湖北科技论坛——装备制造产业发展论坛论文集(下)[C];2009年
6 王守信;;依靠科技创新 振兴山西装备制造业[A];科技支撑 科学发展——2009年促进中部崛起专家论坛暨第五届湖北科技论坛文集[C];2009年
7 刘业翔;;科技创新中最新科技信息的获得——简介互联网上科技信息资源的利用[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8 吴国庆;;浙江农业现代化的科技创新和技术选择[A];中国青年农业科学学术年报[C];2002年
9 陈健生;;西部地区科技创新与地方政府职能定位[A];2004中国区域经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赵永民;刘永泉;杨合冉;王义平;庞洪庆;;实施五大创新工程 争创一流杂交棉制种企业[A];中国棉花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七次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泽圣;支撑科技创新的财政政策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2 张勤芬;公共财政促进科技创新的作用与政策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9年
3 张金胜;中国政府财政科技投入适度规模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4 张美芳;经济转轨时期中国公共财政体系的构建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5 郭伦德;我国经济转轨阶段财政政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6 伍玉林;黑龙江科技创新主体及其能力培养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7 林海波;中国财政科技投入效率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8 刘红峰;两型农业科技创新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2年
9 方平;科技创新对我国渔业结构调整的作用机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10 于永信;政府引导企业科技投入的模型分析与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丹;论治理我国产业空洞化的财政政策[D];苏州大学;2009年
2 申林昌;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政策分析[D];厦门大学;2006年
3 高鹏;促进中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财政改善路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4 张鹏博;公共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的问题及政策选择[D];北京大学;2007年
5 宋薇;关于中国财政决策机制的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07年
6 张文;促进我国技术创新的财政政策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7 程红丹;港澳台公共财政管理模式的比较分析及启示[D];武汉科技大学;2003年
8 邢波;我国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9 王亮;我国财政发展模式与财政支出经济效果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10 袁伟;技术创新视角下的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D];山东大学;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付秋实;1461亿,增信心添动力[N];金融时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冯蕾;创新促发展 结构待优化[N];光明日报;2006年
3 记者 曲哲涵;公共财政要突出公共、公平和公益性[N];人民日报;2006年
4 王作亮;完善财政政策 促进社会和谐[N];周口日报;2005年
5 陈泥李如春;财政政策有疑惑,当面问清楚[N];厦门日报;2007年
6 张小燕陈泥;厦门财政 过半支出用于公共服务[N];厦门日报;2008年
7 财政部副部长 张少春;发挥财政职能 支持科技创新[N];科技日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刘传书;奇迹世界殊 科技创新路[N];科技日报;2010年
9 中和;国家财政政策历史性转型 投资财政转向公共财政[N];中国改革报;2006年
10 记者 马波;进一步联动推进云南技术创新体系建设[N];科技日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