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芪解毒汤治疗慢性肾衰的临床研究及对腺嘌呤诱发大鼠肾衰模型的实验研究
【摘要】:
目的:肾小球硬化和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是慢性肾衰竭的主要病理基础。鉴于慢性肾衰竭目前尚无特异的治疗方法,我们应用参芪解毒汤对辨证为气阴两虚兼浊瘀内停型肾衰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并对腺嘌呤致肾衰大鼠模型进行治疗干预。旨在探讨参芪解毒汤对慢性肾衰的防治效果及作用机制。
方法:(一)临床研究:将60例辨证为气阴两虚兼浊瘀内停型慢性肾衰竭病人分为治疗组(常规西药对症治疗加参芪解毒汤)30例;对照组(常规西药对症治疗加科索亚)30例,4周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测量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者的症状评分以及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肌酐清除率(Ccr)、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甘油三脂(TG)、胆固醇(CHO)以及外周血粘附分子ICAM-1和VCAM-1的表达情况。(二)实验研究:采用腺嘌呤致大鼠肾衰模型,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科索亚组及参芪解毒汤高、低剂量组,治疗8周后,测量各组SCr、BUN、24hrUP、ALB、TG、CHO;外周血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并观察各组大鼠肾脏组织病理结果以及免疫组化法观察转化生长因子TGF-β_1、纤维连接蛋白FN在肾组织中的表达。
结果:(一)临床研究: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0%,两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结果观察表明,两组均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SCr、BUN,升高Ccr、Hb、ALB,且两组比较,在降低SCr、BUN,升高Ccr、Hb的疗效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后ICAM-1、VCAM-1均有明显改善(P<0.05),其中治疗组改善尤其明显。(P<0.01)(二)实验研究:参芪解毒汤高、低剂量组及科索亚组治疗后SCr、BUN、24hrUP水平均低于模型组,ALB高于模型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芪解毒汤高、低剂量组及科索亚组均能够明显改善肾衰大鼠的血清SOD含量(P<0.05),其中参芪解毒汤高、低剂量组较科索亚组改善较明显(P<0.01)。病理结果表明治疗后参芪解毒汤高、低剂量组、科索亚组大鼠的肾组织病理损伤要明显轻于模型组,其中高剂量组损伤最轻;免疫组化结果经灰度值测定显示参芪解毒汤高剂量组改善显著(P<0.01)。TGF-β_1及FN在各组中的表达分别以模型组、参芪解毒汤低剂量组、科索亚组,参芪解毒汤高剂量组、正常组依次递减。
结论:中药参芪解毒汤在临床上可明显降低尿蛋白,改善慢性肾衰患者的肾功能,并下调外周血粘附分子的表达;对于腺嘌呤致肾衰大鼠除了改善大鼠肾功能,增加白蛋白外,还可提高SOD活性,抑制TGF-β_1表达,减少FN沉积。由此推测其延缓慢性肾衰的进展与减轻肾小球硬化、改善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有关。
|
|
|
|
1 |
晏子友;饶克琅;皮持衡;;中药对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清纤维化指标的作用[J];中国现代医生;2007年16期 |
2 |
吴国庆;范伟;靳政玺;;肾康注射液联合尿毒清颗粒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竭60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0年04期 |
3 |
吴广宇;张亮;;慢性肾病患者肾纤维化的临床治疗研究[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0年02期 |
4 |
于梅;李淑菊;王今朝;宋立群;迟继铭;张佩青;;肾衰胶囊对慢性肾衰竭肾功能及纤维化指标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医药学报;2006年01期 |
5 |
杜玉君;王冠军;杨亮;李秀江;;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慢性肾衰竭大鼠骨髓红系祖细胞的增殖作用[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8年02期 |
6 |
任高英,宋琛;纤维连接蛋白在角膜创伤愈合中的作用[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1989年11期 |
7 |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8年继续医学教育参考答案(4)[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8年09期 |
8 |
朱辟疆;慢性肾衰竭中西医结合一体化治疗的思路和方法[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4年12期 |
9 |
刘新;刘立昌;陈鲜花;冯敏坚;张玉婷;;壮肾排毒胶囊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42例总结[J];湖南中医杂志;2008年04期 |
10 |
姜莉,陈佰义,侯显明;肺纤维化大鼠纤维连接蛋白的动态变化及秋水仙碱的抑制作用[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1995年04期 |
11 |
刘建军,王吉耀;纤维连接蛋白在肝纤维化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J];临床肝胆病杂志;1999年03期 |
12 |
廖昌龙,李启运,李雄根,张新洲,张万帆;海藻酸对腺嘌呤所致慢性肾衰竭的保护作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1年06期 |
13 |
马志刚,魏连波,吕瑞和,周展眉;大黄虫丸对肾间质纤维化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1年12期 |
14 |
石明,贾汝汉,丁国华,杨定平,刘红燕,薛存宽,邵进;缬草油防治慢性肾衰竭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2年11期 |
15 |
马世英;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衰竭疗效观察[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
16 |
洪涛,刘华锋;慢性肾衰竭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J];国外医学.泌尿系统分册;2005年02期 |
17 |
白文英;;慢性肾衰竭并发全血细胞减少[J];中国血液净化;2006年08期 |
18 |
王育红;胡义珍;曹阳;;TGF-β_2刺激人Tenon囊成纤维细胞增殖,表达CTGF和合成Fn[J];国际眼科杂志;2006年04期 |
19 |
寿松涛;于红;;肾衰竭[J];开卷有益(求医问药);2007年06期 |
20 |
崔秀娴;张春林;国春玲;杨庆春;;慢性肾衰竭合并心包积液17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7年20期 |
|