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光互连的体波导光栅耦合器:分析、制备和应用
【摘要】:
波导光栅在集成光学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提供了一种将光耦合输入或输出波导的便捷方式,这种十分具有吸引力的耦合方式可以有效减小光学系统、波导及电子器件的体积和重量。聚合物体波导光栅与表面浮雕光栅不同,前者通常位于波导层内。在这个位置,导模特别是零阶导模的振幅最大,导波光与光栅作用更强烈,因此有望获得更高的耦合效率。同时,体波导光栅还具有制备工艺简单、波导表面平整等优点。因此,制备可以实际应用的具有较高分辨率的聚合物体波导光栅受到各国研究者的重视。迄今,聚合物体波导光栅的制备方法基本上属于物理方法,并没有在材料内部引发本质性的化学变化,因此所制备的器件的长期稳定性难以保证。利用双光子引发光聚合反应可以在材料内部引起本质性的化学变化,致使材料折射率发生永久性变化,这种技术为制备体波导光栅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本文研究了体波导光栅耦合器的泄漏特性并提出利用双光子引发光聚合反应制备体波导光栅的新方法。主要取得以下几个方面的进展:
基于等效传输线理论和微扰理论分析了体波导光栅的导波特性。体波导光栅做输入输出耦合器时,泄漏参数是一个重要的因子,它决定了进入光栅各衍射级中能量的大小。本文从理论上推导了泄漏参数同体波导光栅结构参数如光栅常数、光栅高度以及折射率调制深度之间的函数关系。数值计算的结果有助于设计具有较高耦合效率的体波导光栅。
利用棱镜耦合法测量了由三元材料体系构成的聚合物平面波导的光传输模式和传输损耗。通过控制聚合物材料体系溶液的浓度,可以得到高质量的单模、双模和多模波导。利用光纤扫描的方法测量了聚合物薄膜波导TE和TM偏振模式的光传输损耗,分别只有0.38dB/cm和0.41dB/cm。
首次证实双光子聚合反应能够在三元材料体系构造的固态聚合物薄膜中实现。根据双光子吸收上转换荧光的特点,给出了飞秒脉冲激光经高数值孔径显微物镜聚焦后正好位于波导层中的判据。研究了体波导光栅制备过程中加工系统的性能参数包括平台震动、扫描速度等对体波导光栅质量的影响。
利用相衬显微镜研究了制备的体波导光栅,并利用原子力显微镜对体波导光栅的表面形貌进行了研究。随着入射光功率的增加,体波导光栅表面会出现明显的表面浮雕结构。经分析,这种结构是由于材料的膨胀而不是烧蚀引起的。
实验测得体波导光栅的折射率调制深度达5.7×10~(-3)。研究了表面无形变的体波导光栅的输入耦合特性,实现了He-Ne光的输入耦合,最高耦合效率达11%。针对棱镜耦合测试系统对波导硬度及光洁度要求较高的缺点,提出了利用体波导光栅测量聚合物波导的厚度和折射率的新方法。
|
|
|
|
1 |
徐德维;用光栅耦合器测量波导薄膜参数的一种方法[J];光学学报;1981年03期 |
2 |
徐德维;稜镜-光栅耦合器的研究[J];科学通报;1982年19期 |
3 |
徐德维;薄膜光栅耦合器的研究[J];物理学报;1980年09期 |
4 |
徐德维;薄膜光栅耦合器的研究[J];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1980年01期 |
5 |
马少杰,李燕,徐迈,林久令;制备波导光栅的相位掩膜技术[J];发光学报;1998年01期 |
6 |
徐力;陈德昭;;棱镜—光栅耦合器[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1985年S1期 |
7 |
徐勤昌;刘淑平;;GeSi/Si异质结光波导光栅耦合器的设计与模拟[J];量子光学学报;2008年04期 |
8 |
徐迈,李燕;非线性导波光栅的研究[J];光学学报;1990年10期 |
9 |
徐勤昌;刘淑平;;1.3μm GeSi/Si异质结波导光栅耦合器的设计[J];红外;2008年01期 |
10 |
董小伟;冯素春;鲁韶华;许鸥;简水生;;两平行长周期光栅耦合器型上下话路滤波器的研究[J];物理学报;2007年12期 |
11 |
徐迈;集成光学波导光栅研究进展[J];发光学报;2005年04期 |
12 |
董小伟;许鸥;鲁韶华;冯素春;裴丽;简水生;;双光栅耦合器型上下话路滤波器的设计和实验[J];中国激光;2007年08期 |
13 |
张帆;王春灿;耿蕾;童治;简水生;;用于高功率侧向泵浦的透射光栅耦合器[J];光电子.激光;2008年01期 |
14 |
;光电集成与器件[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2004年06期 |
15 |
赵继然,江敏华,徐德维,汪贤秀;ZnS光波导中微微秒激光的三次谐波[J];光学学报;1984年02期 |
16 |
范治波;黄景熙;胡家源;;具有三个介质层的双边鳍线的色散[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1992年02期 |
17 |
罗志勇;秦汝虎;;楔体周期结构电磁波衰减的理论计算及数值模拟[J];微波学报;2006年01期 |
18 |
徐德维,汪贤秀,赵继然,江敏华;高功率激光激励下多晶波导薄膜的非线性光学效应[J];物理学报;1985年03期 |
19 |
金锋,范俊清;集成光学耦合模理论[J];中国激光;1978年Z1期 |
20 |
黎风;集成光学学术交流会在桂林召开[J];光学学报;1981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